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歲的張印罷是白水縣北塬鎮順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年近80歲的老母親。「因為左腿殘疾行動不便,又有母親需要照顧,我不能出門打工掙錢,村裡的柿子醋廠解決了我的就業問題。」
白水縣北塬鎮順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印罷
「我這裡用工,優先考慮村上的貧困戶,只要有活,先讓他們幹。」王鋒倉,白水縣北塬鎮順孝村人。三年前,幫人拉貨時發現柿子醋有市場,便開始謀劃建廠。
順孝村毗鄰倉頡出生地陽武村,境內柿源豐富,山柿子都是野生野長,光照充足,全程無汙染,且北塬鎮境內潘莊村有一眼泉水,是釀柿子醋的最佳搭檔。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王鋒倉先註冊成立了白水縣紅柿子洞藏老甕醋業有限公司,又註冊了商標「甕老大」。
每年11月中旬,才能完成當年柿子入甕的這一過程。一直把封好的柿子甕放在窯洞裡,封存三年,開甕打醋。2015年,王鋒倉第一批柿子入甕,直到今年,才打醋開賣。這三年,每年都入甕封存一批新柿子,目前,已經封了500甕,庫存量10萬斤。
「他很實誠,所以,在我這兒幹得時間長。每年收購柿子的時候,付款、記錄,都是他負責。」王鋒倉如此評價張印罷。
張行倉也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49歲,母親年邁需要照顧,因兄弟去世,他要養育侄子,日子也不好過。「我在醋廠也幹了幾年了,雖然不是長期有活,一年下來,也能掙好幾千元,關鍵是能隨時回家照看老母親。」
「收購柿子時,也優先收村裡人的。」王鋒倉說,洗大甕、收購柿子、洗柿子、晾柿子、入甕、封存、給往年的甕裡加柿子,一直從夏忙到冬,王鋒倉醋廠所有的用工,都是村裡的貧困群眾。王鋒倉介紹說:「打醋分裝的時候,大家都很細心。收購柿子的時候,日夜不停,輪流值班,大家都盡心盡力。」
「工資一月結一次,一天100元,管吃管喝,還能照顧家裡。」張印罷笑著告訴記者。
「三年來,我也一直在鑽研釀柿子醋的技術,走訪參觀了許多醋廠,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做科技顧問。看今年開甕的這一批柿子醋,算是比較成功,目前銷路也不錯。」王鋒倉繼續說,「這三年,也只能先在用工上、收購柿子上幫助村民。以後,技術更成熟了,銷路更廣了,會想辦法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
「就算是貧困戶,也不能靠國家養你,自己還要動手呢!我雖然行動不便,可好好幹一年,也能掙個萬把塊。」張印罷告訴記者。
「我們村『甕老大』柿子醋廠,增加了十幾戶貧困群眾家庭的收入。下一步,村裡已經和『甕老大』商量,要讓貧困群眾,甚至全村人,都學習這個技術,發揮村子的自然優勢,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順孝村村委會主任種魏明說道。(來源:白水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