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絢爛的景色會讓人心情輕鬆愉悅,但在中國也有幾處「不像地球」的魔幻風景。讓人心生敬畏、為之震懾。你根本無法想像大自然如何用鬼斧神工的力量雕琢這些仿佛來自異域星球的石林、土林景觀,同時又揭示了地底下怎樣的奧秘...
1. 四川·墨石公園
川西的美景數不勝數,但位於道孚八美鎮的墨石公園。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原因是它剛開放沒幾年,知名度不高,更多的遊客會選擇去周邊塔公草原、新都橋,而不小心忽視了這個遺落在人間的「異域星球」。
墨石公園原來被稱為八美「土石林」,但這個名字遠不如「墨石」更符合它的氣質,石林含鈣鹽,其中所含的結晶水受空氣溼度的影響。乾燥季節呈淺灰、淺藍灰色,溼潤時呈蒼墨色。石林不僅一年四季顏色不同。而且一天之內的顏色也有不同,主要和空氣溼度和陽光照射度相關置身其中,猶如進入變化的寶石迷宮在神秘世界裡尋找無窮樂趣。
歷史上,八美是一個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著名的鮮水斷裂便從八美通過,斷裂帶中的巖石受到擠壓、剪切,形成糜稜巖,它在八美附近最為典型和集中,糜稜巖遭受流水的衝刷,風雪的鏟刮,重力崩塌等風化作用,就形成了糜稜巖石林。
登上石林觀景臺,可以看到整個石林景區,群峰匯聚、萬塔林立、千峰競秀,有的孤傲挺立,一柱擎天,有的參差嵯峨,仿佛萬劍穿空,有的狀若金字塔,令人時空迷離,有的如神鍾倒扣,巧奪天工,有的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恰似一道道城牆沿著溝谷而行,把身心置於巖間狹道、如林墨石之中仿佛能感受到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2. 雲南·元謀土林
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深遠寧靜的幽谷地縫、高懸半空的洞穴天門、原始粗獷的沙溝荒漠、怪模怪樣的五彩奇石和種類繁多的遠古植物化石組成了雲南元謀石林豐富的景觀。
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因遠望如林而得名,包括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鋪土林、土林一般出現在盆地或谷地內,反映了古地理變遷和地貌發育過程。
元謀土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支流龍川江西側並沿分支水流的河谷、衝溝的邊緣而分布。元謀土林在經歷了幾百萬年的地殼運動後當地土地被風雨之神鵰琢成千奇百怪的形態。元謀土林按其成因和土柱的形態特徵可分為四種類型:土芽型、古堡型、摺疊尖筍型和鐵帽型。
各種形態的土柱是混雜分布的,這就使得土林形成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的姿態。在色彩上,頂部以紫紅色為主,中上部為灰色,中下部以黃色為基調。其間夾有褐紅、棕黃、灰黑等多色組成,對這一地貌景觀的形成時代的認識是區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基礎。
奇百怪的土柱造型、深遠寧靜的幽谷地縫、高懸半空的洞穴天門、原始粗獷的沙溝荒漠、怪模怪樣的五彩奇石和種類繁多的遠古植物化石組成了景區內豐富的景觀,構成了元謀土林這座令人神往的藝術殿堂。
3. 甘肅·黃河石林
在甘肅景泰縣龍灣村旁,黃河留下一段極富韻律的河灣。著名的黃河石林就位於這段河灣的左岸凹岸處石林景區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迴路轉、步移景變,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綠洲、農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氣勢磅礴,並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古裝片的外景拍攝基地。電視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還有電影《花木蘭》《神話》。更使黃河石林成為影視劇打卡勝地,在地質歷史和黃河水的流逝中,黃河石林已不知存在了多少年,老龍灣世世代代的居民見慣不驚地。在這千峰萬壑的黃河畔繁衍生息,而人們「發現」這一奇妙的景觀並把它作為有價值的旅遊地,不過30年的時間。
「黃河石林」並不是喀斯特地貌,它是礫巖和砂巖等碎屑巖層經流水侵蝕、重力崩塌和風力侵蝕等作用而形成。從形態來看,應屬於峰叢-峰林-石柱的地貌組合。有專家曾提出以「砂礫巖峰林」來命名該地貌從低處到高處,峰叢峰林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就像一座恢宏的大舞臺。這既反映出巖石結構與物質組分差異造成的「階梯」,也顯現出靠近谷底的峰叢峰林被侵蝕降低而兩側的峰叢峰林正在被切割加深的演進過程
悠久歷史的時空,造化神奇的偉力,撼動山川骨架發育成千姿百態的藝術造型,自然的神工,啟迪了人們的智慧,繁衍生息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純樸善良的思想感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
4. 浙江·花岙石林
在浙江象山的一個名為花岙(ào)的小島上屹立著最動人心魄的海蝕景觀——花岙石林。國內的柱狀節理群雖然發現很多,但形成海蝕崖的,只有漳浦、澎湖和花岙等很少幾處,且多為灰黑玄武巖景觀。花岙石林色調明快,形態渾樸是相當罕見的熔結凝灰巖。
島上的「氣泡石」非常多見,這裡的巖石大都為火山碎屑巖。巖石中的晶屑被衝刷掉後,留下細小的凹穴,如果石頭表面有沙子就會形成一個個的小海蝕洞讓石頭表面布滿孔穴。
花岙石林由成千上萬條四邊形、六邊形、柱狀節理的石柱組成海灣底部的懸崖彎成弧形,是柱狀節理髮育最典型的地帶南半部懸崖,巨大的石柱連成一排,從三四十米高的崖頂直插入海形成「石瀑」奇觀「石瀑」是海蝕崖的一種懸崖上部的巖石因自身重力沿節理方向而崩落,暴露出石柱群內部完整的節理面在形成壯觀的石柱排。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億年來花岙石林經過怎樣的變遷,火山給了它軀體,海水鍛鑄其魂魄。無數次崩塌,折斷內陸的柱狀節理群可以把自己封存起來,但這些站在海邊的石林不得不始終警醒與風浪搏鬥,一次次脫胎換骨最後變成世人驚嘆的壯麗風景。
5. 西藏·扎達土林
扎達土林位於西藏阿里扎達縣境內,扎達土林是經過百萬年的地質變遷而形成的方圓數百平方公裡的範圍內高低錯落的「土林」千姿百態,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嚴整的山體有的宛若一字排開的羅漢,在朝霞和夕陽的映照下山紋明暗有致,色調金黃,生動富麗,縣城邊的獅泉河和土林絢麗異常。
扎達土林是遠古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並逐漸風化剝蝕,從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地質學家考證,一百多萬年前扎達到普蘭之間是個方圓500多公裡的大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遞減,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巖經風雨長期侵蝕,終於雕琢成這樣。
這一帶的土林中有多處早期的人類洞窟遺址,還有廣泛分布的巖畫,有人據此認為本教傳說中象雄古國的都城瓊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扎達境內的瓊隆地方。在距今約1100年前,同樣的餘暉中佇立著的卻是強盛一時的象雄王國和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從現存的殘頹遺址可以想像得到當時場面的恢弘大氣。
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峽谷中靜靜流淌,宛若置身於仙境中,夢遊一個奇幻無比的世界,明麗的晚霞賦予土林生命的靈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樓、一頂頂帳篷、一層層宮殿,參差嵯峨,儀態萬千,大自然的傑作真讓人驚嘆不已。
8. 雲南·昆明石林
據說,每100名到雲南旅遊的人就有90名到過石林。在20世紀30年代,雲南就建立了石林管理機構進行了初步規劃,開發石林的旅遊。當然,石林對社會對公眾的意義不僅僅是旅遊這個層次還有讓人們了解「國家地質公園」的價值。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佔地總面積400平方公裡,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石林因其發育演化的古老性、複雜性、多期性和珍稀性以及景觀形態的多樣性成為世界上反映此類喀斯特地質地貌遺蹟的典型範例。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決條件是:地表有節理裂隙發育的石灰巖(碳酸鈣等)還有就是這一地區要有豐富的降雨量和較高的溫度,還有一點就是地下水循環通暢很容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雨水沿水平和垂直的裂縫滲透將石灰巖喀斯特溶解,並以溶液的形式帶走使裂縫加寬、加深、加大,最終形成了石骨嶙峋的地形。簡單來說就是地表和土壤中的水都在一點一點把石灰巖層「啃」成石林的
如果你冬季和夏季來到石林,你會注意到石林的顏色大不一樣,原來當雨季來臨時附在巖石表面的藻類和苔蘚,由於水分充足生長旺盛,呈現一種墨綠色,遠看使整個石林的色彩顯得好像水墨畫一般,當冬季寒冷無雨時石頭上的藻類與苔蘚乾枯了,石林便呈現出一種灰白色。
除了驚嘆石林的喀斯特景觀豐富的造型、龐大的規模外,我們更驚嘆在石林自然洩露了太多關於地球、地殼的奧秘。了解石林,就仿佛掌握了進入地球科學、了解我們棲息的大地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