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作為工業大省、沿海省份,「十四五」時期,在科技創新和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發展海洋經濟方面有哪些舉措?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
記者:近期,河北石家莊、邢臺等地相繼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請問河北省如何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王東峰:疫情發生後,全省緊急動員,上下聯動,堅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我們迅速進入緊急狀態,採取一系列應急防控措施,實施日會商、日調度制度,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我們在石家莊、邢臺大規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經過3天日夜奮戰全部完成第一輪檢測任務,累計檢測1300餘萬人,共篩查出364例陽性,同時對全省其他地方的6類人群近580萬人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從病例分布情況看,感染範圍暫時沒有進一步擴大,接下來還要開展第二輪核酸檢測。我們嚴格實施應急管控措施,對中高風險地區持續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對所有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定點治療或隔離觀察,加強流調追蹤溯源,徹底切斷傳播途徑。我們堅持「四集中」「四個一」機制和壓實「四方責任」,組織省內外專家團隊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強化聯防聯控,嚴格控制中高風險地區車輛人員進出,封控大交通,管住小交通,迅速啟動環京檢查站查控,及時向相關省份推送協查信息,切實築牢「三道防線」,嚴防疫情向北京或其他省份傳播擴散。我們高度重視保障人民生活,啟動生活必需品應急供應和市場保供機制,紮實做好冬季取暖、困難幫扶、醫療救助等工作,確保正常生活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
記者: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河北省如何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創新型河北建設?
王東峰: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黨的十八大以來7次視察河北,向我們提出了「四個加快」「六個紮實」「三個扎紮實實」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化孵化,推動河北儘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河北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創新型河北建設取得紮實成效。
一是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取得新成效,積極吸引京津創新資源和要素,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和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加快建設,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吸納北京技術合同交易額佔北京技術輸出額的比重從4%提升至7.5%。
二是科技攻關取得新成果,先後有兩個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出10億元「疫情防控科技貸」,以嶺藥業蓮花清瘟膠囊列入國家診療方案,英諾特(唐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型冠狀病毒聯合檢測試劑盒通過國家藥品監管局審批,為全國大局作出了貢獻。
三是培育科技型企業邁上新臺階,2020年首批認定了34家科技領軍企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9000家,是2017年底的2.84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8.5萬家,年均增長1萬家,2020年1月至11月全省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
四是創新驅動發展環境建設邁出新步伐,國家級創新平臺增加到17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到36家、列全國第10位,省級以上科技研發平臺達到1211家、是「十三五」初期的3倍多。
下一步,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殺手鐧」「卡脖子」技術;著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著力依法保護智慧財產權,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著力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創新型河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河北是傳統的製造業大省,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王東峰:河北產業結構偏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任務艱巨。我們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重要指示,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一是大力化解過剩產能,「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壓減退出煉鋼產能8212萬噸、煤炭產能5571萬噸、水泥產能1194.9萬噸、平板玻璃產能4999萬重量箱、焦炭產能3144.4萬噸、火電產能234萬千瓦,全部提前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定壓減任務,鋼鐵產能從峰值時的3.2億噸減至2億噸以內。
二是大力推進萬企轉型行動,2017年以來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4734項、總投資1.53萬億元,我省家電板、商用車特鋼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首鋼京唐、邯鋼西區技術裝備代表了世界一流水準。
三是大力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聚焦12個省級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都市型農業,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四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成功舉辦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給我們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覆,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進展順利,張家口、承德、廊坊等大數據綜合示範區建設升級加力,全省在線運營伺服器規模超過180萬臺,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1.2%。
進入新發展階段,河北將圍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構建形成大中小、上下遊、產供銷企業協同發展的穩定生態;進一步推進傳統產業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特別是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更加注重轉型升級,提高鋼鐵等傳統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進一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鏈;進一步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做大做強城市經濟、沿海經濟、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記者:河北近年來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成效明顯。未來通過哪些舉措來為全國的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河北力量?
王東峰:由於歷史等多種原因,河北產業能耗大、排放多,2014年全省煤炭消費近3億噸、佔能源消費總量的88.5%,給環境容量和空氣品質帶來很大影響。我們把節能減排放到突出位置來抓,打出一套「組合拳」,超額完成「十三五」計劃目標。一是積極推進節能降耗,鋼鐵等六大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餘熱、餘壓、餘氣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六大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噸鋼綜合能耗563.9千克標煤/噸,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二是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替代,2018年以來淘汰燃煤鍋爐10969臺,深度治理工業爐窯2562座,累計完成煤改氣、煤改電1125萬戶。三是積極發展新型清潔能源,深入抓好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763.7萬千瓦,張北至雄安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於2020年9月底投入運行,實現綠電直達雄安新區。
「十四五」時期,河北將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著眼完成減少碳排放目標,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既壓煤炭產能,又減煤炭消費,支持有條件市縣率先達峰;著眼推進清潔能源替換,支持企業和園區實施綠色低碳改造,促進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加快發展;著眼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深化大氣、水和土壤汙染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著眼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快建設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進一步擴大森林覆蓋率。
記者:河北是東部沿海省份,如何加快打造高質量沿海經濟帶?
王東峰: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建設海洋強國,體現了對國家發展格局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河北作為擁有487公里海岸線的沿海省份,始終把沿海經濟帶建設擺到突出位置來抓。一是加強統籌謀劃推動,召開全省沿海經濟帶建設工作會議,制定專門意見和實施方案,形成「1+4」政策體系。二是深化港口轉型升級,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調整優化三大港口功能定位,加強與天津港和國內其他港口分工協作,全面提升港口集疏運體系水平,港口設計通過能力達到11.2億噸,居全國沿海省份第3位。三是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做大做強臨港產業,打造精品鋼鐵基地、綠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高端裝備製造基地,發展海水淡化、海洋生物醫藥、濱海旅遊等產業。沿海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下一步,我們將主動在建設海洋強國大局中找準定位,加快唐山「三個走在前列」步伐,加快唐山曹妃甸區、秦皇島黃金海岸、滄州渤海新區發展,加快環渤海港口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海洋經濟,打造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建設高水平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