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中考試題生活化是新中考的趨勢之一,為了讓廣大的初三考生適應這種新變化,易傑教研團隊準備了相關的學習素材,分享給各位師生,歡迎閱讀。
What Is 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有兩個相互關聯的意義。一壞一好,這種情況下,小編特別喜歡先講壞的(消息)。
歷史上,黑色星期五指的是發生在1869年9月24日的巨型股災。在那一天,經過一段時間的瘋狂投機肆虐之後,黃金的價格跳水式暴跌,西方市場崩潰,百業蕭條,一蹶不振。
它的導火索是,當時,以傑伊·古爾德和詹姆斯·菲斯克為首的一群投機倒把者試圖壟斷黃金市場。他們甚至試圖利用白宮來操縱黃金的供應。當總統格蘭特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後,他命令美國軍隊美國財政部轉而出售黃金。政府出售了價值400萬美元的黃金,在1869年9月24日星期五,黃金價格從每盎司160美元跌至130美元。黃金市場崩盤坍塌,導致股市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暴跌逾20%,也令許多投資者損失慘重。這天在金融歷史上被稱為「黑色星期五」。
(圖1)
隨後美國人將那些股市發生崩盤的日期稱為「黑色星期幾」。例如,在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市場急劇下跌,預示著著名的「大蕭條」的開始。同樣,股市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發生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當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暴跌了超過22%。
「黑色星期五」這個詞更為眾人所熟知的意義是指:美國感恩節假期後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有很多商家會以非常優惠的折扣銷售商品。 所以,這天也被認為是購物節的開端。 大概是人感恩之後都會有好事發生。(看到這,各位是不是在想,那會不會也是現在雙十一的開端起源?其實還真被大家猜中了。)
(圖2)
其實不管古今東西中外,只要是為了吸引顧客,商家們通常會定期推出打折力度特別大的促銷活動,賺錢吃飯人人愛嘛。而那時的西方,在黑色星期五這天的黎明前,當時的(實體店年代的)商家就已經開門營業。為了跟上激烈的競爭節奏,某些商家甚至在感恩節假期裡繼續營業,而更有一些商家則提前在11月早些時候就開始打折促銷,拉長戰線妥妥的。
而真正瘋狂的折扣獵手都知道,為了能在最喜歡的商店門前保留到位子,他們會在感恩節那天,徹夜通宵露營排長隊打「蛇餅」;還有最為狂熱的份子甚至會跳過感恩節大餐,在停車場露營排隊數日,有時甚至達到數周之久,只為買到心儀划算的新款。通常來說,這些促銷活動會持續到周日,當時這些傳統實體店的銷售額也確確實實出現了暴漲激增。
(圖3)
商家們都很可能花上一整年的時間,來計劃每一年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活動。他們都爭取這一天的為機會,以超低的價格出售積壓已久的存貨,還會在節日裝飾品和典型的節日禮物等,季節屬性特別強的商品上,提供限時大甩賣和折扣。
商家還對大宗高價商品和最暢銷的品牌電視、智能設備和其他電子產品提供大額度折扣,以招引顧客,希望著他們一旦進到店裡了,就都購買利潤率更高的商品。同時,商家們為「黑色星期五」而準備的廣告內容,通常也是備受矚目和期待的,所以,他們會竭盡全力確保這些廣告內容不會被事先洩露給公眾知道。
每年,消費者通常會等在「黑色星期五」購買最熱新品,而如果在缺乏足夠安全的、恰當的保障下,這很可能會導致踩踏事件和暴力事件。舉個例子,在1983年的「黑色星期五」那天,全美各地的商店裡都發生了扭打、鬥毆和踩踏事件,顧客只為購買當年的必備玩具「捲心菜娃娃」(Cabbage Patch Kids),在當時,那也被認為出現了供貨量短缺的情況。還有更為令人震驚的是,2008年「黑色星期五」那天,當某大型商店開門時,一大群購物者蜂擁而入,一名員工當場被踩踏致死。想像一下這場面,活在網絡購物年代的我們,有沒有一點點暗自慶幸呢?
(圖4)
The Surprising Origins of Black Friday
為了增加營業額,實體店商家數十年來一直在感恩節後的那一天(星期五)促銷大宗商品。並在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中大肆宣傳「黑色星期五」這一概念。
按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說,只有紅色興旺喜慶的看來,黑白都是無常,非說黑色好真是很難以理解的。那到底為何要取這個名字呢? 按他們西方的說法,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五」還是為了向「黑色」一詞致敬的。因為「黑色」一詞指「有利可圖」,帶有褒義色彩,源於西方古老的記帳慣例——用黑色墨水記錄利潤,用紅色墨水記錄虧損。所以,他們的想法是,零售企業在周五(以及隨後的周末)能賣出了足夠多的商品,好讓自己在當年餘下的時間裡都能用黑色記帳,都在「盈利」中。
然而,早在這詞開始出現在商業廣告之前,它實際上是由加班頻繁而勞累過度的費城警察創造的。20世紀50年代,感恩節後的那天,成群結隊的購物者和遊客洶湧進入費城。費城的商店不僅大肆宣傳這個特殊日子的促銷活動,揭開節日盛裝的序幕,而且在同一個周末的周六,費城還舉辦了盛大的陸海軍橄欖球賽。
結果,交警就被要求輪班工作12個小時,來應付成群結隊的司機和行人,而且他們還不被允許休假一天。久而久之,這些惱怒的警察們開始把這個令人恐懼的工作日冠上「黑色星期五」的稱謂,難倒這不是「福兮禍所伏」嗎?
(圖5)
「黑色星期五」一詞迅速風靡,商家銷售人員都用「黑色星期五」來形容他們在那天必須要面對的大排長龍和混亂局面。數十年來,這詞一直是費城內部的小笑話,儘管它還擴散到了一些臨近的城市,如新澤西州的特倫頓。最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黑色星期五」席捲全國,並開始出現在美國各地的報刊印刷品和電視廣告活動中。
The Evolution of Black Friday
在這一路上,黑色星期五從擁堵街道和擠破商店一躍演化為,狂熱購物者停車位爭奪戰,更有甚者使出「逗我愛爾默」(Tickle Me Elmo)最後一招互相噴胡椒水。所以,從什麼時候開始,黑色星期五變成了今天這種瘋狂、浮誇的購物活動?
那可能就是在2000年代,黑色星期五被官方指定為一年中最大的購物日。在那之前,「冠軍頭銜」一直都屬於聖誕節前的那個周六。然而,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兜售「不容錯過」的感恩節後促銷,以及「黑色星期五」的折扣越打越大,美國消費者再也無法抗拒這個魔幻購物日的誘惑了。
現今,黑色星期五逐漸變成一個越來越漫長的活動季——黑色周末。從2013年起,塔吉特宣布不再在周五上午才開門營業,而是在感恩節晚上促銷活動就開始了。這引發了其他大型零售商的瘋狂:百思買(Best Buy)、凱馬特(Kmart)和沃爾瑪(Walmart)迅速也紛紛跟風效仿。
結果證明,在感恩節的銷售額快速增長的同時,「黑色星期五」的銷售額卻在以同樣的速度下降。感恩節開門營業的主要好處是:在「黑色星期五」購物的人變少了,這有助於減少人群扎堆,縮短排隊隊伍。不過,到2020年前為止,黑色星期五仍是西方假日周末中最繁忙的一天。
(圖6)
The Significance of Black Friday
伴隨著人們支出大筆大筆的錢在這個臭名昭著的繁忙的購物日,黑色星期五的銷售卻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狀況的試金石,還是經濟學家們衡量普通美國人對可自由支配個人開支的信心的方法。凱恩斯主義假設消費驅動經濟活動,而那些認同這一假設的人,將「黑色星期五」銷售數據下降,視為社會經濟增長放緩的先兆。
還有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將黑色星期五的數據,視為衡量整個零售業整體健康狀況的一種方式。而其他人則對「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情況,對股市整體而言,具有第四季度可預測性的觀點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相反,他們認為這只會導致非常短期的獲益或損失。
然而,一般來說,股市會受到感恩節或聖誕節這些額外假期的影響。人們往往會看見,在假期或長周末的前一天,出現交易活動增加和回報收益更高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假期效應」或「周末效應」。許多股市交易員都希望利用這些季節性波動獲利。
(圖7)
Black Friday, This year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是2020年11月27日星期五。然而,許多零售商從本月初就開始提供打折活動,一些商家將其改名為「黑色11月」。在這,我們將解釋為什麼2020年黑色星期五看起來會有點不同。
2020年的黑色星期五會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單獨看看英國的情況,並從中以小見大了解外國的情況。在英國宣布實行為期一個月的封鎖之前,一些商家已經計劃在11月的黑色星期五進行促銷活動,以避免單日內(或周末)實體店人潮洶湧,這顯然不利於保持社交距離。但是英國的非必備品實體店現在至少要到12月2日才會關門,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周末幾乎完全會發生,超市和其他必備品商店仍在營業,而且仍會在商店內進行促銷活動。
英國各地的許多人,甚至是在沒有被封鎖的地區,都儘可能避免親自到實體店購物。對於許多陷入困境、垂死掙扎的零售商來說,這情況使得能在長時間運行銷售活動這原因變得更為重要,希望他們在第一次封鎖時能消化堆積如山的庫存,並試圖彌補一些今年整體銷售額的差額。
能開門的商店將用系統去限制人流量,因此,即使屆時確實有很多人在同一時間到達,他們將不得不在店門外排隊等候,直到店裡有足夠的空間能夠移動,同時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許多實體商店都有規定,顧客只能碰那些想買的東西。
這樣看來,外國人所謂的「黑色星期五」與我們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狂歡節是不是很相似?不知道外國人有沒有「剁手族」呢?
更多與生活有關的閱讀場景,歡迎閱覽2021版《中考易·英語(廣東專版)》電子樣書。
作者:黃嬿賢
編輯:鄧華健
設計:孔令有
審核:周夢菱
來源:廣東易傑教研,參考資料
https://www.which.co.uk/reviews/black-friday/article/when-is-black-friday-a5O8o7V3rGsF - Which?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b/blackfriday.asp#what-is-black-friday
喜歡本文,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