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11日消息:四年前,陳漢超跟妻子在廣西老家生下大女兒雯靖,滿心歡喜的他卻得知,女兒雯靖患有遺傳病地中海貧血症。幾經轉折來到廣州救治,醫生建議陳漢超再生一胎,然後希望通過同胞的骨髓來救回地貧的女兒雯靖。從此,陳漢超走上了4年的「生兒救女」的道路。
4歲的小雯靖終於要上手術臺做骨髓移植手術了,捐骨髓給她的是她的弟弟——3歲的小文煒。
「生下兒子,主要是為了救女兒……我可能是在博,但為了女兒,我甘願傾家一博。
——生兒救女的陳漢超」
「為了這一天,我等了四年了。」來自廣西桂平的陳漢超昨日對本報記者說。
四年前,陳漢超跟妻子在農村老家生下大女兒雯靖,滿心歡喜卻很快得知,女兒雯靖患有遺傳病地中海貧血症。幾經轉折來到廣州救治,醫生建議陳漢超再生一胎,然後希望通過同胞的骨髓來救回雯靖。從此,陳漢超走上了4年的「生兒救女」的道路,到了今天,雯靖終於要上手術臺了。
可愛女兒患地貧
「我們夫妻倆都是地貧基因的攜帶者,也是抱有僥倖心理,以為這些病不會發生在女兒身上。」
昨日中午,記者在南方醫院內科十五樓病房內見到了陳漢超的4歲半大的女兒陳雯靖。通過隔離室的玻璃窗看到,手術前的小雯靖,顯得很焦躁。「化療的時間長了,而且一直待在隔離房內,只能通過電話跟我們聊天,所以她心情很不好。」33歲的陳漢超通過電話對小雯靖說:「乖女兒,很快就好了,打完針爸爸給你買糖糖。」
4年多前,陳漢超與妻子在老家生下大女兒雯靖,「我們一家都很高興,她長得很可愛,我們都搶著抱。」陳漢超稱:「大概在3個月的時候,我們發現她臉色很黃,身體可能有問題。」當地醫院確診雯靖患有遺傳病地中海貧血症,而陳漢超夫妻兩人都是地貧基因的攜帶者,「這對我們家是個晴天霹靂。」陳漢超說,農村地方沒有做好產檢和婚檢,自己也是抱有僥倖心理,以為這些病不會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我們太糊塗。」
走上生兒救女路
「不可否認,我們農村人家想要一個兒子,但是我最主要還是想通過兒子進行骨髓移植救回女兒。」
在記者面前,3歲的陳文煒顯得很怕生,不住把頭鑽到姑姑的懷裡。爸爸問他,打針痛嗎?懂事的小男孩說:不痛不痛,姐姐打針針痛。
在得知女兒雯靖患有地貧症後,陳漢超帶著她四處求醫,並來到廣州。「廣州市婦幼的醫生建議我生多一胎,希望通過同胞的骨髓來救回地貧的女兒。」陳漢超表示,自己是農村戶口,第一胎是女兒,符合政策條件,可以多生一胎,「為了救女兒,我們沒多想,很快就決定再要一個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陳文煒在3年前出世,「不可否認,我們農村人家想要一個兒子,但是我最主要還是想通過兒子進行骨髓移植救回女兒。」陳漢超在南海一帶打工,收入每月3000元,妻子也不上班多時。明知道在有一個重病女兒的情況下,再要一個兒子,家庭負擔非常重,但都無法打消陳漢超「生兒救女」的念頭,「我借錢討錢也要盡力救回自己的女兒。」
手術成功率八成
「骨髓移植對小文煒不會造成傷害。移植後,處理好有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或感染,小雯靖就能存活。」
陳文煒3年前在南方醫院出世,他出世時的臍帶血被保留了下來,留做日後骨髓移植之用。經過比對和檢驗,醫院認為陳文煒符合給姐姐陳雯靖做骨髓移植手術的條件。主治醫生吳教授表示,他們家比較幸運,姐弟的骨髓非常匹配。吳教授介紹說,陳漢超夫妻是地貧基因攜帶者,生出來的小孩有四分之一機率出現重症地貧,剩下四分之三是正常或僅為地貧基因攜帶者的小孩,在這四分之三生出來的小孩中,有4分之一的機率與姐姐陳雯靖的骨髓相匹配。
「我們給陳太太做過詳細的產前檢查,確認了她第2胎不是地貧患兒。」吳教授說:「現在雯靖已經4歲,比較懂事,到了適合做手術的年紀,我們馬上將對她實施骨髓移植手術。移植後,對陳文煒不會造成傷害。」
對於手術的成功率,吳教授稱:「有八成的成功率,骨髓移植後,陳雯靖的新骨髓會在10天後長出來,到時候處理好有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或者感染,就應該能存活了。」
陳漢超昨日一直抱著兒子不停地哄,還不懂事的兒子只知道將要「打針」,並不知道自己可能因此救回姐姐的性命,「我可能是在博,但為了女兒,我甘願傾家一博。」
心的呼喚
「希望社會人士幫忙捐點血小板」
陳雯靖、陳文煒姐弟倆的骨髓移植手術將於今日進行,手術前,陳漢超被告知,近期血庫A型血小板緊張,如果一旦在手術中血小板不夠,後果不堪設想。陳漢超稱:「我連忙打遍了電話,從我的親戚、同事、同學中,找到了A型血的10個人。」
陳漢超仍然表示擔心,因為手術總共需要約10個單位的血小板,每人1次捐血只能最多捐獻1個單位血小板,而過來的10個人中可能有的人因為基因缺陷等原因無法捐獻,「我很希望有社會人士能幫忙捐獻一點血小板。」
整個手術需要30萬元的費用,陳漢超東拼西湊了10萬元左右,「先治好女兒再說吧,錢方面再想辦法,這些天內,廠裡的同事來看我常會捎上幾百元,我很感激了。如果社會有熱心人士能幫忙一點,我將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