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是目前國內高校面臨的一大問題,而碩士、博士的破格錄取更是易滋生腐敗現象的「溫床」。針對這一情況,日前,中山大學在校園內和網站上同時公布了今年所有申請破格錄取博士的人員資料,以接受社會監督,杜絕人情泛濫、學術腐敗的可能。
上網公示考生資料專家意見上網
長期以來,大學錄取研究生有「破格錄取」的做法。每到招生時,各種說情電話不斷,成為招生工作中的一根「軟肋」。
從去年開始,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就對博士生的破格錄取做出嚴格規定,具體包括:初試外語成績達不到要求(初試成績的基本要求為報考南校區各專業的考生外語成績不低於55分,其它科目成績不低於60分;報考北校區各專業的考生外語成績不低於50分,其它科目成績不低於55分,總分不低於180分),但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突出、在本學科公認的國內外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或部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第一、第二獲獎者或部省級以上在研項目(非自籌)主持人,並顯示出較好培養前途的極少數考生才能獲得「破格錄取」的資格;「破格錄取」可由導師提出,經中大三名本專業教授推薦,院、系(所)審查並報研究生院審批同意可進行破格複試錄取。同時,為確保工作嚴肅性,今年破格考生資料和專家推薦意見將在網上公布,以接受評議和監督,評議期為一個星期,已於前日截止。
實施效果45人申請15人破格錄取
從去年的實施情況來看,嚴格規定和校園監督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去年一些推薦意見寫得過於輕率的專家受到了網上的嚴肅批評,而去年要求破格錄取的45位考生,最終也僅有15人如願入學。
這一做法的效用在今年更為突出:申請「破格錄取」的人數大為縮水。今年中大全校提出破格錄取要求的只有29人,其中南校區(原中山大學)更是僅有18人提出。考生謹慎了許多,專家寫評語也更加小心,更加客觀:「課題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有培養潛質」、「我對她的了解僅局限於上述她的有關資料」等評語取代了以往「學術新秀」、「潛力極大」等過高評價。
據了解,在今年的公示貼出後,中大研究生院也已收到了不少電話,對其中的數位申請人資料提出了異議。這些意見包括考生論文學術水準不夠、論文有抄襲嫌疑、考生入學分數過低等等。目前這些意見正在調查核實中,並已於昨日提交到學校招生領導小組裁決。
考博新規委培博士學費大幅提高
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生院的生源質量、遏制學術腐敗現象,除了去年已開展的「校園公示」外,中大還於近日出臺了一些新政策,提高考博門檻。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報考中大博士生者,必須在報名時提交一份「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擬開展的研究計劃書」,詳細陳述其科研經歷和所獲成果、所選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的進展和動態、本人開展這一研究的思路、目前所持有的觀點、現有的研究基礎等,以供導師錄取時參考。
同時,中大今年大幅度提高了委託培養博士生的學費(從去年的1·2萬元至1·4萬元提高到2·5萬元/年),以降低在職人員讀博的比例。據了解,這一做法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年在博士生入學考試中上線的在職考生只佔1/3,即使全部錄取,也比去年降低了13個百分點。
南方都市報 20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