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機構龐雜,準入門檻低,遊而不學現象普遍——
遊學夏令營呼喚行業標準
7月25日,北京清華園,驕陽似火,但炎熱並沒有阻擋各地中學生參觀的熱情。體育館內,聚集了來自全國各省份及港澳臺地區的3000多名高中生,他們正在參加中國科協、教育部等部門舉辦的2013青少年高校科學營開營儀式。體育館外,還有很多機構帶著一批批中小學生前來遊學參觀。誰在舉辦夏令營?舉辦夏令營是否需要資質門檻?記者就此展開了採訪調查。
機構部門繁多,合作互助舉辦
記者了解到,目前參與舉辦各種夏令營的組織、機構、部門繁多,既有政府部門舉辦的主題夏令營、公益夏令營,如前面提到的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其目的在於激勵更多青少年獻身祖國科技事業,還有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其下設機構主辦的夏令營,如東部某省份專門成立一家機構負責當地的國際遊學項目。此外,還有大量市場化運作的教育培訓機構及旅行社舉辦的夏令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育培訓機構及旅行社舉辦夏令營時,往往呈現出合作互助的關係。很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最終都通過旅行社或專門的教育培訓機構落實。
記者了解到,很多中學組織夏令營,國內遊學主要委託京滬等大城市的教育培訓機構或旅行社,海外遊學則大多選擇和當地的旅行社合作,國內旅行社再通過海外旅行社將學生帶出去,如此「層層轉包」、合作出遊的情況十分普遍。
浙江某民辦高中與上海一家旅行社合作舉辦赴澳大利亞遊學的夏令營,這家旅行社在國外有合作旅行社。該校的帶隊教師李立說:「我們從上海出發,同行的還有來自山東、江蘇的學生團,到達澳大利亞之後才發現,合作學校居然同時承接1000多名中國學生。」
世紀明德公司副總裁王學輝表示,學校在這種合辦夏令營中往往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學校的加入使家長對夏令營的信任度有了很大提升。
基本無資質要求,準入門檻低
「國內沒有夏令營主辦機構的資質標準,準入門檻低,市場較為混亂。」北京酷學酷玩夏令營運營主管蔡永偉說。某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有些打著組織夏令營旗號的公司甚至連辦公地點都沒有,「打一槍換一地」的情況在一些小型夏令營機構屢見不鮮。
那麼國家有沒有舉辦夏令營的資質門檻呢?北京一知名夏令營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只要具備在工商局註冊的商標、擁有一個公司執照就可以成立一家夏令營機構,如果再具有相應的出入境資質就可以辦海外夏令營。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早在1999年,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門就將中小學組織赴境外夏令營活動的審批,下放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到2004年,國務院第三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明確取消中小學赴境外開展境外夏令營的申請和審批。
2012年,教育部、外交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加強中小學生出國夏令營管理,指出「舉辦出國夏令營應向上級外事主管部門請示報批和備案」和「承接出國夏(冬)令營等活動的旅行社應當具備國家旅遊局許可經營出境旅遊業務的資質」。
記者了解到,很多學校在組織夏令營,尤其是出國夏令營時,原則上都會向當地教育部門申報,但在選擇合作對象時,往往由學校自主操作。安生基金會常務副主席張梧華告訴記者,由於中學校長對國外情況不了解,選擇合作對象存在信息不對稱,為了降低成本,有的學校可能選擇一些不具備處理危機、賠償能力的中小旅行社。更有專家指出,「在籤證方面,只要有海外人脈,即便該旅行社沒有出境遊資質,也能操作遊學團」。
出國遊而不學現象普遍
由於沒有相應的行業準入標準,現在夏令營的質量參差不齊。記者了解到,很多機構在宣傳夏令營時,往往宣稱「以學為主,以遊為輔」,但實際上旅遊和學習普遍到不了1∶1,甚至有很多「遊而不學」的項目。
曾經參加過美國遊學夏令營的徐曼同學反映:「出國遊學一趟,我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至於遊名校哈佛、斯坦福,也只是像普通遊客那樣,在校園裡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
在安全保障方面,主辦機構都會與學生家長籤訂安全協議,併購買保險。在食宿方面,各機構推出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寄宿、學校宿舍與食堂、校外賓館與餐館三種形式。但當談及食宿是否有保障時,記者採訪的幾家出國夏令營機構負責人都含糊其詞,聲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並沒有細化的食宿保障條款。
這與社會及廣大家長的期望相距甚遠。本報在官方微博發起關於好的夏令營標準的投票,有80%的受訪者認為,好的夏令營應該保障孩子安全,其次價格要合理透明,食宿、出行安全等保障措施要明確,並使孩子在遊學過程中真正學有所得,能夠深入了解當地歷史文化。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遊學夏令營應當建立相應的行業規範,明確舉辦夏令營的機構資質、出行保險、食宿安全、教育內涵等,讓廣大學生在參加夏令營過程中能夠安全快樂,並學有所得。(本報記者 李凌 實習生 史漂穎 王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