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2016年06月27日 10:27 來源:金陵晚報
參與互動□通訊員 秦公軒 張鑫 金陵晚報記者 徐寧
近年來,醫療機構內的盜竊案件持續呈高發趨勢,求醫治病過程中的財物安全問題長期處在社會關注的焦點範疇。南京秦淮區醫療資源豐富,其中包括江蘇省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醫院等多家大型綜合醫院,不法分子也更多地將目光盯上了這些醫療場所。近日,南京秦淮警方在對轄區醫院發生的典型盜竊案件大數據對比分析後,發布了防範指南。
Where:何處偷?
取藥、掛號處成了破財重災區
When:何時偷?
不僅白天,凌晨也是盜竊高發點
近日,白鷺洲派出所通過調查抓獲兩名盜竊嫌疑人,短短一周時間,他們便在醫院作案七八起,而所有案件的共同點就是被盜時間都在後半夜。
據嫌疑人陳某交代,之所以選擇凌晨作案,最主要原因在於夜間醫院只有值班人員在,安保力度比白天差了很多。一開始他們會找些外地來的熬夜排專家號的人員下手,趁著犯困打盹的間隙偷一些隨身財物。
後面發現由於許多病房會多出許多夜間急診送治的病人,樓層的護士很多時候要比白班的工作強度大,護士站裡經常會沒人守候,兩人便一人放風,一人到護士站裡拿走桌上的手機。
■警方分析
陪護及掛號人員儘量避免在此類區域休息過夜,同時護士及醫警應當做好輪班守候,收好個人貴重財物。
Who:何人偷?
假護工真盜賊,安全防範要「一視同仁」
年初,五老村派出所連續幾天接到轄區醫院的病人和家屬報案稱自己的手機、錢包等財物被偷。民警簡單詢問後,發現受害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因為就診需求長期住院治療。病房區日常有護士照應,每個樓層還有專職醫警維護秩序,財物不翼而飛,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呢?
帶著這個疑問,民警一路追查了下去,終於從監控看出了一絲端倪,案發的前兩天,一名中年女子經常在各個病房串門,每次手上還拎著一個薄薄的紙袋,有幾次出門明顯發現紙袋鼓出了一塊,極有作案嫌疑。
幾位受害人一眼便認出了這個女子,原來她自稱從事護工工作,每到一個病房就問問病人是否需要日常護理,看到沒有家屬陪護的病人就會多聊聊家常。
蹲守幾天該女子再次出現在醫院,民警迅速對其進行控制,而此刻她的紙袋裡正裝著剛剛得手的被盜手機。原來,該女子並不是什麼護工,而是打著「提供護理服務」的幌子到各個病房去踩點,碰到病人較少又沒人陪護的情況就趁著病人睡覺休息之際偷拿床頭或衣物中的貴重財物並且屢試不爽。
■警方分析
住院區的特殊性讓諸如「護工」「清潔員」等身份的人員成為病人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致使自己放鬆警惕,不法分子容易抓住這個空隙進行身份偽裝,從而伺機盜竊,對此不僅需要院方加強安保等級,做好對護工等醫療衍生職業者的管理和審查,病人也要轉變思維,在自我防範過程中做到「一視同仁」。
Why:為何偷?
不良嗜好讓救命場所成為覬覦目標
醫院本是治病救人的公益場所,為何卻屢屢有人觸碰法律底線,漠視倫理道德對患者、醫者下手呢?
「這兩年我們抓獲了十幾名在醫院作案的盜竊分子,除了例行的訊問,我也與他們談過心,毒品和賭博成為滋生盜竊動機的最大隱患,吸毒成癮、嗜賭成癮不僅掏空了自己的家產,也將他們內心最後的道德束縛瓦解得一乾二淨。」長期駐省中醫院的警務室民警褚利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