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年畫、剪紙、相聲……青島中小學生「花式忙年」

2020-12-16 騰訊網

春節臨近,青島處處洋溢著忙年的喜慶氛圍。正在寒假中的中小學生們也沒有閒著,或參加文明倡導活動,或學習傳統技藝,或舉行聯歡會,以蓬勃的朝氣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又增加了一抹亮色。

小學生倡導文明過年 公交車窗上畫起「民俗年畫」

為呼籲市民文明過年,1月15日,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聯合青島德縣路小學的小學生,以在公交車窗上畫民俗年畫的方式,倡導市民禁放煙花爆竹,同時為乘客營造新春的喜慶氛圍。

1月15日13時許,在公交隧道巴士公司團島停車場內,21路線KT177號公交車廂內一派熱鬧祥和。來自德縣路小學的八名小學生和來自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正握著蘸滿顏料的畫筆,在透明的公交車窗上畫下關於新年的符號,同時也畫下了禁放煙花爆竹的圖案。

「我畫了一隻雞,因為臘月二十七要吃年雞。」來自德縣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於佳樂說道。「我畫了一串鞭炮,然後旁邊寫了句『禁放煙花爆竹』,也是以這種方式提醒廣大市民乘客過文明中國年。」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21路線駕駛員艾紅衛說道。

「中國農曆新年有很多的年俗,像『掃塵』、『貼窗花』等習俗,我們將這些年俗畫在車窗上,既是為乘客營造更好的乘車氛圍,讓乘客進一步了解民俗文化,同時提醒乘客禁放煙花爆竹,共同維護良好的環境。」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劉佳說。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精心設計創作,公交車窗上一幅幅年俗畫栩栩如生,車廂內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

隨後,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的駕駛員和德縣路小學的學生來到團島四川路站點,向市民乘客發放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書,呼籲市民共同守護島城的碧海藍天,共建美麗城市。

玩轉傳統文化 師生「剪」出吉祥美好

1月16日,嶗山七中的孩子們在剪紙選修課上,創作出了《金鼠送福》《金鼠鬧春》等剪紙作品。鼠年春節將至,圓滾滾的小老鼠配上福字、葫蘆、花朵、元寶等元素,顯得活潑又俏皮、吉祥又喜慶。指導老師劉秋美告訴記者,她將帶著孩子們把這些作品送到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一份關愛。

自清代鹹豐年間流傳至今,獨具風格的嶗山剪紙已走過約160年的歷史。劉秋美師承嶗山剪紙非遺傳承人蘇霞,研究剪紙13年了。曾是數學教師的她在近幾年開設起嶗山剪紙選修課和社團,帶著孩子們從零起點逐漸學會剪花鳥魚蟲、剪十二生肖、剪採茶姑娘,從簡單到複雜,從模仿複製到自主創作。

八年級學生嶽敏在劉秋美的指導下創作了直徑60釐米的《魚戲蓮間》團花作品,蓮花、蓮葉、蓮藕、金魚、銅錢等元素巧妙組合成一個巨大的團花。「剪起來不難,最難的是構思和設計。」嶽敏說,將紙折成1/8,在這1/8的面積上設計造型,打開之後要形成完整的圖案,還要樣式美觀、布局協調,這個過程很耗費時間,她幾次推翻重來,才設計出最終的成品。

剪紙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樂趣,也能給他人帶來歡樂。八年級學生譚舒月告訴記者,上小學時有一篇語文課文叫《姥姥的剪紙》,那時候她就對剪紙產生了濃厚興趣。跟隨劉老師學剪紙以後,她對這種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她的作品也經常得到他人認可。親戚或鄰居結婚,都找她幫忙剪喜字。

小小一張紙,能夠剪出「大學問」。劉秋美說,剪紙當中有「五育」:一是德育,剪紙可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剪出學生心中的愛,並把愛送給他人;二是智育,剪紙中有數學,要利用中心對稱、軸對稱、鏡面對稱等數學原理剪出漂亮的幾何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三是體育,剪紙能培養學生的細心、耐心、靜心,心靈才能手巧;四是美育,剪紙能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傳遞美的能力;五是勞育,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往往需要幾小時、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辛勤勞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新的一年中,劉秋美計劃將剪紙課與學雷鋒月、國慶節等主題聯繫起來,帶領孩子們創作紅色人物、紅色故事題材剪紙,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進一步傳承和創新嶗山剪紙文化。

軍民共聚一堂聯歡迎新春

1月1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在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舉行。海軍某部官兵帶來的《吉慶鼓樂》拉開了聯歡序曲,隨後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的師生們獻上了舞蹈、歌曲串燒、相聲、快板、古詞吟誦等表演。

作為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2020新年藝術展演暨年度頒獎典禮的重要部分,聯歡吸引了來自海軍某部官兵、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師生家長等500餘人參加。

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高標準配置教學設施,遊泳館、擊劍館等運動場館齊全,鋼琴室、舞蹈室等各類藝術場館一應俱全;教學中心、藝體中心、生活中心、活動中心、科研中心交相呼應。學校傳承海軍優良基因,倡導「智、仁、勇」核心思想,注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來源:青報網

責編:馬青青

公益廣告

文明贏得尊重

文明成就城市最美的風景

相關焦點

  • 剪紙、年畫、花燈……非遺人「抗疫」接地氣
    綿竹年畫、跳花燈、三臺剪紙……形式多樣,風格質樸,以通俗易懂卻又充滿藝術生機的方式,讓防疫深入人心。□本報記者 吳曉鈴跳花燈 唱竹琴非遺防疫充滿地方特色姚佔楷感受到疫情嚴重,是在大年三十那天四川宣布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之後。
  • 平安喜樂賀新年,從剪紙和年畫中,看清朝古拙又新意的民間藝術
    某次康熙在微服出巡時,偶然在民間見到了西人郎世寧,郎在街頭用一種西式的筆法為民人作畫,每一幅畫雖然用時很短,但卻用最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人物特徵,不過須臾,一張簡筆畫就躍然紙上。康熙帝對這種畫法很是新奇,於是便召郎世寧入宮,為自己及皇宮內各院妃嬪作畫。
  • 雕版年畫傳統剪紙,這個冬日下午體味匠心收穫年味
    潤版、沾墨、上墨、放紙,勻勻地刷,輕輕地撣,最後揭紙——終於,一幅喜氣的年畫躍然紅紙之上。拿著親手刷出來的年畫,來參加這次浙江傳統工藝推廣展系列活動的小朋友別提有多興奮了,就連一旁的家長看著也躍躍欲試。2020年12月19日,浙江傳統工藝推廣展系列活動在綠城城市耕讀館舉行。本次活動由綠城·相心谷主辦、美如意承辦、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杭州協會支持。
  • 54秒|陶藝、年畫、剪紙……160多件套德州民間手工藝術精品正在展出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1日訊 第四屆德州大眾藝術周日前開幕,作為主要活動大德天工.德州市民協會員精品展同步舉行,剪紙、陶藝、年畫等眾多門類,160餘件套民間手工藝術精品在德州市美術館展出。涵蓋:黑陶,彩瓷,地毯,剪紙,烙畫,木刻,陶藝,金絲彩貼,拓片,葫蘆畫,蛋雕,立體樹脂畫,書法,繪畫等品種。參展作者多是德州市民協會員,其中不乏業界精英。展覽按照作品類別分為脫貧攻堅,玄彩雅韻(黑陶),瓷光異彩(瓷),紅壁玲瓏(剪紙),工藝擷精(雜項),鬲津年畫(年畫)六個板塊。充分展示了德州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實力。
  • 幸福畫 年年畫
    1月8日,在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灘頭鎮福美祥年畫作坊,灘頭木版年畫藝人尹冬香在晾曬年畫。 春節臨近,在「現代民間年畫之鄉」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灘頭鎮,年畫藝人們忙著印製木版年畫,以供應節日市場。 灘頭木版年畫於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張灘頭年畫的製作從造紙開始,到製作成年畫成品需經歷包括七次印刷、七次手繪等在內的數十道工序。
  • 年畫、剪紙、肚兜、虎頭枕,這個展覽展出的民間藝術瑰寶難得一見
    進入臘月就是年,在傳統民俗中,人們要開始準備剪紙、年畫等年貨了。1月15日,炎黃藝術館藏民俗展拉開帷幕,近150件珍貴的民間美術藏品展出,涵蓋年畫、剪紙、肚兜、虎頭枕等百姓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佳作,帶著人們重溫「年味」的溫暖。
  •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6日 19:42 來源:CCTV.com ,一幅長32米、繪有一千多個人物、以圖文形式展示我國北方農村一年四季主要節慶、禮儀、生產勞作活動的木版年畫《農家樂》讓每個看到它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驚嘆;它用513塊刻版,手工水印在一張無接縫的畫紙上,這是山東濰縣木版年畫藝人張殿英和兒子張運祥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的作品。
  • 民俗文化中的犬:剪紙、年畫、泥塑中的「汪星人」
    民俗文化中的犬   犬成為民間工藝美術品中經久不衰的題材,有關的剪紙、年畫、泥塑以及布藝製品,都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清版楊柳青年畫《八百千秋》中,一肥腴兒童笑容可掬,左手撫按一隻叭狗,右手高舉柏樹枝,圖中以「叭」與「八」,「柏」與「百」諧音,再輔以象徵富貴的牡丹、珊瑚等,組成「八百千秋」之吉意,表達對幸福長壽的冀望。此圖為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樣」,畫面採用象徵手法,利用娃娃所持器物的諧音或寓意,湊成吉利短語。民間年畫裡「張仙射天狗」的故事流傳也很廣。
  • 賞瑞獸、畫年畫,青島肯德基會員在「祥瑞兆中華」主題店共慶新春本...
    2020年開啟了「20」年代的新紀元,亦是來到了中國農曆年十二生肖之首的庚子年,連續幾年,肯德基融匯傳統與現代、貫穿東方與西方,用匠心演繹新國潮。傳說裡六百年前紫禁城裡鎮守一方的瑞獸,此刻精神抖擻地縈繞在主題店的牆壁展板、玻璃櫥窗和各梁柱上,它們形態各異,或威武或憨厚,精緻的工筆雕琢下,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畫中走來。
  •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 「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南報網訊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描述的貼門神畫、年畫的場景,如今在城市已經難得一見。走進位於鼓樓區高雲嶺的明社·璞齋,舊時年味會撲面而來。
  • 校園拍客 | 青島中小學生畫出最美「上合」風景(組圖)
    2018年「天泰杯」全市中小學生暑假繪畫比賽獲獎名單日前揭曉。經過專家評委的層層遴選,一大批優秀作品從來稿中脫穎而出,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50名和優秀獎100名。  2018年「天泰杯」全市中小學生暑假繪畫比賽由青島市教育局、青島日報社、青島市天泰公益基金會聯合舉辦。
  • 天津年畫「年年有餘」的寓意和內涵
    在中國,年畫是春節年俗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年畫始於古代的「門神畫」,用於新年時張帖裝飾環境,故名年畫。我國有四個地方以盛產年畫所著稱: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以及天津的楊柳青鎮。每逢過年,我國北方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張貼這樣一幅畫:一個大胖小子,面帶笑容,臉蛋紅撲撲地抱著一條大鯉魚。這樣的年畫,被大家稱作「年年有餘」。要知道,這幅「年年有餘」就是天津楊柳青的代表之作,是我國年畫之中的精品之作。天津楊柳青的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的年畫齊名,是我國四大年畫產地之一。
  • 回顧|扎染畫年畫做燈籠 浙江小記者體驗傳統年味
    1月16日(上周六),浙江小記者站的20名小記者,來到玉皇山路26號象限文化創意園參加傳統年味體驗活動。  在這次活動中,扎染、畫年畫、做燈籠,家長跟著孩子重溫了一回傳統的年味體驗。兩個小時的活動,小記者們忙得不亦樂乎!  「做燈籠,原來並沒看起來那麼簡單!」翠苑一小文華校區401班的李舒怡,挑戰的是做燈籠,細心的女生感慨:原來做個燈籠這麼不容易,只有細心是不夠的!
  • 走近臨朐手繪年畫藝術,過多姿多彩的新年
    「五彩繽紛的畫,多彩多姿的年。」臨朐手繪年畫藝術不僅是春節時五彩繽紛的點綴,還是一種悠久的民間藝術、一種文化交流的載體。自從步入臘月以來,臨朐非遺小鎮呂家樓村的遊客就絡繹不絕,人們紛紛前來自己體驗年畫藝術,只為在臘月的最後一天「除夕」時,在自家門楣上貼春聯,窗戶上貼剪紙,屋子裡貼滿親手繪製的年畫,把家裡裝飾一新來迎接新年。臨近春節,呂家樓村裡已處處透著節日的喜慶氛圍。紅字、大紅燈籠、粉牆黛瓦……走在乾淨整潔的街道上,遠遠就能看見「中國手繪年畫村」牌坊。
  • 新時代 新生活 新年畫
    春節貼年畫是中國古老的習俗,其歷史已逾千年,深受大眾喜愛,傳承至今依然鮮活。年畫成為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吉祥物,有「不貼年畫,沒年味」之說。年畫渲染了「年」這個特定節日祥和團圓的氣氛,表達了人們慶豐收、過新年的喜悅之情,也寄寓了人們祈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是辭舊迎新的報春花。
  • 中國兒童畫七十年碩果纍纍:畫眼前所見 抒天真靈感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兒童畫作品以豐富多彩的形態,向世界展示了創作者對這片土地風土人情的熱愛。1962年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兒童畫展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例。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黃般若在當時的香港報紙上撰文寫道:中國兒童繪畫展,在大會堂展出。
  • 慶「魚」年:「缸魚」年畫匠人的年味記憶與期待
    王學勤在畫「缸魚」(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瑞攝新華社天津1月13日電(記者宋瑞、白佳麗)過去,臨近年關時就是王學勤最忙的時候。他每天都要趕製一批「缸魚」,捎到集市上賣。這是他幾十年來養家餬口的營生。「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而且是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那種。過去,家裡少有自來水,儲水用缸。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缸魚」年畫,貼在水缸旁的牆上。
  • 從年畫裡看過去如何過年
    撕下來就是這樣一張畫,你看背面是鼠。黃永松:倒過來了。竇文濤:這都是鼠的剪紙。謝啟大:這是《老鼠嫁姑娘》的剪紙。黃永松:對。謝啟大:這還有呢,這也是今年的。黃永松:這是彩色的。謝啟大:這是今年的《老鼠嫁姑娘》的年畫。
  • 衡水,這裡又稱「湖城」,是「木版年畫之鄉」,有舍利塔和古墓群
    石蕊鱒昨天忙的時候,石蕊鱒也在山東的最後一站去了德州市,在德州的太陽能基地,這是石蕊看到的各種太陽能設備,這些設備也能拓寬視野,非常喜歡吃雞肉,這樣山東的最後一站對石蕊鱒來說也是非常圓滿的山東之旅。離開山東,石蕊又來到了與山東接壤的河北省,石蕊鱒在河北第一站來到了被稱為「湖城」的城市——河北衡水。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年畫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年畫 2017-08-22 10:4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