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以及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有越來越多的孕婦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GDM)。據統計,我國每10個準媽媽中就有約1~2個「糖媽」。
雖然大部分GDM孕婦在分娩後的數月內血糖就能恢復正常,但孕期血糖異常可嚴重影響母親和孩子的健康。
可能很多準媽媽都會困惑,從備孕到孕早期身體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怎麼突然就得GDM了呢?是因為吃太多甜食了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有的準媽媽會患上GDM,認清「對手」,才能更好地對GDM進行控制和管理。
其實,關於GDM的發病機制和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可能與遺傳問題、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限、慢性炎症反應、代謝紊亂、高齡和超重等多種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目前,對於GDM的遺傳背景還不是十分明確,但有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GDM發病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GDM和2型糖尿病可能具有相同的遺傳易感基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婦,其GDM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GDM相關的遺傳易感基因主要包括與胰島β細胞、胰島素抵抗、肥胖、自身免疫和炎症反應相關的基因。其中,炎症反應通路中基因的多態性可以影響炎症介質的產生。輕度炎症性反應與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耐量異常密切相關,從而導致出現多種代謝紊亂狀態。
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限
妊娠中、晚期,孕婦體內激素環境發生巨大的改變。其中拮抗胰島素的物質增加,比如皮質醇、孕酮、雌激素、瘦素、胎盤催乳素等,使得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著孕周的增加而下降。因此,為維持體內正常糖代謝水平,孕婦對胰島素需求量也必須相應地增加。
有研究認為,GDM患者孕前就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並與妊娠中、晚期生理性的胰島素抵抗相疊加。當胰島β細胞代償性分泌增加的胰島素不足以滿足需求時,就會出現失代償狀態。
也有研究認為,患者可能存在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糖代謝水平,導致體內血糖升高,從而使原有的糖尿病加重或出現GDM。
慢性炎症反應
有研究認為,慢性炎症反應也可能與GDM的發生相關。GDM患者妊娠期白細胞計數高於正常孕婦,妊娠早期的C-反應蛋白與GDM的發生呈正相關,因此也有學者認為C-反應蛋白可作為GDM的預測因子。
代謝紊亂
GDM是以胰島素抵抗和分泌受限為主的糖、脂代謝紊亂,這一代謝特徵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病特點相似。GDM的發生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的綜合性疾病。
個體因素
誘發GDM的個體因素主要包括高齡和超重。隨著女性懷孕年齡的增加,發生GDM的危險性升高。
有研究表明,懷孕年齡是GDM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在35歲以上的孕婦發生GDM的風險是30歲以下孕婦的5-8倍。此外,孕前超重者的GDM發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GDM的主要發病機制與病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其中,有糖尿病相關家族史以及攜帶相關易感基因等因素都屬於我們難以把控的。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飲食習慣,以及選擇在適宜的年齡妊娠等方式來降低GDM發生的風險,孕育健康的寶寶。
參考資料
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