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第一次做B超,是做陰超還是腹超?
懷孕了,第1次做B,在沒有特殊情況時,不管是超還是腹超,都可以檢查出妊娠的狀態,至於孕媽媽選擇哪一種,可以根據兩種的B超的優勢和不同來比較後進行選擇。
1、什麼是陰超?什麼是腹部彩超?
陰超是指檢查時探頭經陰道檢查子宮、卵巢及宮內情況的方式,檢查時,醫生一般會在探頭上套層薄膜,也有些會採用保險套作保護層,然後將探頭放入陰道檢查。陰道B超對於早期判斷孕囊位置、子宮卵巢內的情況、胎寶寶的發育都有重要的意義。
腹超是指檢查時產婦平躺,探頭經下腹部來檢查宮內情況的方式,同樣可用於判斷孕囊、胎心胎芽及子宮內情況。
不管是陰超還是腹超都可以用於孕早期妊娠情況的判斷,他們使用的B超儀器相同,不同的是,陰超使用了高頻探頭,而腹部的B超是普通的探頭。
2、陰超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
陰超有哪些優勢呢?
1、可以提前發現胎寶寶的發育情況
與腹部B超相比,陰超可以提前一周左右發現卵黃囊及胚芽,對於早孕判斷和宮外孕、胎心的情況也會腹部B超提前,可以更早的核實孕周、了解胚胎的發育情況。
2、圖像更清晰
陰道B超因為通過陰道,再加上探頭的頻率更高,所以更容易得到子宮和卵巢內清晰的圖像,也容易觀察到宮內細微病變和異常。尤其對於腹壁脂肪厚的孕媽來說,會更容易檢查到孕囊的部位以及胎兒的發育情況。
3、避免孕早期憋尿
孕早期因為子宮的變化很容易尿頻,孕早期的腹超需要憋尿,而陰超相對而言就沒有這個煩惱,只需要正常排隊檢查即可。
4、誤診率更低
陰道B超因為清晰度高,解析度好,所以更容易看清宮內實際情況,也可以提前判斷是否存在宮外孕等異常妊娠情況,誤診率更低。
陰超有哪些劣勢呢?
1、陰超隱私低
陰超因為探頭需要進入陰道,所以需要孕媽媽的私處暴露在外面,與腹超相比沒有私密感。還有可能會遇到男醫生等尷尬情況。
2、陰超存在不適感
有很多孕媽媽反應陰超會有不適感,尤其比較敏感的孕媽媽可能會覺得疼痛,初次懷孕的孕媽這種現象更是比較常見。
陽媽小貼士:檢查時,儘量放輕鬆,調整呼吸,不適感會降低。
3、腹超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
腹超有什麼優勢?
1、價錢便宜
與陰超相比,腹超因為採用普通探頭,價錢也相對更便宜。
2、相對來說私密感強
腹超因為探頭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活動,所以相對陰超而言,私密性更強,更有隱私感。
腹超有什麼劣勢?
1、需要憋尿,體驗不好
檢查過的孕媽媽可能都知道,孕早期因為子宮變化本來就容易尿頻,而腹超需要在膀胱充盈時才可以看清,所以孕媽媽需要在檢查前多喝水,而B超排隊人數多,很有可能排到自己,卻憋尿不成功,或者憋尿很嚴重卻沒排到自己,這種體驗很不好。
2、檢查的準確度受影響因素多
腹超因為是隔著孕媽媽的腹壁進行檢查,所以如果孕媽媽的腹壁較厚就不容易看清,同時膀胱的充盈程度也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所以相對而言,腹超受幹擾的因素較多。
3、反覆率高,耗時長
腹超因為需要憋尿,就存在因為孕媽媽膀胱充盈度不高而導致檢查無法繼續的情況,這種情況通常需要孕媽媽繼續喝水排隊等待,所以相對而言耗時長。
4、有些指標檢查出的時間較晚
與陰超相比,腹超雖然也可以檢查出孕早期的懷孕情況,但是像孕囊、胎心、胎芽等這些關鍵指標檢查出的時間會相對更晚一些。
4、哪些情況建議孕媽媽選擇陰超?
1. 疑似宮外孕、葡萄胎的情況
如果孕媽媽存在腹痛症狀明顯,同時伴有陰道出血等異常情況,考慮會有宮外孕、葡萄胎的,可以儘早選擇陰道B超確診。
2. 曾經有宮外孕、多次人工流產的
曾經有過宮外孕經歷,有過人工流產經歷,或者其他子宮、卵巢疾病的,建議儘早做陰道超聲檢查,以明確胚胎發育的情況。
3. 有先兆流產等異常情況需要確診的
孕早期有少量見紅,有先兆流產現象需要確診的,比如判斷宮內是否有息肉或者需要查明見紅原因的,可以考慮採用陰超確診。
4. 孕媽媽腹壁很厚,需要明確宮內情況的
有些孕媽媽的腹壁很厚,建議通過陰超來確診宮內情況,判斷胎寶寶發育的狀況,目前來說,這樣可以儘可能保證準確率。
5、哪些情況建議孕媽媽選擇腹?
1. 孕早期對異物感敏感的媽媽
這類孕媽媽可以在孕早期結合自身情況選擇腹超,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情況,這種方式完全可以檢查胎兒發育情況,不需過度擔心。
2. 陰道出血過多原因不明、需要保胎的情況
有些孕媽媽可能存在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而且出血量多,需要保胎的,這類孕媽媽可以儘量避免陰超,選擇保守型的腹。
陽媽小貼士: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陰超會導致流產,孕早期流產主要是因為胚胎質量引起的,除此以外,過度勞累、碰撞、過度運動、情緒激動也有可能會引起流產,孕媽媽一定要多注意。
做B超時需要空腹嗎?
不管是陰超還是腹部彩超,孕媽媽都不需要空腹,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孕早期的腹部彩超需要憋尿,而陰超則沒有這個需求。其次就是孕期的B超儘量避免攝入過多的甜食,我們都聽到很多孕媽媽說孕期做NT、大排畸、小排畸時需要吃巧克力,其實吃過多甜食反而容易讓寶寶運動過快,不容易看清。具體情況應該根據醫生指導進行即可。
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 ,喜歡可以點讚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