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手是醫者武器,是病人的解藥。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舞臺上曾出現過一雙手指嚴重變型的手,讓主持人董卿溼了眼眶,也讓臺下的觀眾側目動容。這雙手的主人就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
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者,也是中國肝膽醫學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之一。在七十多年從醫生涯中,吳孟超為祖國肝膽醫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因此獲得了許多的褒獎。吳孟超主刀完成了我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製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36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他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醫藥衛生界第一個摘得該獎項的科學家。然而在光輝履歷的背後,老人卻有一雙變型到近乎扭曲的手和腳趾已無法併攏的腳。
因為常年保持同樣的姿勢拿著手術刀,吳孟超院士的右手最契合的是止血鉗的輪廓,食指已嚴重變形,筋脈虯結,指尖微微向內側彎。儘管如此,他的這雙手卻十分的細膩靈活,這雙變形卻又靈活的手救助了一個個受到疾病威脅的生命。常年的手術也讓吳孟超院士的手在不由自主地顫抖,籤字時還要用另一隻手來輔助,但放下簽字筆,拿起手術刀時,他的手卻又十分的穩,能夠在滿是鮮血的腹腔裡準確找到出血的血管。
不僅手指變型,吳孟超的腳趾也因常年站立做手術已經無法併攏,吳孟超右腳的食趾比其它腳趾長出一截,壓在大腳趾上。針對這一異於常人的情況,吳孟超有自己的註解,他說:開了幾十年刀,自己會有意無意中使勁「抓」地,所以才成為這樣的「臨時性畸形」。
手是起死回生的解藥,腳是懸壺濟世的篤定。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在生活中走路尚且需要人攙扶,然而站在手術臺上,他就是一個傲骨的軍醫。作為軍人,作為醫生,他始終忠於自己的崗位,遊刃於肝膽之間,與患者形成了肝膽相照的關係。吳孟超真正詮釋了何為大國巨匠,何為大醫之道,他的這種醫學家精神不僅感動了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也讓所有同行和肝病患者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