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醫療農民是交還是不交?
農村合作醫療,農民交還是不交?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交。
以豫東農村為例,雖然農村合作醫療,從原來10元錢漲到現在的280元。15年之間水漲船高,翻28倍,可我們廣大農民朋友們,依然選擇:交。
有
為什麼大家都選擇呢?因為農村合作醫療切切實實的為農民帶來了好處。廣大農民朋友基本不會再害怕生大病,看不起大病了。
我們村基本每年都有老年人生病然後在醫院看病報銷了多少錢的案例。
別的不說,就說我父親吧。父親已去世三年,當年父親動手術前前後後花了將近15萬元,乍一看不是一筆小數字,等合作醫療報銷75%後,我家也就是出了4萬多元。若是沒有合作醫療呢?那可是要多花十來萬塊?
事實勝於雄辯,防患於未然,而又能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為什麼不交呢?
我的父母戶口在農村,每年10月左右村委會通知交農村合作醫療費,他們都積極響應交費。用父親的話說:交費後心裡踏實多了,不至於有病了連累子女錢財。每當聽到這兒,我的眼眶溼轆轆的。
許多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用認知比較模糊和陌生,他們沒看到長遠利益,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感覺自己身體無恙,生病住院的概率較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甚至片面認為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
其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民來說是有益的,它是由政府牽頭組織實施,農民自願參加,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醫療互助共濟資金。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國家衛計委、財政部先後多次提高補助標準。2015年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達到380元,2017年達到450元。農民個人繳費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高30元,原則上全國平均達到180元左右。
e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是農民,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一旦有病住院,若在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報銷60%,若在鎮衛生院就診報銷40%,若在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若在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
一些農民朋友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了解不深,怕政策有變,甚至懷疑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不願意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產生牴觸情緒,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不客觀的。
總之,只要交費,無論在何處就醫,都能或多或少享受到新型合作醫療的優惠,由此研判,還是積極交農村合作醫療比較好,有備無患。
對於農村合作醫療交還是不交這個問題,曾經討論過多次。我個人認為,農村合作醫療作為自身醫療的一種保障,最好還是繳納的好。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在未來的一年中,能不能生病住院,除非你賭上一賭。賭對了,你省下了這一年幾百元的合作醫療費。但如果你賭輸了,住院的全部醫療費用那可得自己掏腰包了,到時候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今天是2020年11月2日,我們煙臺這邊2021年農村合作醫療費的收繳工作已經開始,根據繳費通知顯示,2021年煙臺居民合作醫療費用比去年有所上漲,一檔繳費保持每人380元不變,但二檔繳費額在上一年度490元的基礎上又上調了30元,為每人每年520元。
所以,如果5口之家的農村人選擇二檔繳費的話,僅僅農村合作醫療費用這一塊兒,全家就需拿出2600元來。這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講,算是不少的一份開支。不得不說,相較於其他地區,煙臺農村這邊合作醫療收費應該算是高的了。而逐年上漲的合作醫療費用,也的確讓部分農村人在年底合作醫療收費時猶豫不決。
一般來說,農村合作醫療收費截止日期為毎年的12月底,錯過繳費期便不允許補交。而一旦過了繳費期,就預示著下一年度,如果自己生病住院,就享受不了醫療費報銷的權利。為了幾百元的合作醫療費,將面臨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或幾十萬的住院費,你說划算不划算?
又到合作醫療費收費的時候了,朋友們,你們認為農村的合作醫療費用到底該不該交呢?歡迎大家一起留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