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物理備考:常考公式及知識點匯總

2021-02-08 有成教育

很多考生學不透物理知識,容易造成了物理分數的兩極分化,今天小編就把物理最常見的知識點和誤區做一個匯總,供考生參考。

初中物理必考公式匯總

力學部分:

電學部分:

          常用物理量:


初中物理30個常考知識點匯總1. 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2.天平讀數時,遊碼要看左側,移動遊碼相當於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3.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4.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7.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8.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隻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並不是慣性越大。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10.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11.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12. 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13.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14. 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15. 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16.槓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針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17.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18.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槓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19.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槓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20. 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m2=10-4m221. 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面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於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22. 託裡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23.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F浮=ρgv計算。24.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並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25. 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26. 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27.機械能守恆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28. 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後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29.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後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30. 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 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串並聯電路公式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串並聯電路公式匯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初中三年物理常考公式及知識點匯總(乾貨滿滿)
    常用物理量:2021中考改革,物理學科的地位提高,成為必考科目。為了幫助考生學好初中物理,中考取得優異成績,也為了考生在高中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北京中考在線聯合資深一線教師,為考生物理考前提分衝刺,提供專業的指導方案報名物理一對一指導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各位考生和家長可持續關注北京中考活動提示~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浮力的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浮力的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浮力的公式   公式推算   假設有一正方體沉於水中,   F浮=ρgh2*S-ρgh1*S(可適用於完全或稍微浸沒在水中)=ρgS*Δh =ρ液gV排(通用)=G排液   當物體懸浮或漂浮時,F 浮=G物=m物g   說 明   (1)h2為正方體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1
  • 2021年中考物理考點複習:浮力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考點複習:浮力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浮力公式   公式推算   假設有一正方體沉於水中,   F浮=ρgh2*S-ρgh1*S(可適用於完全或稍微浸沒在水中)=ρgS*Δh =ρ液gV排(通用)=G排液   當物體懸浮或漂浮時,F 浮=G物=m物g   說明   (1)h2為正方體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1為正方體上表面到水面距離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與單位(word版)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與單位》,僅供參考!
  • 2021初中物理知識點之必會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物理知識點之必會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計算式國際主單位常用單位換算關係   速度vV=s/tm/sKm/h1m/s=3.6km/h   路程sS=vtmKm1km=1000m   時間tt=s/vsh1h=60min=3600s   火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s=L橋+L車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公式與說明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公式與說明》,僅供參考!
  • 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公式與說明
    新一輪 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 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 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公式與說明》,僅供參考!
  • 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總功公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總功公式》,僅供參考!
  • 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重力公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重力公式》,僅供參考!
  • 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浮力公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浮力公式》,僅供參考!
  • 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滑輪組公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滑輪組公式》,僅供參考!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推導公式及其適用條件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推導公式及其適用條件,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函數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函數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
  • 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機械效率公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年中考物理方公式之機械效率公式》,僅供參考!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圓錐的常見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圓錐的常見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圓錐的常見公式包括有:側面積、表面積和體積公式。也經常會單獨的出現在試題中。   圓錐的常用計算公式   圓錐的側面積=母線的平方*π*360百分之扇形的度數   圓錐的側面積=1/2*母線長*底面周長   圓錐的側面積=高的平方*3.14*百分之扇形的度數   圓錐的表面積=底面積+側面積 S=πr的平方+πrl (注l=母線)   圓錐的體積=1/3SH 或 1/
  • 高中物理常考公式匯總(收藏列印版),考生需背記,趕緊存一份
    學習物理有一個「開竅」的最重要標誌:重視物理基本公式,並能從基本公式推導出其他所有的物理公式。理解是學好物理的最重要條件之一!沒有進行充分、透徹理解的物理知識,就無法真正地學好物理。物理基本公式也就是原始公式是最為重要的,中學生朋友們要透徹理解公式中的每一個物理量的涵義,要掌握每一個物理公式的來龍去脈,記住每個公式的適用條件、區分相似公式。下面是老師整理的高中物理常考公式,相信對同學們一定有很大幫助!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功率三個基本公式(圖片版)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功率三個基本公式》,僅供參考!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功和功率知識點總結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功和功率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
  • 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面積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面積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平面上三條直線或球面上三條弧線所圍成的圖形。三條直線所圍成的圖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條弧線所圍成的圖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