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薈的筆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遭遇,抵達成長的真相。這是多麼重要的一種能力,很多人寫了一輩子作文,寫不出自己內心和生存的真相,那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六年級的盧薈做到了,祝賀這位十三歲的女生。
我在比較中長大
樂成一小 六年級 盧薈
從我呱呱落地開始,媽媽便拿我的長相與別的小朋友作對比,——「人家的眼睛大大的多有靈氣,我的怎麼就傻呆呆的是個眯眯眼呢?」「人家傻得可愛,我的怎麼就……虧我那時候天天把奧黛麗.赫本的照片擺地桌前天天看,放在包裡隨身帶,哎,結果生下來一看慘不忍睹——好一個肥貓鄭則仕呀!」
上幼兒園以後,媽媽開始培養我的氣質,衣服搭配得很有個性,還讓我學上鋼琴,雖悟性不錯,但媽媽總拿我和同進度的,已學了一二年的四年級大姐姐作比較:「人家彈的那麼有感情,你呢?一股唐相(土話)」。還好彈琴不是因為我的原因而停了,但現在媽媽還經常念叨:「彈鋼琴的那個姐姐都七八級了」。
上小學後,媽媽對我的長相的不滿意轉化成了對我成績的擔憂:「你長的這麼呆,學習好不好呀?」別人家的孩子也越來越頻繁地從媽媽口中蹦出。「明天上課的課本都帶齊了沒?落下什麼東西,我可決不會幫你送去學校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上的事從不讓大人操心的呢!」我默默地聽著,不吱聲,免得自討沒趣。
「怎麼回事?數學又因為粗心扣分了?別人家的孩子從來都不犯這種低級錯誤的,考試次次拿滿分呢」啊?我低下了頭,心裡暗暗嘀咕,這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厲害啊!
「別人家的孩子都三條槓了,你才當個小組長,高興個什麼呀!」哦,我到了嘴邊的喜話又硬生生地吞了回去,心中想把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撕個粉碎。
別人家的孩子終於激起了我的鬥志。我下定決心要追上並超越他,我學習努力,考試用心。可當我考到雙一百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早已在作文和奧數上獲獎了。當我掛上「三條槓」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早已獲得了什麼「市優秀五好生」的稱號了。等我在學習上也算自立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又在不耽誤自己學業的情況下「掙錢」去了……
我悲哀地聽著別人家的孩子的各種優點:愛學習、成績優秀,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不與家長頂嘴,性格好……更令人沮喪的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我連見都沒有見過,就被他打得一敗塗地了。
在一次作比較中,我忍不住向媽媽提出了想見一見「別人家的孩子」的要求。「什麼意思,你?」媽媽咄咄逼人地問。「沒什麼意思呀,只是想見一見,交流一下……」我抓抓後腦勺,解釋道。
「見什麼見,人家忙著呢,哪有時間理你,去去,寫作業去,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從來沒有鬆懈過!」媽媽轉身,幹自己的事去了。
不過後來,媽媽教育我的時候有了點細微的變化。「我以前同事的兒子被某重點高中提前免費錄取啦!」「你爸爸同學的女兒都得了葉聖陶杯全國十大小作家啦」「你小舅舅都去香港讀研啦,一年獎學金就幾十萬呢!等於替父母賺了多少錢呀!」「你爸同村的傻子的兒子今年都考上清華啦,他們都沒錢讓孩子上輔導班,怎麼孩子就這麼爭氣呢?」
別人家的孩子具體起來了,變成了張三李四王五的兒子和女兒了,但對我來講歸根到底,他們還是模糊而又抽象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我必須學會努力,學會向上,雖然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出國留學了,已經被某某名校錄取了,與我之間已經有了一段我永遠趕不上的距離了,但是我不能言敗,我還要跑,還要飛。
這不,媽媽又在我旁邊拿我與別人作對比,說那別人家的孩子又怎麼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