【高中物理】光學作圖題解題方法及例題

2021-03-06 哈爾濱升學資訊通

一、平面鏡

(一)作圖依據的原理      

1、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二)、平面鏡作圖題的類型和解法
1、確定平面鏡的位置
(1)根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位置確定平面鏡的位置解這類題的一般程序:
①找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及其交點.
②畫法線.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角平分線即為法線.
③畫平面鏡.平面鏡與法線垂直.

2、確定物的位置

3、確定平面鏡中像的位置

4、確定觀察範圍
      

例題1.一束與水平地面成45°斜向下射的光線被一對垂直地面放置的平面鏡中的一面檔住,光線在兩平面鏡中多次反射到地面上,已知入射光和反射光所在平面與鏡面垂直,若光線的入射點離地面高度為h,兩鏡面間距為d,求在兩鏡面間多次反射的光線通過路徑的總長度及光線在兩鏡面間反射的次數。

解:如圖3所示,經平面鏡M反射的光線DE與入射光的延長線DE′關於平面鏡對稱,而CE'與CE″關於平面鏡N對稱,……,因此,經兩鏡面多次反射的光的總路徑長度與入射光的延長線AF相同。由於入射光與水平地面成45°角,可以推知,,因此反射光通過的路徑總長度為,此結論與兩平面鏡的間距d無關。

但光線在兩平面鏡之間反射次數與平面鏡間距d有關。當為整數時,反射次數為;若為非整數時,反射次數於的整數部分加1.


例2 兩個平面鏡MN與PQ相對放置,鏡面相交成直角,一光源S在兩平面鏡中共成多少個像?如果兩平面MN與PQ夾一銳角,點光源S在兩平面鏡中成幾個像?

  (1)兩平面鏡成直角,則S在MN中成像S1,在PQ中成像S2,其光線經MN和PQ兩次反射還能成像S3,但由於MN與PQ成直角,所以S發出的光線先經PQ後經MN所成的像恰恰也位於S3點,因此,總共成三個像(見圖4)
    

設兩平面鏡夾角為60°,則根據成像規律,S在MN中成像S1,在PQ中成像S2,由於光在鏡面上多次反射,還可以再成像S3,相當於虛像點S1又在PQ中成像,也可以成像S4,相當於S2在MN的延長鏡面中成像。……當然,這樣的像也不能無窮地成下去,只有光點S在鏡面前,或像點S1在平面鏡的延長線前才可以成像,例如,圖中的S5位於MN'和P'Q的夾角,它在MN與PQ的延長線上的虛擬的鏡面背後,就再不能成像了。
      

那麼S3能成像嗎?因為S3的像恰好就在S5的位置,所以總共只有5個像(見圖5)
      總結一下規律,其中α為可以取整不必減1,而成.

僅僅用公式求角度,近似於數學遊戲。但在畫某一像點的光路圖時,光確定像點就會方便準確得多了。
    總之,由於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在兩平面鏡中多次反射,因而多次成像。一般來說,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在兩鏡面中有一次反射,就存在一次成像問題;在多次成像過程中,前一次反射所形成的像,可視為再一次反射成像時的物。本題前面所採取的畫圖找對稱點的作圖方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例3 利用光路圖確定,在圖6中為使在P點不能通過平面鏡M看到障礙物Q後面的情景,應將平面鏡M遮擋的最小區域。

解:設想在P點放置一點光源, 經平面鏡M的反射,光源發出的光線將把反射光AC和BD之間的區域照亮。
   

根據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AC和BD之間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可以射到P點。而這些經反射能夠到達P的光線的入射點,均在平面鏡的AB之間。因此為符合題目要求,應將平面鏡遮擋的最小區域是AB之間部分。

例4 在圖7中畫出互相垂直的平面鏡前P點,看到點光源S兩次反射所成的像的光路圖。

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可以確定,發光點S在ON鏡中的像為S',即從S點向ON鏡作垂線(用虛線表示),S'在垂線上與S點對稱的位置。而虛像S'在平面鏡OM前面,它可以作為二次成像的物。找到S'點關於OM的對稱點S″,它就是二次成像的像點。

既然從P點可以看到虛像S″, 也變是說,二次反射的光線是從S″P方向反射過來的。連結S″P,與鏡面MO相交於A點,A點是二次反射點。同樣道理,第一次反射光是從S'A方向傳來。連結S'A,與鏡ON相交於B,B是第一次反射的反射點。這樣就確定了S點發出的光的路徑,即SB、 BA、AP。

    

按照光路圖作圖的規定,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用虛線表示,光的實際傳播路徑用實線表示並且畫出箭頭表示實際光線。在光的反射點處要畫出法線。

二.透鏡與透鏡成像

(一) 原理:

1.透鏡對光線的控制作用

光通過透鏡產生折射是遵循光的折射規律的。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平行於透鏡主軸的近軸光線(即光線對透鏡入射點到主軸的距離遠遠小於透鏡球面半徑的光線)入射到薄透鏡上時,經凸透鏡折射後會聚於另一側主軸上某一點,這一點為凸透鏡的實焦點;經凹透鏡折射後成為發散光,其反向延長線會聚在入射光同側主軸上的某一點,這一點為凹透鏡的虛焦點。每個透鏡在其兩側主軸上各有一個焦點。對於薄透鏡,這兩個焦點對於光心是對稱的,如圖1所示。
   

當平行光束與主軸成一定角度入射時,經凸透鏡折射後光線會聚在另一側過焦點與主軸垂直的平面(稱為透鏡的焦平面)上某一點;經凹透鏡折射後光線發散,其反向延長線會聚在入射光同側焦平面上的某一點,其光路圖如圖2所示。

(二)透鏡成像作圖    

也就是說,平行光束斜入射到凸透鏡上,經透鏡折射後會聚於平行入射光的副軸(除主軸以外,其它通過光心的直線均為副光軸,簡稱副軸)與焦平面的交點。過焦點的入射光經凸透鏡折射平行主軸。

由此可知,在研究光通過透鏡的折射問題時,應抓住具有平行主軸,過焦點、過光心這種特殊的光線,結合透鏡對光線的控制作用加以分析,通常我們稱之為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物體通過透鏡成像的各種情況,完全可以用成像光路圖很簡單、直觀地表示出來。例如,點光源S置於距凸透鏡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經凸透鏡折射後在另一側二倍焦距之外成實像S′。

即由S發出射向透鏡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後都會聚於S′點。我們藉助於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中三條特殊光線的任意兩條,很方便地確定像點S′的位置。          
    

應該指出,我們只是利用三條特殊光線中的任意兩條來確定像點的位置,而S通過凸透鏡L所成的像點S′,則是S入射到L的全部光線經折射會聚到S′而形成的,並不是僅由特殊光線形成的。要正確理解透鏡成像與成像作圖的區別。
   

由此我們也聯想到一個問題,在研究燭焰通過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如果把透鏡遮擋一半,屏上的像是只剩一半?還是亮度減弱?事實和理論都證明是後者。遮擋一半,只是遮擋住部分光線,利用特殊光線作圖受到影響,而沒有被遮擋住的光線照樣成像,只是亮度減弱。

通過對圖3的分析,我們還可以知道,若在像S′一側垂直主軸立一光屏,一般情況下,光屏上會出現一圓形光斑;當光屏恰好放在S′位置時,屏上將出現一小光點,這就是S的實像S′。去掉光屏,在S′後畫斜線的區域內用眼睛直接觀察,我們將看到好像在S′有一發光點將光線沿圖示方向直接射出,這就是我們用眼睛直接看到的點光源S的像S′。一個物體所有的像點的集合就構成這個物體的像。

例1,物體AB垂直主軸放置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之外,如圖4所示。作光路圖確定AB的像A′B′的位置,說明在什麼範圍內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AB的完整的像A′B′,用斜線標出。
           

    解:利用特殊光線確定A點的像A′,如圖所示。可以證明,物體AB垂直主軸放置時,它的像A′B′也垂直主軸。另外由成像光路圖可知,B點在主軸上時,它的像點B′也必定在主軸上。因此對AB的像,通常在確定A′後向主軸作垂線、直線畫出,如圖4所示的A′B′。
   

分別確定能看到A和B的像A′、B′的區域,這兩個區域的重疊部分,能同時看到A′、B′及AB上任意一點的像,即能看到AB完整的像A′B′,如圖中畫斜線的區域。

三、光學作圖題解法綜合 

1.變點為物法。主要用於物點在主光軸上的成像作圖。如圖1(a),物點A在主光軸上,試畫出它的像點。

為了確定像點的位置,可假定在A點放有一物AB,然後按透鏡成像的作圖法,求得AB的像A′B′,因為物點在主光軸上,像點也必在主軸上,所以A′就是A的像點,如圖1(b)。

2.光路可逆法。主要用於由像求物的成像作圖。如圖2(a),A′為像點,試確定物點A的位置。

根據光路可逆的原理,不妨把像點A′看作物點,然後按透鏡成像的方法,找出它的「像點A」,最後把光的傳播方向逆過來就行了。如圖2(b)。

3.物像連線法。主要用於求光心、焦點、入射點等的光路作圖。如圖3(a)。MN是凸透鏡的主光軸,A是發光點,A′是A的像點。試確定凸透鏡的光心和焦點。

因為經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不改變方向,所以連接AA′,則AA′與MN的交點O即為光心,將凸透鏡放置在O點,然後過A做平行於主軸的光線AB交凸透鏡子B,連接BA′交主軸MN於F點,F點即為凸透鏡的焦點,如圖3(b)。

4.添線輔助法。主要用於求透鏡對一般光線(即入射光線不平行於主軸。也不通過焦點和光心的光線)的折射的光路作圖。如圖4(a),試作出入射光線AB的折射光線。

先通過光心O作出入射光線AB的平行線MN,然後過右焦點F,作主軸的垂線CD,且CD交MN於F′,連接BF′,BF′即為折射光線(初中學生未學焦平面和副光軸等慨念時,只教給這種方法,不說明理由)。

5.連接球心法。主要用於求球面鏡對一般光線的反射的光路作圖。如圖5(a),SA為光源S射向凸面鏡的一條入射光線,試畫出它的反射光線。

連接入射點A和球心O,並將連線OA(虛線)向前延長,延長線即為入射點A的法線,然後根據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線AB,如圖5(b)。

6.對稱作圖法。主要用於平面鏡成像的成像作圖,或畫反射光線的光路作圖,如圖6(a)。SO是光源S的一條入射光線,試畫出它的反射光線。

作圖時,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用直尺找出物點S的像點S′。連接S′和O,並將連線S′O(虛線)延長至A點,則OA即為反射光線,如圖6(b),這種方法是做平面鏡反射光線的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因為它只需用一把直尺。

7.先「後」再「前」法。主要用於求光學元件的成像範圍的光路作圖,如圖7(a),MN為長一定的平面鏡,A點為鏡前人眼的位置,試確定人能觀察到鏡前的物體在鏡中的成像範圍

人的眼睛能看見物體的像,是因為從物體發出(或反射其它物體)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眼睛能看到像的範圍一定是從物體發出(或反射其它物體)的光線能射入人的眼睛,其入射光線所能達到的範圍。如圖7(b),先畫出反射光線MA和NA,再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找出入射光線,則入射光線所包圍的範圍內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都能被看見。

8.圓弧作圖法。主要用於求反射光線的位置的光路作圖。如圖8(a),巳知入射光線SO,界面的法線ON,入射角a,試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

以入射點O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作弧交SO於A,交ON於B,再以B為圓心,BA長為半徑,交圓弧於C點,聯接OC即為反射光線,如圖8(b)。 

9.界面折射法。主要用於分析透明物質分界成像的情況及其作圖。如站在水面上的人,斜看水中的物體,為什麼看到的是它的像?像的位置如何?若人在水中看水面上的物體,情況又如何呢?

如圖9(a),從光源S發出的入射光線SO,經界面折射後,折射光線OA遠離法線。因人眼(A是人眼的位置)看東西是沿直線看的,所以從水面上斜看水中的物體時,人的視覺就覺得折射光線是從它的反向延長線S′點出發的,S′就是S的像。從圖中可以看出:u>v,且像是正立的虛像;當光線從空氣進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將靠近法線,同樣的道理可知:光源S的像s′將是一個正立的虛像,且u<v,如圖9(b)。

10.直線傳播法。主要用於分析小孔成像的情況及其作圖。如,試畫圖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特點及成像條件。

如圖10(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從物體發出(或反射出)的光通過小孔直射到光屏上,形成了左右對調的倒立的實像。當物距u一定時,像的大小與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當像距v一定時,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小孔的距離有關。且物距u越大,像距v越小,成的像越小;物距u越小,像距v越大,成像越大,小孔成像的條件是小孔的尺寸相對於物的尺寸很小,一般小孔的直徑應為幾毫米。如果小孔的直徑尺寸和物體的尺寸相比不能忽略,小孔就不能成像,只能成影,如圖10(b)。

11.定律分析法。這種方法是解答光學作圖題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如圖11(a),表示光線從空氣射到玻璃上時,發生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其中MN′為兩種物質的界面。

在圖上:

(1)畫出法線;

(2)標明光的傳播方向;

(3)寫明哪一側是空氣,哪一側是玻璃;

(4)標明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因為MM′為界面,則界面下面的一條光線一定是折射光線,又因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在法線兩側,所以界面上面左邊的一條光線是入射光線,右邊的一條光線是反射光線。通過入射點作法線,很易發現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所以界面下方為玻璃,上方為空氣,如果用α、β、γ分別表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題中各問的答案如圖11(b)。

12.像物對比法。主要用於根據物點和像點的位置,判斷光學元件的類型。如圖12(a),MN為主光軸,A為物點,A′為像點,試判斷圖中用了什麼光學元件,並畫出它的位置。

因為圖(a)中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像,根據鏡類成像的特點應放一個凹透鏡;再根據第3種方法,畫出鏡的位置,如圖12(b)。

13.發散思維法。主要用於根據同一光路的傳播情況,從多角度判斷出哪幾種光學元件都能產生同樣的光路效果。如圖13(a),光線AO沿著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射到O點,然後沿著水平方向OB射出,試問在O點可放什麼光學元件?

因為光線OB既可作為反射光線,也可作為折射光線,所以可放置五種鏡,如圖13(b)、(c)、(d)、(e)、(f)。

14.焦點重合法。主要用於根據光路的傳播情況,分析光學元件的組合情況。如圖14(a)a3一束粗平行光,變成一束細的平行光,在O1和O2兩處畫出所需的光學元件,並畫出光路圖。

在O1和O2處分別放一個凸透鏡,且使F1和F2重合,要使光線由粗變細,只要f1>f2就行了,如圖14(b)。(此題還可用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合)

15.尋求交點法。主要用於根據方框外的光線情況,判斷方框內應放哪種光學元件。如圖15(a),根據方框外的光線情況,在方框內填上合適的光學元件並完成光路圖。

如果方框裡只有一個光學元件,要找到適當的位置,只要把入射光線用實線延長,把與其對應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用實線反向延長,找出它們的交點即可判出光學元件類型,圖(a)的答案如圖(b)。

相關焦點

  • 初中物理:光學經典作圖題,預習、複習必練,考點集中,不容錯過
    初中物理:光學經典作圖題,預習、複習必練,考點集中,不容錯過即將初二的同學們即將學習一門新的學科,那就是物理,在八年級上冊的物理學習中光學則是重點學習內容之一。初中物理學習的知識雖然是一些比較基礎的內容,但學習範圍也比較廣,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和要點內容。作為八年級上冊物理的學習內容,因為是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點自然不會太難,不過即使是不太難的內容,同學們也容易出一些錯誤。相信很多同學們對物理這門學科非常期待,傳聞中很難的學科到底有多難,以至於很多學生聞之變色。
  • 初中物理光學作圖題掌握了成像規律,就能一通百通
    很多同學在學初中物理光學時,都在作圖題上丟分,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真正弄懂光學幾種成像規律,光線通過什麼光學元件如何傳播,光的傳播介質發生變化後光線如何變化等問題掌握清楚了,就沒有什麼難的了。比如下面這兩道題,第4題光垂直射入光線不發生偏折,但從玻璃射出時就不是垂直界面了,就發生折射了,正確畫法如下。第5題,顯然是光線沒有畫出來,要使光線從玻璃磚畫出來才對,如下圖。
  •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題匯總(作圖),重點專題,物理老師要求掌握
    高中物理,學會作圖是至關重要的,高考有單獨的作圖大題,同時,學會作圖,可以幫助同學們進行理解題目,更效率的解題。畢竟作圖,是學好物理的一項重要技能,初中、高中都是如此。鑑於畫圖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今天小編老師給同學們整理了一套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題匯總,含解析,對於物理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首先要掌握這類基礎題型,這樣才能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高效。註:文末有完整版電子列印資料的獲取方式。好了,由於篇幅限制,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喜歡的話就多多關注吧!
  • 解題技巧之作圖題
    作圖題     1、主要考查學生作圖技能和應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考察方面:力學、光學、電與磁的方面     2、一般類型有:     A、力的示意圖 B、槓桿的力和力臂     C、滑輪組的裝配 D、反射與折射光路圖     E、利用平面鏡成像規律作圖 F、根據光路填光學元件
  • 中考物理答題技巧光學作圖
    3.像的動態變化 當物體相對光學器件運動時,所成的像的大小、像離光學器件的距離都有相應的改變,初中階級主要考查平面鏡與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變化,其中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以整理成口訣: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同側虛像正,物像異側實像倒;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則像近像小,像距物距唱反調。
  • 高中物理該怎樣學習?看看這幾個方法技巧,提分不難!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是大多數人都學不懂的,物理課就像聽天書一樣。有時候想聽也聽不懂,很是著急,教你幾個方法,輕鬆搞定複雜的高中物理。然而物理中有很多作圖的題目,電路圖啊,受力分析圖等等,這些都得簡化運用。如果太複雜畫著畫著自己可能就分不清了,都要簡單化,分析的自己能分清楚就可以了。比如受力分析是做題的基礎,如果你連物體受幾個力都不知道,那麼拿什麼去解題呢?只要遇到關於力的題目,就要會受力分析,和分析題目,在考試或者平常做題的時候只要你受力分析了,然後分析出了這道題所涉及的公式,那麼老師肯定會給你分數的!
  • 作圖題經常失分?答題技巧很重要——初中物理題型答題技巧(2)
    除了一般的考試技巧以外,物理學科不同的題型也有不同的答題方法和應試技能,今天六哥繼續介紹物理作圖題的答題技巧,希望能夠對即將參考的學子以幫助。作圖題是中考必考題型,一般分值不高,但是會作圖就能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知識,如:光學作圖作的好,光學規律及相關現象理解得就更好;會做力學作圖,受力分析一定掌握得不錯
  • 初中物理——光學作圖
    初中物理的光學作圖主要涉及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折射三種情況,其中光的直線傳播、反射發生在一種均勻介質當中,而光的折射是發生在兩種不同的均勻介質中。下面我們就從這三種現象入手,說一說光學作圖問題。一、小孔成像——光的直線傳播。我們知道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那麼小孔成像的光路是怎樣的呢?是成一個倒像還是正像,是實像還是虛像。
  • 高中物理萬能解題法
    X2——表示「知識點的綜合度」(130個知識點都要準確、全面、深刻理解)。X3——表示「過程的複雜程度」(難題都是多過程,分段分析、分段列方程)。X4——表示「情境的生疏度」(高考物理新情境的題約佔三分之一左右)。X5——表示「數學的關聯度」(涉及到30個數學公式,如求根公式)。
  • 中考物理光學真題解析,老師:巧繪光路圖學習解題思路,複習迎考
    光學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光路圖的作圖、計算也是物理中考的難點,本文就例題詳細講解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在複習迎考的最後階段,希望能給考生們帶來幫助。光路圖分析:本題的關鍵是確定入射點,因此需要作出發光點關於平面鏡的對稱點,連接對稱點與反射後經過點的線段會與平面鏡有交點,此交點即為入射點。
  • 高中化學計算題解題方法匯總(並附例題解析),期末複習好資料!
    高中化學計算題解題方法匯總(並附例題解析),期末複習好資料!化學這門學科非常的有魅力,豐富多彩的化學元素再加上富有哲理性的公式定理,自然會成為同學們喜歡的學科之一。可是喜歡歸喜歡,但是並不代表同學們能完全將化學知識吃透,特別是到了高中過後,學習難度和學習深度的急劇加速,讓很多同學短時間之內不能適應。而且不少同學在面對化學計算題時更是叫苦連天,怎麼這麼難啊?根本完全就看不懂,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同學們基礎知識不過關的緣故。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容器底小孔水流速度
    04-06-01_容器底小孔水流速度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動能定理在競賽題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和思路,作為這類題目的首個題目,小編找到了一個簡單的例題,從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入手,考慮並研究一下動能定理在競賽題目中的應用方法和典型思路
  • 高中物理:5個壓軸題解題方法+9個選擇題特殊解題技巧,含例題
    高考物理計算壓軸題,有時候我們也稱之為易錯題,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同學們對閱讀理解、綜合分析、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等多項能力。很多同學反映高考物理的壓軸題非常難,一些成績中等的同學,在現階段的複習中,主要遇到的問題就是:基礎分都能拿到,難題得分率偏低。有的同學甚至在考試中直接放棄掉。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疊放三圓柱摩擦力
    ,上面小編提到的這幾類典型例題,將會在後面的內容中逐漸給同學們呈現出來,對於能夠將三維情況壓縮成二維圖形而不損失條件的例題,小編將儘可能提供更多的解題思路,而對於那些涉及到空間幾何的題目,鑑於小編對數學中空間幾何的內容掌握並不是十分優秀,因此可能給出的方法相對較少,小編主要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想到其它解題思路後,及時分享給其它同學,共同學習進步。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旋轉液面形狀
    03-02-15_旋轉液面形狀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勻速圓周運動的受力問題,乍看這個題目,很多同學感覺並不像是高中物理競賽試題的難度,反倒是很想高考的考查內容,本期題目是小編從舒幼生先生的《力學》課本上發現的這樣一個題目,題目考查的內容確實很簡單
  • 高中物理解題方法探討
    現在我們已經經歷了一年高中物理的學習,有了更多的方法與思維能力 那麼現在面臨高中物理的學習,如何能更快的適應高中物理學科的思維模式呢?本文就以我們學過的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識內容為例,談談如何讓高中的物理思維打開。
  • 2020中考物理精品解析:計算題解題方法歸納及總結
    中考解讀1、計算題是中考物理試題中考察的熱門類型,對學生要求較高,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物理公式,還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和組織能力。2、解題前必須認真審題、書寫規範,能畫圖的一定要作圖輔助解題,同時還要掌握跨學科利用數學方法。比如: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等來解決物理問題。3、對於中考物理常考的計算題型,可以加強對常見物理模型的熟知度,專題訓練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 物理竟可以這樣學!拿分真是soeasy!高中物理知識詳解「附例題」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某些題目可以用多種方法解答,如有的題既可用牛頓定律,又可用動量、能量觀點解答。自然不同方法繁簡不同,因此我們不僅要解出、更要用最簡單的方法解出這樣的問題,達到以最少的時間得到正確答案的目的,這一點在分秒必爭的高考中是非常重要的。
  • 中考複習|物理作圖題專項匯總(含答案)
    物理中考作圖題介紹:1.考查點及分值:作圖題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也可以考查學生的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及設計能力。2.考查形式及重點:中考作圖題主要在力學、光學和電磁學部分。力學部分重點考查力的示意圖。其次是力臂作圖;光學部分重點考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作圖、平面鏡成像等相關的作圖;電磁學部分重點考查電路的設計、連接和對電路的識別和改錯。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雨天列車行駛功率變化
    04-04-10_雨天列車行駛功率變化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再繼續研究一下功率的計算方法和過程,本期小編找到的題目主要從動量定理的角度上來研究功率的計算方法,其實從同學們從公式的角度上考慮一下,也能夠想明白動量定理如何與功率結合考查,首先通過動量定理能夠計算一個過程的末狀態的動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