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最讓人熱血沸騰的莫過於《我和我的家鄉》,貼合國慶中秋雙主題,讓每一個離家在外還抑或是守著家鄉的人看了都深有感觸。作為一部集合了知名大導一線演員的大製作,無論從劇本還是後期甚至是周邊都是相當用心的,搖滾老炮鄭鈞為《家鄉》所做的推廣曲《父的三北》也十足體現了「誠意之作」四個字。
01
《父的三北》是取材於陝西民謠《趕牲靈》,而陝西恰恰是鄭鈞的老家。老鄉用鄉音唱起家鄉曲那份獨特的鄉親之愛與《我和我的家鄉》自然是超契合。很多人也會好奇和不解,《父的三北》這是什麼意思?聽上去很難解的感覺。
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細細去理解,我們知道這應該是一首與父親有關的歌,而鄭鈞選擇唱出《父的三北》正是為了紀念自己為三北防護林獻身的親愛的父親。
鄭鈞的父親鄭善斌是最早一批投身三北防沙林建設的工作者之一,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後來還不幸患上白血病英年早逝。鄭鈞改編創作這首歌,將自己對父親濃濃的思念和敬意寫進了歌詞裡。
《父的三北》是《我和我的家鄉》中《回鄉之路》的推廣曲,同為陝西人的俞白眉對自己家鄉的歌謠第一時間便產生感觸,而在得知鄭鈞創作背後的故事後更是淚流滿面。和俞白眉一同執導《回鄉之路》的鄧超在聽了歌之後更是微博160個@鄭鈞求關注,不明所以的人以為鄧超這是單純在為自己電影內容推廣,其實也是被歌曲背後的深意和情懷所打動。
02
《回鄉之路》集齊了鄧超、閆妮、王子文、王源這樣的主演陣容。對於鄧超白眉聯手的作品,很多小夥伴可能會有陰影,覺得他們的喜劇更像鬧劇並且十分不好笑很尬。
但這一次《回鄉之路》鄧超俞白眉摒棄了那些喧譁和浮躁的東西,從海報就可以看出那種淳樸的情懷,看得出鄧超這一次是要好好地坐下來講一個故事了。
電影中鄧超飾演起「油膩」土大款喬樹林,為了演出原汁原味鄧超特別學習陝西話,還吃了不少陝西名吃。作為客串的王源也一改往日清新少年的樣子,演起了鄉村教師,看來《地久天長》的獲獎也給少年帶來很多啟發。白淨的王源為角色犧牲形象,整個人皮膚黝黑土味十足,一口陝西鄉音念出賀敬之的詩歌《回延安》看得人也是驚喜之中充滿感動。
而《回鄉之路》整個故事也將鏡頭對準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通過曾經的荒涼乾涸和如今的枝繁葉茂,淳樸自然而又滿懷深情地講出治沙英雄們,在背後默默所做的一切。
03
無論從立意還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都能感受到這是鄧超俞白眉返璞歸真的一次真情之旅,想來也只有這樣誠意滿滿的細節,才能打動鄭鈞這樣的搖滾老炮,不僅傾盡全力創作,還憶起自己的父親。
在這首歌之前,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鄭鈞是被父母寵壞的叛逆少年,又或者是深受「原生家庭」戕害,所以才懟人不留情面,看誰不爽就轟誰,隨時拿起槍炮保護自己的玫瑰。聽了《父的三北》才明白,原來這個少年他也許都沒來得及體驗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那種摩擦,更沒來及的讓父親見識自己的叛逆,就已經早早地失去了父親。
知識分子家庭的底色給了鄭鈞創作的文學基礎,而七歲喪父與母親哥哥相依為命的日子,雖然讓他過早地明白了生活的真相,卻也塑造了他搖滾的內核。鄭鈞曾兩次報考大學,最後就讀於杭州電子工學院學的與音樂藝術根本不沾邊而是工業外貿。
雖然專業與藝術不沾邊,但「外貿」專業的特點也讓鄭鈞有很多機會接觸外來文化,英美六七十年代優秀搖滾樂隊與音樂人的作品深深震撼著鄭鈞,鄭鈞也成為被「 The Beatles 」影響的一代人。鄭鈞的骨子裡是搖滾的,他的搖滾自信自得自我,卻又可以通過自己這份獨特深深去感染別人說服別人。
從第一張專輯《赤裸裸》到最新的作品《父的三北》,鄭鈞的作品裡都是他的純真與追求,沒有矯揉造作每一首都來自對生活的體驗和入骨的表達。高曉松贊他是「國寶級嗓子」,而鄭鈞卻始終堅持「只做自己喜歡的搖滾樂」。
能一輩子堅持自己的熱愛不改初衷,鄭鈞足夠稱得上是「搖滾老炮」。所以那些如果放在別人嘴裡說出來或許會過於自大的言論,由鄭鈞說出來總是會多一份爽感。「家鄉,就是一個可以回歸到最初的地方」,這是鄭鈞通過《父的三北》所傳達出來的,而芸芸眾生即使無法回到故土,只要心在最初的地方,那麼家鄉就不會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