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錯愛的家長,別再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叛逆

2020-09-04 琴心李老師



9月1號,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大都正常開學了。當家長送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往往會盯著他們說您又升了一級,在學校應該要更聽話了,要更加好好學習了,要考出更好的成績了。這些話寄託著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深無限期待。這沒有什麼不對,但現實卻往往是事與願違,常常會有家長抱怨,自家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甚至於用「叛逆」來形容孩子的不聽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叛逆」這個詞在教育中廣泛地運用。我認為,這個詞被普遍誤讀了。什麼是叛逆?一般人認為,孩子不能按照大人的意願,大人的期待去指揮他們的行動就是叛逆的孩子。可是,我們的家長想過沒有,當你期待孩子快快成長的時候,是不是也期待他能夠早日獨立起來?那獨立的標準是什麼?不是首先應該有自我意識,應當有自我意願嗎?那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了這種自我意識和自我意願,卻又被家長定性為叛逆。家長希望孩子把自己的話句句聽在心裡,孩子的的一言一行都按自己的意願去做,那孩子的獨立性怎麼體現呢?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意願,一般都是通過他們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孩子們先前最樂意分享他們心裡邊的話的對象就是家長。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說出來的話,表達出來的思想意識,往往都是比較稚嫩的,甚至跟大人的價值判斷,是非正誤判斷往往相距甚遠,於是家長可能就會輕易地否定他們,同時強迫他們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他們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們就覺得,跟大人講心裡話總是被否定,有時還會被指責,說了心裡話不但不能夠達到他們最初的目的,反面被責罵,被強壓家長的意願,久而久之就乾脆不跟家長說,或者家長說的他們也只當耳邊風,如果家長長期嘮叨了,叛逆的現象就不可避免了。



那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應該是無論你愛聽不愛聽,都要耐著性子聽孩子講完,而不是一次兩次。所以我認為,家長期待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傾聽,而且是無數次永遠如此。

傾聽,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分析他的那些想法,他的那些意願,他的這些做法,哪些值得肯定,哪些值得再修正,要客觀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導。而且首先要肯定他們正確的地方,不要先做否定。

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這毋庸置疑。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發現,很多父母在愛孩子的時候,巴不得把自已滿懷的愛全部傾注到孩子的身上,然後做父母的才能夠得到一種滿足。換句話說,愛孩子是從自己的心理需要出發的,如果是這樣,那肯定就錯了。我們愛孩子一定是要從孩子的成長需要去愛,我們每付出一分的愛,都要想孩子是需要的嗎?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嗎?而不是滿足我們自己的心理需要。

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父母付出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才會有真正的實效的幫助。而這樣的愛才不會讓孩子在你面前表現出叛逆的行為,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才會越來越融洽。而這種愛才會越來越濃稠。

如此看,我們的家長在期待孩子成長的過程,自己也要成長。

怎麼成長?就是希望能夠去好好體會什麼叫做對孩子的真愛,怎樣才能夠幫助孩子真正的成長,而不是簡單的粗暴的或者是一廂情願的去愛。總之,只有孩子成長需要的愛,才是真愛。孩子感到了真愛,何來叛逆?

這裡是李老師家長學堂,喜歡我請關注我。謝謝!


相關焦點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孩子種種的不聽話,叛逆,其實都是對父母不恰當的教育和錯誤溝通的反饋。孩子叛逆,往往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而不止是孩子。看見,是改變的開始。心理學有研究,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這一點,孩子的生命力就會得不到釋放和引導,會走向兩個方向: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只有看見孩子叛逆背後的動機,才能給予合適的幫助與引導。理解,是打開孩子內心的通道。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沒有什麼叛逆期,原因只有這一個
    李剛(化名)的兒子今年6歲了,常常聽到他吐槽自家孩子叛逆來得太早。每天就知道在家搗亂不說,還脾氣越來越大了,叫他往東他偏就往西。說也說不聽,打多了又覺得於心不忍,面對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習慣問題,可愁壞了李剛夫妻倆。 孩子真的是天生就會叛逆嗎?
  • 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每個叛逆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特別愛控制的父母。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身為一個獨立人的願望強烈。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做好。而吃過很多虧,也看透很多事兒的家長,從經驗出發,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經驗和教訓統統告訴孩子,並去證明:所有的一切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這位家長的做法,真的是全國統一
    李剛(化名)的兒子今年6歲了,常常聽到他吐槽自家孩子叛逆來得太早。每天就知道在家搗亂不說,還脾氣越來越大了,叫他往東他偏就往西。說也說不聽,打多了又覺得於心不忍,面對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習慣問題,可愁壞了李剛夫妻倆。孩子真的是天生就會叛逆嗎?有位媽媽通過自身經驗分享 ,總結了如下結論:孩子之所以會叛逆,其實多是源於父母的「逼迫」。
  • 越不讓幹什麼孩子越是偏要幹,小小年紀就如此叛逆,究竟是為何?
    小孩子,也會叛逆曾經以為只有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才會「叛逆」,沒成想,孩子用「能聽懂人話的每一天」打我了個劈頭蓋臉,硬生生地給我上了一堂(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小小年紀,為何孩子會出現「叛逆行為」1.好奇許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顧外界的阻攔,執意要去做某件事情,其實並非是為了「與大人對著幹而對著幹」,也不是以「氣家長」為樂,只是純粹的被好奇心驅使而已:越是不讓亂動亂說話,我越是要動動、大聲吵吵,我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 家長當心了,別把孩子的「抑鬱」當「叛逆」
    媽媽進門就說:「孩子今年上初三,兩個月前發現孩子用刀劃手腕,結果孩子說上網查了,自己得了抑鬱症。可她玩cosplay (一種角色扮演)的時候一點都不抑鬱。」母親語氣中帶著責備和不信任。孩子低頭坐著,沒有解釋。問及孩子時,她欲言又止。
  •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讓許多家長做些苦惱的就是孩子叛逆的表現,每一個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一些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他們,往往會辜負父母的苦心,常常會做一些父母並不喜歡的事情。最近宋小姐就因為孩子叛逆的表現,非常的苦惱。雖然孩子成績平論力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出現了成績下降的情況。
  • 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沒跟上孩子步伐的父母
    經常聽叛逆期孩子的家長說,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親子關係不和諧,溝通不順暢,家長和孩子的日子都艱難。而我們中國父母所謂的溝通常常是這樣的:天冷了,記得穿秋褲哈;你現在都初二了,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再貪玩了;你再玩遊戲,我就把手機沒收,聽見了沒?
  • 怎樣才能預防孩子叛逆,家長和老師都沒有辦法?
    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家長經常會主觀臆斷地錯怪孩子,這種誤會完全是從大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沒有換位思考。長此以往,孩子幼小的心理得不到認同,自尊心受損,喪失自信,最後叛逆甚至報復。不想讓孩子變得叛逆,責任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身上。特別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教育機會。一想到青春期,我們往往都會聯想到孩子的叛逆。似乎叛逆已經成為了青春期的代名詞,然而,青春期就一定會叛逆嗎?其實,青春期,孩子為什麼會叛逆?說簡單點,孩子青春期叛逆,內心是對家裡過去現在或者將來的不滿宣洩。
  • 家長以身作則、性情平和、以誠相待,就能讓叛逆期孩子不叛逆!‍
    ,不管父母說什麼,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先否定再說。也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是真正的成長。家長以身作則、性情平和、以誠相待,就能讓叛逆期孩子不叛逆!‍其實問題的根源就是父母,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父母自己沒有以身作則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很隨便,試想孩子能心甘情願聽話嗎?例如父母對孩子說不要遲到,可是父母自己卻經常遲到;父母要求孩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可是父母看電視通常長達3~4個小時。
  • 別把孩子的「抑鬱」當「叛逆」
    自己沒有精神,不想學習,也不想和同學交流。她覺得幹什麼都沒有意思,才慢慢開始接觸cosplay,覺得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可以暫時忘卻生活中的不快。後來越來越重,半年前開始用刀劃手腕,也並不是想死,只是看著血從身體裡流出來感覺心情好一點,感覺是一種發洩吧。作為接診的醫生,我非常心疼孩子,不知道她在這麼多的日日夜夜裡如何獨自承擔這份痛苦。遂向孩子媽媽解釋病情,孩子目前的診斷是「抑鬱症」。
  • 叛逆不是天生的,孩子叛逆的背後是你沒「讀懂」他
    每個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相悖且我行我素時,就會被認為是「叛逆」的表現。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沒有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
  • 家長這3種行為,容易使孩子變得叛逆,孩子叛逆應該如何教育?
    通常孩子在一定時期都會表現出叛逆,性子倔強,不聽家長的話,有的則成為了熊孩子,到處搗亂,這成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大難題。如果孩子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這樣會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變得疏遠,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 2、嚴厲地斥責孩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不要說是一個孩子呢?
  • 孩子叛逆頂嘴家長怎麼辦?
    一,孩子叛逆頂嘴 最近,總有家長向我反應,說自從孩子上了六年級,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我仔細和這些家長溝通,從他們的言談中,我發現了一些端倪。 總結一下,我們發現,孩子叛逆頂嘴,我們不能只找孩子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
  •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如何處理?
    隨著孩子的成長會逐漸步入到青春期的年紀,性格會變得比較叛逆,不少孩子都變成了家長眼中的「熊孩子」,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家長處理不好的話也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比如破壞親子關係,影響孩子學習學業,這時候親子之見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孩子瘋狂叛逆,家長的救命稻草,就是送去叛逆青少年特訓學校?
    孩子瘋狂叛逆,家長的救命稻草,就是送去叛逆青少年特訓學校?不少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瘋狂叛逆束手無策,好話說盡,辦法用盡,最後孩子還是不吃那一套,依舊我行我素,可憐家長步步後退,孩子卻絲毫不感恩。家長十分清楚孩子的實際情況,通過「放任自流」安慰自己,而孩子一天天變得更叛逆,甚至被社會上的人利用去從事非法活動,這才下決心將孩子送入叛逆青少年特訓學校。不得不說,這種做法只是一種安慰自己、傷害孩子的態度。
  • 孩子叛逆怎麼辦?家長如何去教育叛逆的孩子呢?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開始叛逆,特別是現在孩子都早熟,叛逆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做父母的應該從這些方面關注孩子,幫助孩子安穩度過叛逆期。孩子因為感到或憂慮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背叛心思,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建立'自我'與外界的對等位置。背叛心思儘管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思,但是當它反應激烈時卻是一種失常的心思。那孩子背叛怎麼辦?
  • 青春期等於叛逆?家長的行為態度,決定孩子青春期的溫度
    要說身為父母,最擔心的一定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教育。處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敏感、脆弱,只要父母說得出一句令自己不滿的事情,立馬就能跳起來。以至於在很多家長的眼中,青春期就等於叛逆。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時都會如臨大敵,但其實,青春期並不等於叛逆。
  •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
    叛逆和不叛逆都是成長過程許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並對周遭事物都傾向於批判態度,尤其是對父母。這些表象常被認為是叛逆的表現。趙梓屹介紹說,叛逆並不只是一種情緒,孩子的「叛逆」也並不是只發生在青春期。
  •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家長也有「鍋」,「溫暖教養術」了解一下
    承認現狀—被叛逆孩子折磨的大有人在首先,要承認被叛逆孩子折磨的,並不只有某一個家庭,所有的父母都不是孤軍作戰。承認了這樣的現狀後,家長就要想辦法打破這樣的僵局,做一些具體的事情,慢慢改變叛逆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別給孩子貼「負面標籤」,這樣只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