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青春為祖國綻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暨2020年北京青年榜樣發布活動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行。活動揭曉了2020年北京青年榜樣年度人物,並為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青年榜樣宣講團授旗。
2020年「北京青年榜樣」主題教育活動由團市委聯合首都文明辦、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市體育局、市青年聯合會、市學生聯合會、市志願服務聯合會共同舉辦。經過前期推選舉薦、核錄篩選、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環節,先後產生200名入圍人選和60名提名人選,並最終從中推選出30名事跡突出、感染力強、根植基層的「北京青年榜樣」年度人物。
這30名青年榜樣人物來自全市各行各業基層一線,分為「奮鬥好青年」「科創達人」「志願先鋒」「文化之星」「青年好網民」「青少年體育之星」六個類別。
他們當中,有13次獲得速度滑冰世界盃冠軍,參與籌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王北星;有疫情暴發後第一時間參與小湯山醫院改造工程,帶領團隊連續奮戰53天,再一次刷新小湯山速度的褚金棟;有十餘年來投身航天無人機事業,帶領團隊研製出國際領先水平無人機的蘭文博;有成立網絡志願服務隊,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的陳靜芳;有潛心國畫藝術20餘年的「國粹文化傳播使者」曲帆;還有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冠軍的女子象棋領軍人物唐丹等。
這30位優秀青年不但是首都青年團員的榜樣,還是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員。在發布儀式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北京青年榜樣宣講團也正式成立。這批北京榜樣將奔赴北京市的單位、社區、學校等基層一線,結合親身經歷深入宣講五中全會精神,分享他們同心抗疫、參與基層治理和全面小康建設的故事。
王北星,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2005至2014年獲得13次速度滑冰世界盃冠軍,先後參加三屆冬奧會,為國爭光無數。退役後,為全面提升自己,放棄擔任教練員的機會,到中國人民大學深造。2018年開始,參與籌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擔任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
郭新喜,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大柵欄派出所社區警務三隊副隊長。他將「楓橋經驗」在社區管理中落地生根,首創二維碼樓門牌管理,解決幾十年大雜院人房管理痛點。2020年,他所負責的社區110警情同比下降40.2%,社區居民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3年持續攀升。
褚金棟,北京建工集團懷柔富密路項目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他帶領團隊奮戰700多個日夜,創下率先完成工程全面封頂等十項佳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第一時間參與到小湯山醫院改造工程中,帶領團隊連續奮戰53天,率先實現交付,再一次刷新小湯山速度。
田雲惠,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十餘年來奮鬥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一線,辦理刑事案件600餘件,妥善辦理幼教虐童等多起重大敏感案件。在北京首創未成年人跟蹤觀護檔案制度,建立幫教檔案100餘份並挽救多名失足少年。作為通州多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開展法治活動50餘次,覆蓋人群200萬餘人次。
方軍,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水政監察大隊石城分隊隊長。他十五年來堅守在保水護水第一線,並主動提出要到最偏遠的鄉鎮去鍛鍊。在他的帶領和推送下,石城鎮徹底解決了河道漂流、燒烤、垂釣、遊泳等汙染環境問題,河道恢復了原有的生態環境。
徐厚軍,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軋機主操工。專注一線軋機操作研究十餘載,軋制過程零失誤。帶領團隊解決高矽含量無取向電工鋼穩定軋制的行業技術難題,軋制出國內第一卷新能源汽車高端用鋼、超薄無人機用鋼等產品,助力3項產品全球首發,填補國內外市場空白。
舒銳,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自2016年以來,審結6283件商事、金融案件,期間無一錯案、零投訴、零信訪。他立足糾紛訴源治理,積極推進金融糾紛訴前調解「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機制運行僅4個月即幫助2700餘人從金融欠款債務中脫困,為群眾節省訴訟費400餘萬元。
葉財德,豐臺區鐵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作為中央指導組社區防控專家支援武漢75天,通過培訓為武漢留下防控隊伍。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後,他帶隊深入豐臺區中高風險地區調研推動建立了「消毒專員」制度,主持起草了多項文件,提出有針對性的工作建議,為推進常態化防控奠定基礎。
張辛澤,中體盛世(北京)體育管理有限公司團委書記、董事長。他創辦體育運動公司,為區域非京籍480位青年提供就業崗位。新冠疫情暴發後,他帶領公司青年48小時內籌得愛心資金近13萬元、第一時間為抗疫一線捐贈防控物資,並組織員工成立青年突擊隊、助力社區防控。
鄭羽莎,北京市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中心社會宣傳科一級主任科員。她在全市企業、社區、學校開展上百次安全文化活動;推動近千家企業參評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降低企業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制定全國首個全市公共安全教育體驗基地建設評估標準。組織十餘場安全教育宣教活動,覆蓋兩千萬人次。
劉昊,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團委副書記,市接濟救助中心二級主任科員。他化解多年尋親難題,兩年幫助992名長期滯留在京流浪乞討人員返鄉與家人團聚,節減救助資金1億多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衝鋒在前,參與完成了9萬餘名滯留湖北返京人員分流任務。
吳越,北京首都航空乘務長。安全飛行八年,空中飛行5500小時。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積極投身志願服務,擔任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中國網球公開賽等重大活動的志願者。曾赴大興等地,進村入戶,為村民們講解垃圾分類。
劉睿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輔導員兼校團委副書記。2020年3月,帶領33人志願團隊,作為第一批語言翻譯志願者奔赴首都抗疫一線,為42個國家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服務;2019年,他帶領900名師生,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組成群眾遊行「祖國萬歲」方陣。
李輝,北京市朝陽區心之源藝術康復服務中心理事長。他是一名舞蹈演員,因車禍截癱。於2018年組建殘障人士舞蹈隊,已騎行2萬多公裡,幫助8000餘名殘障人士進行藝術康復。抗疫期間,他在抖音等網絡平臺上傳大量原創舞蹈教學視頻,帶領學員們居家強身健體。
白潔,北京國醫堂中醫醫院院長。她在全市率先開展「家庭醫生」「樓門醫生」服務。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和保健的方式,累計提供醫療服務1萬人次。每年為居民、養老機構提供義診100餘次。在對口幫扶、捐資助學項目中捐款300餘萬元。疫情期間,她捐贈口罩、防護服、中藥防疫湯劑等急需物資35餘萬元。
張海龍,北京即刻到家助殘中心服務中心理事長。他返鄉創業帶動家鄉青年創建3家公司,自主發明6項國家專利,6項軟體著作權。疫情期間,他助力農戶銷售滯銷農產40餘萬斤,組織帶領100餘名志願者和40家餐飲企業開展「愛心餐送溫暖」公益活動,為一線防控人員贈送愛心餐6000餘份。
曹效鑫,國投信開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他紮根汙水處理資源化工程技術一線,帶領團隊在下沉式再生水系統技術上實現突破,申報專利60餘項,成果應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碧水再生水廠等國家重點水環境治理工程。他編制發布國內首部地下廠標準,入選國家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
王猛,現任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總裁。2015年初,他參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組建工作,帶領團隊完成了智能光伏運維系統、安防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先進智能裝備的研製;開拓了面向陸地、航空航天、船舶等軍工領域的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個人擁有授權專利46項,在人工智慧領域作出突出貢獻。
蘭文博,航天十一院彩虹公司設計部部長、型號總師。十餘年來積極投身航天無人機事業,創新引領彩虹無人機產品研發,抓總完成彩虹系列多款無人機系統的研製。2019年在中國先進技術轉化應用大賽中,他的研究成果從1034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
劉偉,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花卉園藝研究所所長。作為頤和園盆景繼承人和百年古桂第四代傳承人,他熟練掌握盆栽桂花及木本花卉花期控制技術的反季節花期控制。在APEC領導人配偶參觀頤和園、世園會等重大接待任務中,克服困難,悉心養護,將傳統花卉與科技創新成果展現在世界的舞臺上。
陳偉,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AI交互事業部首席科學家。他帶領團隊實現了最前沿的人機互動技術突破,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申請專利60項,應用於搜狗輸入法、搜索、AI硬體等產品並服務數億用戶;還推出全球首個商用機器同傳、首個中文唇語識別、首個AI合成主播等產品。
張妮萍,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黨委青年委員、團委書記。她在網約車產品領域申請國內外二十餘份專利。抗疫期間,她參與設計了醫護保障車隊,為1.8萬醫護人員提供了約65萬次免費出行服務。她從零開始,用2年的時間搭建並完善滴滴團委,使滴滴公司在201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團建企業。
陳靜芳,極揚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微博帳號「金融八卦女」博主。作為網絡知名人士,她在革命老區運營開放式黨建教育基地,累計吸引20萬學員;她成立網絡志願服務隊,為公眾提供網際網路諮詢服務9553 次。截至7月初,她幫助 6990 家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趙星,自由職業者,網名「一直特立獨行的貓」。她從2008年開始,在網絡上撰寫年輕人職場,生活主題的勵志正能量文章,全網粉絲超百萬,在年輕人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她還創辦了公益組織「星光成長計劃」,為貧困山區學校捐書捐畫筆、開設美術課程。
曲帆,北京子晟書畫院首席畫家。她從事國畫創作與傳播20多年,作品曾在世界多地展出,還被多國政要等收藏。曾榮獲美國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成就獎」、「大地獎」等多個獎項,被中央電視臺授予「國粹文化傳播使者」稱號。
於夢婷,墨舞天下漢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她長期致力於推廣漢服和傳統文化,曾在2015年、2016年通過眾籌舉辦「中華傳統文化晚會」。曾於2019年和2020年,發起「禮衣華夏漢服超模大賽」華北地區選拔賽。被多所名校聘為漢服及傳統文化指導老師。
饒謹,四月華文(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創建多個有影響力的商業和公益網站。於2007年創辦四月傳媒,製作上線了2000餘條原創視頻,全網累計數千萬粉絲,播放量超過10億,提供了當今網際網路上極為匱乏的優質知識和思想內容。
唐丹,北京棋院象棋隊運動員。她曾獲八屆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冠軍、第十六屆亞運會象棋賽個人冠軍等獎項。2011年7月至今,保持全國象棋女子等級分榜首,成為女子象棋領軍人物。曾獲得市第十四次婦代會代表、三八紅旗獎章等榮譽,並致力於象棋推廣,對青少年象棋體育發展有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張博文,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音樂學專業學生。他因病失明,從小熱愛體育運動,10歲時被特招成為遊泳運動員。因訓練刻苦,他在比賽中成績突出,年僅14歲時就被授予國家一級殘疾人運動員稱號。曾多次入選國家隊,參加多個全國乃至國際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
張家齊,北京市木樨園體育運動技術學校北京跳水隊運動員。她2014年進入北京跳水隊一線隊。2017年2月,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運動健將稱號。2017年,獲得第十三屆全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女子10米跳臺金牌,同時獲得第十三屆全運會北京體育代表團總結大會「最佳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