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2020-12-19 大眾要聞

醫生的手是醫者武器,是病人的解藥。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舞臺上曾出現過一雙手指嚴重變型的手,讓主持人董卿溼了眼眶,也讓臺下的觀眾側目動容。這雙手的主人就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

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者,也是中國肝膽醫學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之一。在七十多年從醫生涯中,吳孟超為祖國肝膽醫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因此獲得了許多的褒獎。吳孟超主刀完成了我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製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36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他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醫藥衛生界第一個摘得該獎項的科學家。然而在光輝履歷的背後,老人卻有一雙變型到近乎扭曲的手和腳趾已無法併攏的腳。

因為常年保持同樣的姿勢拿著手術刀,吳孟超院士的右手最契合的是止血鉗的輪廓,食指已嚴重變形,筋脈虯結,指尖微微向內側彎。儘管如此,他的這雙手卻十分的細膩靈活,這雙變形卻又靈活的手救助了一個個受到疾病威脅的生命。常年的手術也讓吳孟超院士的手在不由自主地顫抖,籤字時還要用另一隻手來輔助,但放下簽字筆,拿起手術刀時,他的手卻又十分的穩,能夠在滿是鮮血的腹腔裡準確找到出血的血管。

不僅手指變型,吳孟超的腳趾也因常年站立做手術已經無法併攏,吳孟超右腳的食趾比其它腳趾長出一截,壓在大腳趾上。針對這一異於常人的情況,吳孟超有自己的註解,他說:開了幾十年刀,自己會有意無意中使勁「抓」地,所以才成為這樣的「臨時性畸形」。

手是起死回生的解藥,腳是懸壺濟世的篤定。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在生活中走路尚且需要人攙扶,然而站在手術臺上,他就是一個傲骨的軍醫。作為軍人,作為醫生,他始終忠於自己的崗位,遊刃於肝膽之間,與患者形成了肝膽相照的關係。吳孟超真正詮釋了何為大國巨匠,何為大醫之道,他的這種醫學家精神不僅感動了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也讓所有同行和肝病患者動容!

相關焦點

  •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吳孟超,「醫」之大者,為國為民
    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一位肝膽外科醫生,他的職業生涯完全可以與Mambet Mamakeev比肩。他就是來自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人,也是我國肝膽外科的主要創始人與奠基人,他建立了我國肝膽外科理論、技術體系和學科體系。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致敬逆行者(明德書院)
    上圖是除夕夜,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員,西南醫院肝膽科主管護師劉麗隨隊支援武漢。當時,已在機場過安檢準備去看女兒的她被召回,當晚又登上去武漢的飛機。出發前,醫院安排大家打了一針胸腺肽用於提高免疫力。幾天過後,劉麗的一張近照令人淚目。
  • 懸壺濟世「寶芝林」醫者仁心「黃飛鴻」
    說起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這八個字也許是對行醫之人最高的評價了吧,所謂懸壺濟世意思就是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何為醫者仁心意譽為醫技普濟眾生世人之功。歷史上能得到八個字評價的人黃飛鴻和他的寶芝林應該算是其中一,至今黃飛鴻的故事一直被廣為流傳。
  • 【中國科學報】大醫為人吳孟超
    吳孟超院士已92歲了,依然每周要親自主刀多臺高難度的肝膽手術,坐堂周二上午的專家門診,主持著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和研究所所長的日常事務,並親自帶教著多名研究生,還不時要跑到嘉定在建的東方肝膽新院和中國肝癌研究中心的工地視察……究竟是什麼力量,使這位年愈九旬的老科學家依然充溢如此的生機?
  • 吳孟超:創新者的風採
    1978年,吳孟超已成功地施行了我國首例確診原發性肝癌的同種異體肝臟移植手術……80年代,吳孟超還開創了嬰幼兒肝膽外科的系列理論與技術,為僅6個月的嬰兒成功切除了比腦袋還大的肝母細胞瘤……以後又在肝癌標誌物、肝癌細胞化療藥物敏感試驗、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半離體肝切除、肝癌基因尋找以及癌症的細胞免疫治療等方面均有不斷的創新發現與成果。
  • 疫情背後,老去的中國神醫:84歲鍾南山,90歲屠呦呦,97歲吳孟超……
    作為大國醫者,鍾南山84歲仍舊奮戰在對抗病毒的第一線。現年98歲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則剛剛退休1年。 一年前的2019年1月14日,吳孟超正式退休。 他始終秉承著,懸壺濟世的情結,在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苦讀7年,成為進入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外科軍醫。
  • 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新華社上海8月31日電題:一位96歲軍醫的忠誠和堅守——記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張鵬、丁汀、吳登峰他忠誠於職業,醫生一做就是70多年。他忠誠於選擇,當兵一當就是一輩子。從醫75年,他創立了肝臟「五葉四段」理論,奠定了我國肝臟外科的解剖和理念基礎;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無血切肝法,使肝癌手術成功率由16%提高到98%以上……他就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
  • 封面|吳孟超精神 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起新時代共產黨員...
    今年7月,我有幸在吳孟超院士的辦公室,當面聆聽他講述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的人生歷程,作為一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生,始終為人民服務的職責與使命。我為吳孟超高尚的人格、無私的胸懷、崇高的境界所折服,對吳孟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深刻感受到「吳孟超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具有共同的時代特徵和精神內涵。
  • 全國英才資料庫:軍界英才——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
    ,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和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大陸學者之一。他領導的學科規模從一個「三人研究小組」發展到目前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和肝膽外科研究所,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肝膽疾病診療中心和科研基地;設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獎勵為中國肝膽外科事業作出卓著貢獻的傑出人才和創新性研究;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門人才。通過他和同行們的共同努力,推動了國內外肝臟外科的發展,多數肝癌外科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原創於中國,使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和診治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
  • 吳孟超:95歲仍站在手術臺邊的外科醫生
    吳孟超:95歲仍站在手術臺邊的外科醫生  央視網消息 2016年4月,上海東方肝膽醫院的手術室內,來自內蒙的13歲小女孩王精琳命懸一線。為她做手術的是已經94歲高齡的醫生吳孟超。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女孩的腫瘤被成功切除。王精琳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一旦有了風險,對吳醫生名譽是受損的。
  • 位居2020中國醫院網際網路影響力排行榜首東方肝膽醫院影響力再提升
    11月4日,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好大夫在線,發布了2020中國醫院網際網路影響力排行榜(以下簡稱「榜單」),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榮膺肝膽外科榜首。「中國醫院網際網路影響力」是由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發起的一個課題,其主旨是為了更好的研究網際網路對於提升醫療效率和就醫體驗的推動作用。
  • 傳承醫者精神,踐行50年百姓的好醫生
    廣東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代表在「懸壺五十載、濟世大醫人」廣東省名中醫王子耀從醫50周年慶典祝賀詞上提到,「王子耀老師是享譽盛名的廣東省名中醫,50年來,他秉持勤勉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潛心研究、奮鬥不息,使不計其數的病人回歸健康生活,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醫精英,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多次獲得省和市級的表彰,更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愛戴與尊敬。
  • 《焦點訪談》報導蕪湖國醫李濟仁:傳道授業 懸壺濟世
    原標題:《焦點訪談》報導國醫李濟仁:傳道授業懸壺濟世中國有句古話,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懸壺濟世可以說是古老的中醫文化的一種傳承,一種傳統。中醫博大精深,為促進保障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麼中醫發展到今天是怎麼傳承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 孟超肝膽醫院在榕籌建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昨日,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籌)揭牌儀式暨福建省肝病科學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在福州舉行。這意味著我省首個肝膽專科醫院正式籌建,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吳孟超及其團隊將為醫院肝病防治提供技術指導。
  • 宜昌最美家庭故事(1) 李道新家庭:中醫世家懸壺百年傳家風
    一心向黨、孝老愛親、科學教子、熱心公益、誠實守信、自強不息、低碳環保……每個家庭都有感人的故事,荊楚網聯合宜昌市婦聯推出「宜昌最美家庭故事」系列報導,為您講述最美故事,探尋幸福密碼,見賢思齊向善向美,讓榜樣的力量綻放光芒,讓優良的家風傳遍四方。今天推出李道新家庭故事——懸壺百年傳家風。
  • 神醫文:遊走權貴,小郎中演繹都市傳奇,懸壺濟世演繹生命奇蹟
    神醫文:遊走權貴,小郎中演繹都市傳奇,懸壺濟世演繹生命奇蹟一到睡覺的時候,我總是會看著小說慢慢進入夢境中。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神醫文:遊走權貴,小郎中演繹都市傳奇,懸壺濟世演繹生命奇蹟,小編行走在小說第一線,這不是神奇的事情,神奇的是小編推薦的美文能讓小夥伴們看完後回味無窮,來看看今天的美文吧《妙手天醫在都市》--多笑天內容摘要:清晨,今天江城市的天氣不錯。
  • 吳孟超:中國肝臟外科的集大成者
    歷任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等職。他創立創建了我國肝臟外科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六次。1996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表彰他在肝臟外科取得的傑出成就,國際社會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女嬰摘除重達600克的癌瘤
    1吳孟超,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直到發現孩子嘔吐、愛哭,肚子越來越大,能摸到一個硬硬的東西,就害怕了,這才來到定海縣醫院。醫生給女嬰做了檢查,然後說,這孩子是肝臟長了瘤子了,定海看不了,必須去大醫院看。孩子的父母聽愣了,孩子才四個月,就得了定海都看不了的病,怎麼辦?夫妻倆決定上寧波。從定海坐船到寧波,寧波大醫院的醫生也說這是肝臟長瘤子了,我們這裡看不了。
  • 關於葫蘆的「懸壺濟世」的由來
    至於用以讚揚名醫的詞語「懸壺濟世」中的「壺」字,也是因一段和葫蘆有關的神仙故事而起。   葫蘆為藤本植物,遠在甲骨文時期已有對葫蘆的記載,「壺」就是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而古籍上的「匏」、「瓠」、「甘瓠」均是指葫蘆。
  • 七十載風雨懸壺濟世 新歲月如歌大醫精誠
    救死扶傷,心繫民眾,70年懸壺濟世,在優質的服務中,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播撒希望,成為呵護廣西各族人民健康的醫療服務中心。  弘揚傳統,秉承宗旨,70年恪盡職守,在堅定的信念中,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薪火傳承,一直詮釋著「悲憫為懷、精益求精」的醫院院訓。  醫者,無疆,救死扶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