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薇薇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美國幼兒園ABC不教,1,2,3也不教,小朋友在學校就是純玩。到底是不是呢?先上圖片,讓你自己來判斷。
小朋友在教室用顏料畫畫
用手和胳膊畫畫?
學校的室外「操場」一角 1
學校的室外「操場」一角 2
學校的室外「操場」一角 3
接放學的常態
看完照片,還不太確定?再來看看老師寫的白板,用來告訴家長孩子們當天在學校裡都幹了什麼。
翻譯一下:今天我們繼續認識了小朋友 』Lucas' 名字裡的字母。小朋友用剪刀、膠水、紙、foam(類似於海綿的東西)一起創作了他們的手工。我們還玩了木頭積木、拼圖,毛絨小馬和恐龍。我們還繼續學習了怎麼縫東西。在操場,我們享受了溫暖的陽光。玩了沙子、在廚房做了飯、建了一個恐龍基地,用粉筆畫畫、用顏料畫畫、賽車、以及非常努力地想辦法怎麼給我們的木頭球軌道增加一個像山一樣的坡度。
今天我們讀的故事是:《Duck For President》
以上,老師基本都說的很清楚小朋友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了。再來看看幼兒園的時間安排吧。
學校開放時間是從上午9點到下午2點(這裡的時間表展示的是薇薇之所去的幼兒園的,不同幼兒園可能安排不一樣)。
9—9:15,孩子們陸續到達學校,然後會坐在地上自由看書。同時等待其他小朋友到齊。
9:16—10:30,等小朋友都到齊後,大家先一起唱歡迎歌,歡迎每一位小朋友和老師。然後老師會告知孩子們今天的活動安排,有什麼特殊的活動等。然後小朋友們就來到操場玩了,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一般有騎自行車、滑板、玩沙子,玩水、玩麵粉、用沙子做飯、還有一些舊的鋼琴,鼓等音樂器材玩具。學校還養了雞和兔子。偶爾小朋友回家還會帶回來一個雞蛋,那是他們自己去雞窩裡撿的。
10:31—10:45,Snack time! 就是點心時間!一般會有餅乾,水果,酸奶,雞蛋,奶酪條等。
10:46—11:45, 教室內玩耍。一般每天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主題。比如,一張桌子是玩橡皮泥或者手工類的,另一張桌子是教縫紉的。小朋友會自己用針線,一般是很大的針和粗的線,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個自己的作品。完成後,就可以在教室內自由玩耍,教室內會有積木、玩具廚房、拼圖、角色扮演的服裝等。
小朋友們的橡皮泥作品
縫紉作品大概就是上面這樣的
11:46—12:05,小朋友收拾所有的玩具並歸位,然後老師組織大家唱歌或者做遊戲,再接著讀一兩個故事。這個時候大概12點了,有些家長就會來接孩子回家了(放學時間家長可以自己選,12點或者2點)。
12:06—12:30,小朋友去衛生間洗手,然後開始吃午飯。所有的午飯都是自帶的,吃飯期間,自己吃自己的,一般不會和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有些孩子會有食物過敏現象)
12:31—2:00,回到操場上繼續自由玩耍,直到放學。夏天小朋友會穿泳 衣去學校玩水。
2:00 放學,父母接孩子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就結束了,基本上每次去接孩子都是這樣的。
滿身都是溼的,褲子鞋子裡都是沙子,頭髮也是亂糟糟的。還有一次是這樣的,
那天,我去接她,老師說你準備好了嗎?妞大說要給你個驚喜,然後,她就蹦到我眼前了,天啊,太驚喜了(主要是擔心回去可怎麼整啊)。她說自己是個殭屍。
看起來美國的孩子在幼兒園就是玩啊,不學認字,也不學數字,甚至也不抓筆寫字。可這些都是表面的,都是從孩子的角度看到的表面現象。實質上若我們從老師的角度去看問題,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篇文章我們聊了下小朋友在幼兒園到底幹了什麼。下一篇我們會繼續來聊一聊小朋友在幼兒園到底學到了什麼?詳情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