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 下好牧場,早上沿著227國道,經過一處稱為「鴛鴦花海」的景區,鴛鴦花海屬於 祁連山 草原,「鴛鴦花海」這個浪漫名稱的由來還要從兩個方面說起。
先說「花海」。在這裡有一個由百十處噴湧的泉水匯集而成的湖泊,它的周圍,星星般密布著晶瑩的水汪,所以當地人稱它為亂海子,也稱眼睛湖。湖的周圍,有四圍蓮花瓣似山丘,湖水就像花蕊,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朵盛開的八瓣蓮花,所以文人墨客們稱它為花海。再說「鴛鴦」。每年春夏季節,有近百隻藏鴛鴦飛到這裡,雙雙對對,隨波嬉戲。人們喜愛鴛鴦,不僅因為它的漂亮,更因為它象徵著忠貞的愛情。
猜想這裡應該是剛剛開發不久的景觀,遊客甚少。沒有太多遊客的驚擾,馬和犛牛們都悠閒的吃著草。
遍地的野黃花格外醒目,如果把草原比作綠色的海,那麼一片片的黃花就好似海上泛起的美麗浪花。
明鏡般的湖水中倒映著藍天白雲,遠處的崗什卡雪山與山下的悽悽草原遙遙相望。
毛茸茸的草地,黑色的泥土,踩上去軟綿綿的,有一種說不盡的愜意。
藍天,雪山、青草、野花、湖水,牛羊......一切一切都那麼靈秀、柔美與寧靜。這就是不矯揉造作的大自然原生態之美吧!
青海 是「海」的世界, 青海湖 是蔚藍的海,草原是碧綠的海,油菜花是金黃的海。在 青海 的幾天行程中無論在湖畔田間,都能看到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地。
在 青海 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 的 門源 縣,是 青海 省及 西北 地區的主要油料產區。由此,這裡的油菜花也成為了一種美麗而蔚為壯觀的人造景觀。來 青海 的遊客都會前往 門源 一睹金色浩瀚的油菜花海,由於我是八月初抵達的 青海 ,已經錯過 門源油菜花的旺盛期,所以,沒有選擇去觀景臺,而是沿路而上,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片金黃。綿延的山路,仿佛直抵到了雲端,遠遠的望去,崗什卡雪山與油菜花海已經向我們走來。
這裡,就是這裡,面對著氣勢壯觀的油菜花海洋,我已無法移動前行的腳步。天地之間似乎就是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將蔚藍與金黃調到了一起。
漫天的油菜花在陽光下閃爍,一望無際的花海延伸到遠方的群山之中,最後融入湛藍的天際。
放縱的色彩在田野上洋洋灑灑,那是一種精力旺盛、生機勃勃的浪漫宣言。崗什卡雪山在藍天、花海的烘託下,又多了幾多的嬌柔。
嫩綠的枝幹,金色的花瓣,映襯在藍天之下,色彩瑰麗無比。
蜜蜂陶醉於花蜜,而我陶醉在這鋪天蓋地的花海之中。帶上剛剛從藏族小朋友那買到的花環,踩著田埂,肆意的揮舞著雙臂,貪婪的享受著濃鬱的西部風情。
正當得意之時,暮然回首,一位藏民伯伯已經站在了我的身後,說:「這是我們家的油菜花地,不準踐踏,遊玩需要交納每人十元。」我不禁的笑了,乖乖的繳納了費用。
遠風伴隨著花香沁人心脾,仿佛在輕輕的訴說,又猶如在歡愉的歌唱。似乎在喚起美好的回憶,又好像在安撫煩亂的思緒。
離開 門源 ,在臨近傍晚時分返回到 西寧 市區。似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記載著城市歷史的母親河, 西寧 的母親河——湟水河是 黃河 重要支流,貫穿整個城市。
湟水河兩岸高樓建築鱗次櫛比,背倚著高山,形成了高原地區特有的城市風貌。
青海 是多民族地區,所以飲食具有濃厚的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飲食以麵食和牛羊肉為主,青稞酒、奶茶以及清真食品隨處可見,而飯店也多民族風味, 青海 的漢族飯菜大部分為 四川 風味。在 西寧 的大街小巷,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餐館。莫家街,水井街,還有 大新 美食街,這些都是 西寧 比較出名的美食街。莫家街是一條老牌美食街,其中最有名的是「馬忠食府」。水井巷是一條老牌商業街,以小吃居多。 大新 美食街上則全是排檔,很有西部風味。水井巷是 西寧 市的一條著名的飲食文化旅遊商品街。左右兩條街,一條街是餐飲小吃,另一條街是商品購物。
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糧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甜醅的來歷,跟 青海 漢、藏、土、人民釀造酩酒有密聯繫,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異流。只是酒麴不同,甜醅是青稞加醅曲發酵而成,口感會有淡淡的酒香。喝了甜醅之後在想:喝多了會醉麼?
喜歡麵食的我這一次在 青海 ,又是足足的吃了幾碗當地的特色——釀皮,釀皮是 青海 地方風味較濃的傳統小吃,類似於 陝西 的涼皮。釀皮文化要追溯到唐朝開元年間,曾經是宮廷及官員宴請中的佳餚,後經長安流傳到了大 江南 北。
作為旅遊省份, 青海 的小吃價位都很公道,品種繁多,但基本都不過十元就能品嘗到。純純樸樸的 西北 風味,把 青海 人民的質樸傳遞給了每一位做客的遊人。
青海 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地域性特色民族文化深厚,在 青海 世居的少數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 蒙古 族等。土族是我國 青海 省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 互助 縣是我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沒有系統的文字記載,民間傳說在各部土族中又相互歧義,族源問題至今尚無定論。土族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和風俗習慣,去 互助 土族風情園參觀,就是為了感受這個獨特民族的風土人情。到達 互助 土族風情園,要先帶上土族姑娘獻上的哈達,然後再用右手無名指蘸青稞酒彈三下,表示敬天敬佛敬祖先,之後才能喝下。
整個院落依山而建,類似於北方的四合院,房屋的建築為土木結構,分上下兩層。住宅的棟梁和門窗上,大多雕刻或描繪著象徵牛羊健壯、五穀豐登的花紋圖案,精緻美觀。
接下來就是觀看土族的民俗表演,首先是服飾表演。土族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青年婦女穿花袖衫,衣袖上用紅、黃、黑、綠、白等不同顏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這裡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土族男子則頭上戴著氈帽,腰間繫著繡花腰帶。在土族,年輕的小夥子被稱為「阿吾」,年輕的姑娘被稱為「阿姑」。
服飾表演之後,就是由阿吾和阿姑跳起那熱情奔放的「安昭舞」,歌唱人丁平安,祈求五穀豐登,祝福吉祥如意!
「輪子秋」土族語稱「卜日熱」,意為「轉輪輪」,是土族人創造的一項體育娛樂項目,其驚險刺激的場面令人瞠目。
急速旋轉的鞦韆,變換各異的造型,一大群服裝豔麗的土族青年圍著「輪子秋」,跳起了「安昭舞」,載歌載舞的場面,勢如眾星簇月。
參觀 互助 土族風情園形式很單一,根本看不到土族原生態的生活狀況。在大肆發展旅遊業的模式下,少數民族要發展、致富,而發展旅遊是非常好的途徑。所以帶著理解、休閒的心情去看看,也為當地發展盡點力了。青海 寺廟眾多,而且大多歷史悠久,由於寺廟是 青海 風光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它的一大旅遊亮點,所以,去塔爾寺是 青海 行程中不可或缺的。塔爾寺在 青海 寺廟中最具代表性,始建於明嘉慶三十九年(1560),素有「天下第一莊嚴」的盛譽,為我國藏傳佛教黃教六大叢林之一。
塔爾寺在藏語為「貢本賢 巴林 」,翻譯成漢語就是「十萬尊 獅子 吼佛像的 彌勒 寺」,是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咯巴而建造的。整個寺院依山就勢,佔地600畝,共有大小11座佛殿。這座龐大古建築群由大金瓦殿、 小金 瓦寺、大經堂、九間殿、大拉浪、 八寶 如意塔、太平塔、如意塔等建築組成,殿宇相連,白 塔林 立,造型獨特,集藏漢藝術風格於一體。
來到塔爾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並列在寺前廣場上的八座尖頂、方座如意寶塔。這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一生的八件大事而建的,如今已成為塔爾寺的標誌性建築。
起起伏伏的山路,錯落有致的佛殿經堂。
長長的轉經廊,輕輕的拂過,仿佛是對信眾和來客們長長的祝福。
塔爾寺內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稱為「塔爾寺三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塔爾寺不許在寺廟內部拍照,所以,塔爾寺的照片拍的只是外景。出於對信徒的尊重,也沒有拍他們磕長頭、頂禮膜拜的場景。在這座集宗教、文化、藝術於一身的塔爾寺前,人的內心忽然變得很明靜,唯有深深地感嘆,感嘆山水的清明秀麗,感嘆佛法的浩瀚無邊,感嘆人類的進步文明……。
四天的時間,由 西寧 出發, 西寧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海西 藏族自治州——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東 地區—— 西寧 ,滿滿的行程,但只是走過 青海 的冰山一角。青海 於我,不僅僅是怡人的風景。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一個人的旅行。走在路上,你不會覺得孤單,你會遇到很多願意和你交換夢想的人;走在路上,讓生命充滿奇遇。喜歡, 青海 。喜歡, 青海 之行。喜歡, 青海 之行帶給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