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了坐炕頭和村民嘮家常」 省商務廳駐勃利縣勃信村扶貧...

2021-01-12 黑龍江頻道

一架電子琴落了灰塵安靜地躺在辦公室一角,省商務廳扶貧工作隊姜保國說,本來以為能有空閒時間彈琴的,可進村後就開始忙活起來,村民致富、產業增收和那口新打的「放心井」。

廣泛調研大果沙棘落戶

姜保國和另外兩名隊員田野、張榮輝都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一次肩負著振興鄉村和百姓增收的使命駐村,心情又是另一番境地。經過多輪走訪,姜保國發現勃利縣鎮和鄉勃信村有634戶2568人,雖然整村「水旱兼做」,但種植結構單一,村集體沒有經濟來源,村級財力極其薄弱。種植、養殖業尚處於小規模、無市場、無品牌的初級階段。

改善村民的種植結構,成了擺在工作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勃信村還有2000畝林地尚未開發,工作隊和村幹部便一起前往林口縣柳樹鎮,向林口縣隆達沙棘種植專業合作社取經,了解沙棘產業發展前景、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等情況。隨後姜保國又聯繫了大興安嶺的兩家愛心企業得到20萬元的免費樹苗。「明年就開始幹,要是沒有意外的話,一畝林地純收入能達到7000元。最關鍵的是沙棘這種作物,一次種植就可收穫15到20年。有了這個產業,勃信村脫貧就有希望。」姜保國信心滿滿地說道。

開展培訓村民增收有技

姜保國說,要想讓村民致富得有「金剛鑽」,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動起來,掌握一項生產技能非常有必要。姜保國把目光鎖定在村裡的105畝機動用地上,打算利用這些機動用地建50棟大棚,發展食用菌產業。

勃信村汪喜文兄弟二人種植黑木耳已經五年,每年種植50萬段左右,每段淨收入1元左右,效益比較好。了解到這一情況,工作隊、村兩委以及村民代表討論,醞釀成立一個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一部分土地建設黑木耳種植園區,發展黑木耳產業。扶貧資金投入部分,幫助解決購置設備、原料、大棚等,貧困戶可以打工掙工資,也可以優惠購置菌段自己種。技術上可以依靠汪喜文兄弟,也可請在勃利縣扶貧的省科學院菌類專家支持。這個項目投入資金少、見效快,又有市場銷路,農民比較容易接受。經過入戶宣傳、走訪了解,合作社的牽頭人有2~3人,入社農戶30戶左右。「我有意利用這50棟大棚和他們合作建立木耳種植園區。為了穩妥,我還分別找了另外兩家企業進行兜底。這樣即使本村的人不使用這些大棚,也能有別的企業可以接手。」

安全飲水村民喝上放心水

工作隊還惦記一件事:勃信村村民30年來的生活用水都是取自140米左右的深井地下水。由於井深和取水層地質結構等原因,加之出井水直接進入管道輸送到農戶家中,缺少淨化環節。喝上放心水,也成了勃信村村民心中最大的期盼。

為找到適合飲用的新水井地址,工作隊請來三組專家在村內和周邊勘測取樣,歷時一個多月時間對新水井選址反覆論證,最後確定在距離村子3.2公裡的村西山磚廠附近打一眼新水井,從根本上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2017年8月31日,打井隊入場施工,9月23日出水,僅用一個月的時間,駐村工作隊就為村民解決了飲用水問題。讓人驚喜的是,新水井打出的水經檢測竟屬天然高鍶弱鹼性水。喝著新井水,勃信村村民徐成林高興地說:「盼了一輩子了,就希望能喝上一口乾淨的水,沒想到美夢成真了!水質好,感覺做出來的飯都更香了。」

姜保國說,現在已經習慣坐在炕頭與鄉親們嘮家常。在與村民的交流中他們也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能夠聽到鄉親們說些發自肺腑的話,無論是感激還是埋怨,都是收穫,這種收穫只有深入鄉村才有。

相關焦點

  • 省商務廳駐勃利縣勃信村扶貧工作紀實 「我們習慣了坐炕頭和村民嘮...
    黑龍江日報3月29日訊 一架電子琴落了灰塵安靜地躺在辦公室一角,省商務廳扶貧工作隊姜保國說,本來以為能有空閒時間彈琴的,可進村後就開始忙活起來,村民致富、產業增收和那口新打的「放心井」。廣泛調研大果沙棘落戶姜保國和另外兩名隊員田野、張榮輝都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一次肩負著振興鄉村和百姓增收的使命駐村,心情又是另一番境地。經過多輪走訪,姜保國發現勃利縣鎮和鄉勃信村有634戶2568人,雖然整村「水旱兼做」,但種植結構單一,村集體沒有經濟來源,村級財力極其薄弱。
  • 我和我的村莊丨熱炕頭兒上聽大頂子山下的故事
    記者在這裡看到了花樣繁多的地道吃法走進村民的家中老奶奶坐在熱炕頭上納鞋墊一針一線繡掛念原汁原味的東北鄉村風情申請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的時候,她義無返顧來了這裡。她和鄉親們聊起當時的行李,裡面有一件特殊的物件,就是一臺相機。犟直播中,冷書記坐在熱炕頭兒上,和鄉裡鄉親嘮起了家常。來村之前,她做了研究。小南河村祖祖輩輩靠種田為生。
  • 黑龍江七臺河市市場監管局駐勃利縣永恆鄉東輝村扶貧工作隊牢牢...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當來到黑龍江省勃利縣最偏遠的永恆鄉東輝村,剛進村口,就聽到農家院裡傳來清脆的「咯咯噠」聲音,這是下蛋母雞在「引吭高歌」向主人報喜。村東頭聲音剛落,村西頭接續響起,此起彼伏的「咯咯噠」雞鳴「陣仗」令人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感謝市委組織部派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到我村紮根。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22瀏覽次數:次 肢體殘疾、孤身一人的富家鎮荒地村村民才成武高興地說。2016年開始,為響應「聯鄉包村」的號召,鞍山市菸草專賣局委派臺安縣菸草專賣局參加駐村工作隊,與市技術創新與研發服務中心共同幫扶富家鎮荒地村。以前的才成武家收入微薄,家裡房屋破舊,生活舉步維艱。得知此情況後,結對幫扶的駐村工作隊多次到他家走訪,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增強生活的信心,幫助他研究脫貧項目。
  • 陝西省商務廳:聯村包戶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陝西省商務廳駐村第一書記王君駐村期間時常走訪安康市嵐皋縣城關鎮萬家村貧困戶張遷真。在陝西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結對幹部的幫扶下,她身殘志堅做微商銷售當地農副土特產。張遷真做微商錢不多,但通過自己的手藝,讓她既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也能孝敬父母和供養女兒。
  • 【決勝2020】陝西省商務廳:聯村包戶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陝西省商務廳駐村第一書記王君駐村期間時常走訪安康市嵐皋縣城關鎮萬家村貧困戶張遷真。  在陝西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結對幹部的幫扶下,她身殘志堅做微商銷售當地農副土特產。省商務廳的幫扶幹部風雨無阻、不畏嚴寒,主動上門看望慰問,不喝群眾一口水,不吃群眾一口飯,傾心傾力幫助,使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走出困境。  用真情溫暖民心用實幹踐行初心  近年來,無論陝西省商務廳人員怎麼變動,用真情幫扶嵐皋縣和萬家村的行動始終沒有變。
  • 陳華:扶貧十五載 退休未停歇
    記者印象中的陳華,是坐在幸福大院裡和村民嘮家常的老陳,是在田地裡薅大草滿頭大汗的老陳,是搭一條白毛巾坐在田埂上啃饅頭的老陳,是扛著鐵鍬招呼大家加油幹的老陳……村民印象中的老陳,也一直是農民的模樣。這次回村的老陳,退休了,但依舊穿著那身人們熟悉的迷彩服。2006年是陳華開始扶貧工作的起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也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錦屏縣啟蒙鎮地稠村...
    在村期間,我經常會利用空閒時間給村民理髮,這件事在村裡成了熱點,其他幹部也紛紛效仿。在平時的走訪中,我發現,村裡許多五保戶、貧困戶和留守老人的頭髮都很長了。由於離集鎮較遠,出門不便,很多老人腿腳不好,加上村裡又沒有專門的理髮店,理髮這樣一件對於普通人來說的小事,卻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個難題。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立馬從網上購買理髮用具,在村裡擺起了理髮點。
  • 嘮家常、鄉土味兒的「小場面」「小故事」講清「大道理」
    嘮家常、鄉土味兒的「小場面」「小故事」講清「大道理」 2020-12-10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水河縣老牛灣鎮大岔梁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 崔衛畢
    於是,他與駐村扶貧隊員楊永勝、郭凱、石廣共4人組成工作隊,臨時把村委會搬遷到石胡梁村委會借住1年,與村支書跑鄉政府派出所、縣派出所、鎮政府,與有爭議的村民進行協調,最後對房屋產權人每間窯洞一次性經濟補償5000元,對其中有特殊要求的一戶村民蓋新窯予以補償才使村民全部同意籤訂補償協議。
  • 秦倩:扶貧路上 與村民打成一片的「閨女」書記
    秦倩:扶貧路上 與村民打成一片的「閨女」書記 2020-01-06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泗洪歸仁潘山村:面對面嘮家常 聽群眾「吐槽」
    中國江蘇網9月18日宿遷訊(通訊員 申丁方 記者 薛惠芹)「李莊組的路太難走了,完全影響我們的出行安全嘛!」「是不是馬上要取消低保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與意見逐漸炒熱了氣氛,群眾紛紛舉手提問「吐槽」。在此基礎上,為全面了解民聲民意,提升服務水平,該村以「板凳圍圈嘮家常」的形式開展群眾「吐槽會」。潘山村掛鈎縣領導——泗洪縣委副書記、常泗園區黨工委書記趙東方出席了本次「吐槽會」,並在現場與村支部書記、歸仁鎮民政、扶貧等部門負責同志協商討論回復村民「吐槽」意見的解決方案,全國人大代表、結對共建支部書記殷勇與歸仁鎮鎮長王永躍隨即亮出後續服務承諾。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 全省商務扶貧成就巡禮」凝心聚力真...
    凝心聚力真幫扶 突出特色促脫貧——省商務廳幫扶靖遠縣脫貧攻堅紀實電商專供蘋果裝箱發貨現場。省商務廳駐村幫扶幹部指導扶貧產業。2017年以來,省商務廳先後組織召開5次組長單位聯席會、8次專項工作推進會,落實落細扶貧措施。3年來,各省直幫扶單位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人居環境治理、市場建設、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扶持和疫情防控等項目68個。
  • 扶貧「夫妻檔」帶著全家來駐村
    記者在這裡看到,韭菜、豆角和黃瓜長勢喜人,村民忙著澆水施肥。村裡的第一書記桑穎告訴記者,這些蔬菜都是為供應年貨市場準備的,今年村民又將增產增收。桑穎是遼寧省發展改革委的幹部,丈夫孫長清是瀋陽農業大學教師。2018年3月,夫妻倆帶著3歲的女兒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從瀋陽搬到喀左,全家來駐村。「我們村牛糞轉化有機肥項目落地了,每年收益可達百萬元。」
  • 村裡來了年輕人——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駐舒蘭市溪河鎮三興村工作隊
    土炕上嘮出知心話出生於1989年12月的駐村第一書記韋寶立是工作隊中年齡最大的,兩名隊員劉赫、劉華琦是清一色的 「90」後。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三個「90」後進村扶貧,村民們有點不信服。不說別的,工作日24小時駐村,吃飯自己做,火炕自己燒,一到晚上黑咕隆冬,就這份艱苦和枯燥,就夠這幾個城裡娃受得了。
  • 惠來縣隆江鎮鳳光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真情幫扶結碩果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從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鳳光村了解到,近年來,該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助下,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527萬元,培育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打造脫貧長效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居環境大為改善,村民收入穩步增長,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習慣了在連州市區生活的我,對鄉村顯得極其陌生,腦海深處早已記不清多久沒在鄉村夜宿了,一個人靜靜地躺村委會木板床上,耳旁響起了3年前被下派駐村前父母關切的話語:「聽說龍坪鎮朝天村山高路遠,條件艱苦,許多村民長年生活在大山深處,以客家話為主,你聽不懂村民說的話,村民說的話你也聽不明白,那裡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有錢也難花,你打小住在城裡長大,哪裡受得了這些苦喲?」
  • 玉屏扶貧故事:「三心二意」卻獲群眾點讚
    不知不覺來到前光村已經一年半了,在前光駐村的日子裡,「三心二意」工作法就是我的秘訣,為我解決村民矛盾和推動脫貧攻堅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除此之外,我還經常陪他們聊天嘮家常,在生活上關心他們,時常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把他們當朋友看、當親人看,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有行動不便的老人需要申請辦理高齡補貼、殘疾人補貼和養老保險等業務的時候,我就會填表蓋章送材料,一條龍服務到位,讓村裡的老人足不出門也能享受到國家的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