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跑線」的終點不是「北大清華」
「起跑線」本來是一個體育名詞,運動員比賽時起跑的位置被稱為「起跑線」,運動員起跑後將沿著預定的跑道跑向終點,先到終點者為贏。引申到教育上,意喻「不要讓孩子在開始的時候就被落下」,而家長們往往只關注孩子起跑,而忽視了孩子還應該有明確的目標(終點)和實現目標的途徑(跑道)。
-
考清華北大靠的是什麼?不是天賦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人才濟濟,人才輩出。如果你有一直引以為豪的高智商,在清華北大這裡什麼都不是,你會發現,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且,人家的學習效率是你的數倍,這才是最讓人打心底佩服的。每個清北人都是拼了命的努力學習,不甘落後。如果你覺得比他們付出多十倍的努力就能追上他們,那就更是大錯特錯,首先多十倍的時間就很難拿出,再這,清北人的學習效率一直都是很高很高的。
-
高考全省第一名卻不是狀元,清華北大不願要,985大學也難上
高考第一名不是省狀元,清華北大不願收,官方回應惹爭議狀元及第,一直都是數以千萬計高考生的終極目標,如此一來,清華北大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按照常理來說,想要考上狀元也非常簡單,只要高考分數第一就可以了。不過,今年高考卻發生了一件「奇事」,一女生考了全省第一的分數,結果卻不被認定為文科狀元,清華北大也不願意招收,甚至只能在一小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中選擇。
-
和孩子聊一聊「高考」,讓孩子理解高考並不是「學習的終點」
這些理由、目的不同,並不是影響家庭關係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形成對彼此的理解。如果只是強行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讓彼此的鴻溝越來越深。
-
老師辛辛苦苦培養的高考狀元,為什麼普遍選北大清華而不是北師大
每年的高考季,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各省的高考狀元。作為高考狀元,很多人在採訪的時候,都會表達對學校和老師的感謝。從高考狀元的發言和表態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高考狀元對於老師的感謝是真誠而深刻的。可以說,正是老師們辛辛苦苦的付出,才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高考狀元。
-
高考最高分卻不是狀元?清華北大也上不了!高考地獄模式的江蘇
更有好事者為博眼球,第一時間將信息匯總整理,發布「高考狀元」信息。有意思的是,2020江蘇高考文科狀元,大部分媒體在7月25日發布:「江蘇省宿遷中學王雅迪同學,以裸分429分的高分,成為了江蘇省2020年高考文科狀元。」這位同學卻並不是江蘇2020高考文科最高分。
-
高考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起點。
高中時的老師一遍一遍強調高考多麼的重要,佔人生的極大一部分,高考失敗了就一定走下坡路。無形之中給學生增加了高考的不能承受之重。有很多像張霽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高考不是單向路口,也不是判斷題,而是多向路口,是發散思維的主觀題,只要你不放棄,發掘你的主觀能動性,你們最後都能抵達終點,殊途同歸。
-
河北省高考清華、北大專業戶,衡水中學不是鯰魚,而是獨角獸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發榜的日子,作為河北人,也是孩子家長,對於高考還是很關注的。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生們在家裡上了很久的網課,高考也推遲一個月舉行,本以為成績相對往年會差一些,結果,出來的結果,我感覺自己低估現在學生的成績了。河北省理科生700分以上的學生達到108名,2019年700分以上的是27人,2018年這個人數曾經達到過恐怖的122人!
-
高考只是人生起點不是終點
再過幾天,你們就高考了,比起那些早早輟學謀生的孩子,你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當年,我們是要先參加預考,通過後才能參加正式的高考。有多少「寒窗苦讀十餘年的學子」被高考拒之於門外。相比於此,你們真的很幸福。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當年不僅會被拒之於門外,而且擔心還會被「竊取勝利的果實,被頂替上大學」。
-
不是人人家的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華、985
有人硬是不信:「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能考上北大、清華、985,而我的孩子就不行呢?」請面對現實,不要做槓精好不好?先看看2020年,山東、河南這兩個高考大省985高校的錄取率:山東、河南兩個高考大省其實985錄取率都不高,河南文科的錄取率僅有0.45%,理科錄取率3%,山東只有2.68%,主要原因是考生基數太大,競爭太激烈。
-
你眼中的清華北大,並不是一個夢,重點在這裡!
今天我來聊聊「清華北大不是夢」,那麼,它如何不是一個夢呢?1、當深夜十二點的鐘盧敲響,當電腦頁面上紅色的商考成績赫然映人眼帘,我的淚水奪眠而出。當我接到印有未名博雅的紅色通知書時,我才意識到我真疋屬於了這所學校一—我心心念念、魂牽夢縈了六年的北大啊!2、曾經一度害怕高考,希望時間停止,那一刻不會到來。每次聽到「高考」這個字 眼,都在不停地想,要高考了,該怎麼辦?
-
山東高考狀元,拒絕清華、北大,從不上補習班,靠的不是天賦
孫昊是山東省2016年高考的理科狀元,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他就成為了很多頂尖大學的共同爭奪的目標,其中就包括我們人人嚮往的清華和北大。這種能夠自由地選擇高端學府的權利,不知道讓多少考生感到眼紅。但是,面對清華北大的爭奪,孫昊媽媽說不會他們不會幹預兒子的選擇,「他喜歡物理和數學,今後想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我只希望他成人成才,對社會有貢獻!」
-
高考僅僅是一次旅行,他不是你人生的終點
一年一次的高考又來了,這兩天手機發簡訊提示防空警報不再拉響,怕影響高考的孩子們,全國上下每一個家庭都在為考試的孩子做著準備 每次看到有的孩子,因為一次考試失敗而選擇結束人生,總是感覺心痛的很,我多想告訴孩子們,高考僅僅是一次旅行的開始,而不是終點,大學也不是你人生奮鬥終點僅僅是一個過程。
-
我國「最難考」的大學,不是清華,也不是北大,而是這所985
說起我國的頂尖大學當屬清華北大,這兩所大學實力是我國最強的,每年招生人數不多,很多學霸都把兩所大學定位自己心中的目標,但是這兩所大學相當難考,基本要在全省前一百才有機會,能考上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但是要說起最難考的大學,其實並不是這兩所,而是一所位於湖南的985大學,他就是國防科技大學,接下來我就介紹介紹這所大學。
-
比狀元的成績還高一分,卻不是狀元,也上不了清華北大
但是,根據相關方面公布的消息,還有一名叫白湘菱的江蘇省高考文科考生,高考成績是430分!是不是非常疑惑,為什麼430分的考生,不是高考狀元,而429分的考生,母校敢宣傳她是「文科狀元」?白湘菱雖然考試成績高於王雅迪,但是因為她的選修科目中有一個B+,所以沒辦法報考清華北大。
-
高考:考上大學並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
我的高考:真正的一考定終生,讓我從農村來到了城市這幾天正是2020年的高考時間,由於疫情影響,原定於6月份的高考延期至7月份,其實以前的高考是在7月份的,從2003年才改成6月份高考的。在填提前批志願的時候,自己當時考慮了兩個選擇,一個是北大定向生,另一個是北師大,當時自己不知道定向生是什麼意思,只是單純地想著提前批就要搏一搏,於是就填了北大定向生。沒想到可能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那一年提前批的北大定向生分數是680分,我還差12分才夠,所以如果自己審題認真一些,就能去北大定向生;或者如果提前批志願填成北師大,可能就不一樣了。
-
通知:學會這些學習方法,考試技巧,清華北大不是夢
隨著高考成績的逐步公布,各地的高考狀元們也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首先讓我們恭喜這些取得優異成績的孩子們,其次也請不要去責怪那些考得不是很理想的孩子,最後祝願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在我小時候,就聽說「清華」「北大」很厲害。當然現在也依舊很厲害,它們也曾經是我的夢想,可惜我沒考上。不過我倒是認識一些「清華」、「北大」的學子,其實他們也沒有你們想的那麼逆天,他們當中很多人也和我們的孩子一樣是普通人。
-
沈子琪散文《高考是起點,不是終點》
而在教育盛行下,被稱為人生轉折點的「高考」成為了所有家長與孩子成功與否的標準。每屆高考前,老師都會道出一句如不拼不搏不高三....的警句,鼓舞著學生們,為這如火的青春,添上最後一垛乾柴。可那時候,我們以為高考過後,上了大學,就能自由自在,整個世界都在眼前。
-
考上難度堪比清華北大的大學,不是985,一年招生不足400人
高考上大學,很多人眼裡,只有清華北大,甚至有人認為,考上清華北大的難度是最大的。可是,相比清華北大,有一所高水平大學,一年招生不足400人,2019年,僅僅招收390多人,而且,這所高水平大學,僅僅只在12個省份招生。
-
清華、北大在各省市的錄取率排名,河南省表現不佳,卻不是最低
清華、北大在我國的地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眾多的學子都以其作為奮鬥目標,尤其是對於那些身處小縣城和農村的同學來說,考上之後就意味著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因為一些教育落後的小縣城連續多年都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一旦有優秀的學子考上清北,周圍附近的親戚朋友都會前來祝賀甚至全村燃放煙花爆竹,比如前段時間一名留守女孩考上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