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這一代人迎來了中考和高考,那時的北大清華被老師,學生,家長時時掛在嘴邊,好像只有這兩所大學才是我們唯一的去處,也被迫成了我們最高級別的嚮往。可是,能進這兩所學校的,面對全國的學生而言卻是九牛一毛。
當年聽說甘肅有個狀元縣,就在離蘭州不遠的會寧,北京大學有一個班的學生都是會寧出來的,感覺好厲害啊,很多城裡的學生家長都跑去參觀,那氣勢真是雄赳赳氣昂昂,可等他們參觀完,一個個又跟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他們的腦海裡有一句當地校長講的話,你們願意送你們的孩子來這裡學習生活嗎?
說到會寧,甘肅人都知道,那是全省最窮的地方,由於天氣惡略,常年雨水少,莊家經常顆粒無收,當地的農民就種點土豆白菜,黃土高坡,連草都少的可憐,更別說養牛養羊了,縣城裡幾乎都是平房,商場那是不存在的。走的再遠一些,到了一處山腳下,這裡就是所謂出狀元的學校了,幾個平房,一個旗杆,學校連院牆都沒有。校長帶家長們參觀,先是教室,陳舊的桌椅,沒有講臺,一個講桌後面是黑板,教室裡沒有電視機,更沒有風扇。接下來是學生宿舍,一進去就是大通鋪,每個人只給一個枕頭的距離,好像標準是35釐米。說白了,那些學生平躺在床上就得一個挨一個,房間裡三面是炕,能睡二三十人。裡面的味道不多描述,好幾個家長進去就捂住了口鼻。
學校內只有一個簡易的廚房,燒的是柴火和煤,學生們打了飯就在操場吃,下雨的話就在教室吃,校長說,早餐是玉米面粥加饅頭,中餐是土豆蘿蔔白菜加饅頭,晚餐就是湯麵條,剛好快到飯點了,有沒有家長願意一塊吃的?所有家長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學校沒有洗澡的地方,喝的水都困難還想洗澡?至於廁所都是自己挖的。
一番考察結束後,校長語重心長的對家長們說,我們這跟城裡比不了,我們這的孩子窮怕了,除了學習他們沒有別的選擇,他們想種地都沒有,很多學生一周回家一次,看電視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美麗,那是他們的嚮往,他們知道只有學習才能才能離開這個窮山溝,我們這的教學質量比城裡差,老師們的方言很重,可是沒有辦法,誰願意來這裡帶學生,學生的家長有錢就給點,沒錢也不能讓孩子沒學上啊。你看看這個地方,你不學習你幹啥?這地方沒東西玩,從這走到縣城十幾裡路,縣城有啥,縣城也啥都沒有啊。
家長們回到家裡唉聲嘆氣,看著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人家會寧的學生,要啥沒啥就是學習好,你看看你,要啥有啥就是學習差,有的人把孩子說急了,孩子直接頂一句,有本事你送我去啊。可家長哪裡捨得!
這些年聽說政府和一些商業給予會寧貧困縣很多的幫助,學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還通了自來水。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曾經有人說西方教育比中國好,後來這個聲音也聽不到了。想起校長的那句話,我們這的孩子除了學習沒得選,沒得依靠,你們城裡的孩子的選擇太多了,依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