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對「關於規範漢語用語承續傳統文化的建議」進行答覆。《答覆》中指出,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正確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基礎性作用,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以下是答覆全文: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號建議的答覆
教語用建議〔2020〕89號
您提出的「關於規範漢語用語承續傳統文化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正確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基礎性作用,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正如您所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
一是在《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將「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指出要推動機關、學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領域的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發揮其引領示範作用;要引導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糾正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現象,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發展。二是專門成立語言文字立法課題組,著手研究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修訂和實施辦法制定工作,在修訂草案中對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三是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和語言文字督導評估工作,通過評估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行業系統將語言文字規範化要求納入常規管理,加強檢查監督和對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現象的治理整頓,尤其是進一步加大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語言文字規範使用的監管,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規範化水平。
二、開展監管監測,加強規範引導
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語委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引導。如與廣播電視總局建立合作機制,對廣播電視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管;成立平面媒體、有聲媒體、網絡媒體、教育教材語言文字使用監測研究中心等,委託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協會開展報刊、政府網站、網絡語言等的監測研究;與文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開展調研,在此基礎上聯合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提高行業系統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在文明城市評比、圖書質量管理中,對文化、信息產業等部門提出語言文字規範化的要求;由國家語委牽頭,與中央編譯局、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署、國務院新聞辦、新華社、中科院共同組成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密切關注社會各領域已有的和新出現的外語詞及中文譯名應用動態,定期向社會公布推薦使用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
三、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進一步發揮語言文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作用,教育部、國家語委推進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廣泛深入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實踐活動。如連續五年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中國詩詞大會」,全網收視超過30億人次;舉辦兩屆包括誦讀、講解、書寫、篆刻等系列賽事的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建設「中華經典資源庫」,製作完成五期約1.2萬分鐘的誦寫講視頻資源;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建設「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有聲語文教材」;每年開展經典誦寫講專項師資面授培訓、實施萬名教師網絡專項培訓計劃,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等,通過多種方式引領社會大眾熱愛祖國語言文字、親近中華文化經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研究並吸納您的建議,一是通過籌備召開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語言文字會議、研究出臺指導性文件《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研製《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完善出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辦法》等繼續加強對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二是繼續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及時監測全媒體時代下的語言生活動態,根據語言發展規律,加強對重點領域語言文字使用的監督管理,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和諧發展。三是推進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深入實施,繼續打造語言文化品牌節目,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創新「網際網路+語言文化」,開發寓學於樂、寓讀於樂的多樣化新媒體資源,加大融媒體渠道宣傳推廣力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