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世紀以來,「末日說」幾乎在每個世紀、特別是世紀末都會上演,五花八門,危言聳聽,不過截止到目前來看無一言中——人類文明史依然高歌猛進。跨入21世紀,2012年末日之說日趨高漲,這次勢頭不容小覷,弄得人心惶惶。除了現代資訊業與影視娛樂業的推波助瀾,還因為預言的來源大有來頭——神秘的瑪雅文明。
由於瑪雅文明遍布中美洲五個國家,很多遺址秘藏於茫茫雨林之中,一般遊客難以到達,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去親自了解。先請大家放下世界末日說的傳言和爭辯,跟著我的鏡頭走進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墨西哥、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貝里斯,去了解沉沒多年的瑪雅遺址——走遍瑪雅五國,展開一場末日之旅。
走遍瑪雅五國
2012·12·21 大毀滅!靠譜嗎?
根據瑪雅人的長計歷,2012 年的冬至日(即12月21日)恰好是「白克頓」(Baktun)的結束日。「白克頓」是一個長達144000天的計時周期。從瑪雅紀元起始日算起來(公元前3114 年8月11日),至今已經過了12 個「白克頓」。2012年迎來的「白克頓」是第13個,而且恰好完成瑪雅人所謂的5200年的創世周期。
隨著那一天的臨近,人們對於「世界末日」的猜想越來越玄乎,小行星撞擊,全球大地震和上帝審判日等傳說都擁有自己的「粉絲團」,更有美國好萊塢耗資2億美元大片《2012》描述世界末日時人們掙扎求生的慘況。為什麼大家對瑪雅末日說如此狂熱,我想,這與瑪雅人傑出的星相學和年曆推算法是分不開的。我在宏都拉斯的科潘瑪雅遺址上看過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正在瞭望星空的瑪雅星相家。很多年以前,瑪雅天文學家們就精確地計算出一年有365.2420天,與現今的曆法相比,一年只誤差了17.28秒。所以當《英國每日郵報》的新聞橫空出世,說科學家在瓜地馬拉的科羅納(La Corona)挖掘遺址時,發現了距今1300年、刻有可能是世界終結日的石板時,人們才會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末日說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我在瓜地馬拉旅行期間,曾經就世界末日的問題諮詢過幾位瑪雅人的後裔。他們都流露出不屑一顧的態度,認為這不過是空穴來風,並補充道那塊石板記錄的只是一片斷歷,表示一個周期性的年曆結束罷了。
瓜地馬拉 不曾消失的瑪雅
我乘飛機來到瓜地馬拉的弗洛雷斯(Flores),當地有被認為瑪雅最高最大的蒂卡爾(Tikal)神秘金字塔。瓜地馬拉邊境的雨林深處,還有一個龐大的瑪雅遺址埃爾米拉多(El Mirador),那裡的金字塔叫拉登塔(La Denta),高172米,超過了138米的埃及胡佛金字塔。埃爾米拉多遺址位於叢林深處,無法坐汽車到達,必須步行,來回得花十天才可以一睹其風採。
遊客都愛爬上第二廟,觀賞第一廟的英姿。
蒂卡爾金字塔位於瓜地馬拉北部,是考古學家發現的第一個瑪雅文明遺址,更是震驚世界的翡翠面具的發現地。史學界認為,瑪雅文明史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叫前古典時期(Pre-Classic Period),中級階段叫古典時期(Classic Period),第三個階段叫後古典時期(Post Classic Period)。蒂卡爾之所以出名,因為它是兩大時期的文明中心:「美洲虎」金字塔廣場(Great Plaza)的北面,有前古典時期的代表建築——北地下城(North Acropolis);而兩座「美洲虎」金字塔則是古典時期的城市中心;墨西哥尤卡坦的奇琴伊查金字塔處於第三階段,1521年西班牙人入侵佔領尤卡坦後,瑪雅文明就宣告結束了。
我與導遊首先來「美洲虎」金字塔廣場,這是以前國王舉行大典的地方,現在是一片美麗的綠色草坪,草坪兩側矗立著兩座巨大的金字塔,一座即美洲虎金字塔,也叫第一廟(Temple1),高47米;對面的那一座叫做第二廟(Temple2),高38米,據說美洲虎國王建造這座第二廟是為了送給他的妻子,在第二廟的頂端有一個巨大的面具雕像,應該就是王后的肖像。兩座金字塔的樓梯都被封鎖了,因為曾經發生幾起遊人從陡峭的階梯上滾落,傷重不治的意外。為了滿足大家登上「失落的世界」的願望,當地文物部門在金字塔旁邊搭建了木質樓梯,供遊客登頂,領略瑪雅國王居高臨下的威武之感。
第一廟始建於公元721 年,之所以得名「美洲虎金字塔」,是因為神廟的門楣 上刻有虎神。
走進蒂卡爾之前要先穿過一片森林,在林中的主幹道上,你會看到一棵長得比較奇特的樹,瑪雅用它來象徵三個世界。樹葉部分被稱為Upper World,就是上天神明,底下的根部被稱為Under World,是指地下世界,有「陰間」的意思。中間的樹幹象徵著瑪雅每一個朝代的國王,他們是連接上天神明和地下世界的「神的使者」。
在瑪雅文明的古代傳說中,天上世界一共有13層,地下世界一共有9層。我在參觀蒂卡爾廣場(Complex Q)時,看到廣場上豎立著9 塊石碑,代表地下世界的9層,一層就是一個月,9 層就代表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度過了9個月,第10個月來到了人間,這幾乎就是佛教所說的轉世投胎。
我發現許多遊人在廣場的大草坪上拍手,奇怪的是,回聲卻來自於遠處金字塔的頂端,而且音量很大。導遊克裡斯丁說,以前瑪雅古國當然不可能有插電的音響設備,瑪雅人為了讓坐在金字塔頂端的國王可以聽見下面廣場上的聲音,也為了讓廣場上的臣民聽見國王的講話,所以建造的大型建築都具備回聲效果。
我走遍世界,除了帶著攝影器材外,還會隨身攜帶一支小口琴。我突發奇想,何不登上蒂卡爾金字塔,在回聲系統優越的金字塔頂端吹奏一曲,那該有多浪漫。於是,我爬上高高的2號金字塔頂端,用手機裡的音樂當伴奏,對著廣場下的古蹟石碑和各國遊客,吹起了著名的南美洲樂曲《寂靜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悠揚的旋律在空中迴蕩,一直傳到了遠處的叢林,在遺址建築中飄逸的旋律,敲打著人們的心扉。此時我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把生命中的音樂力量灑向人們的生活,灑向了這片廣袤無垠的雨林大地。
我吹完第一首曲子,接著又吹起了第二首曲子《感情》(Feeling)。吹到一半時,警察先生突然出現了,他是來「逮」我的。警察說,還從沒人在金字塔頂端演奏樂曲,這可不行。我連忙說對不起,中止了「個人音樂會」。
克裡斯丁告訴我,警察對他說,在我吹第一首曲子的時候就想上來了,但我吹得太好聽了,他也不忍心打斷。可以想像,在這麼大的草坪上,一切都沉浸在瑪雅古蹟的寂靜中,我站上幾十米高的金字塔上,用一支口琴吹出憂傷的旋律,在空中徐徐飄蕩,那是怎樣的一種情調……
宏都拉斯 掉入歷史秘局
宏都拉斯國名的來歷很有意思,哥倫布於1502 年在該地登陸時,發現海底深不可測,船隻無法擱淺,故將其命名為「Hondura」(西班牙語中「深邃」的意思)。我和導遊開了6小時車,直奔瓜地馬拉南邊的國境,從那裡進入宏都拉斯,前往我們的下一站——科潘瑪雅遺蹟。從洪國邊境到科潘只有10公裡的路程,那裡有屬於瑪雅文明初級階段的重要遺址。
遺址內到處是雕刻精美的石碑和金字塔式的廟宇。
公元前2000年,瑪雅文明在尤卡坦半島的東海岸興起(今天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國),繼蒂卡爾瑪雅王朝後,科潘王朝遺址是另一個重大的瑪雅考古發現。科潘王朝最著名的一位君主,大名叫做「18 只兔子」國王(King 18 Rabbit),整個科潘王朝共有16個國王,他居於中後期。因為在奇力瓦(Quirigua)珠寶市場被奇力瓦國王用「鴻門宴」誘殺,成為瑪雅歷史中一個流傳很廣的傳奇。
在參觀遺址時,為了幫我看懂石雕上的象形文字,導遊用木桿在地上畫了圖案,瑪雅文字中的一條線代表數字5,一個點就代表數字1,所以三條線加三個點,就是數字18,加上旁邊的兔子就是18隻兔子的意思。瑪雅人崇尚太陽和月亮,他們從月亮的地表中看到了兔子的形狀,所以將兔子視為幸運和權威的象徵。至於國王為什麼叫18 只兔子則不得而知,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石碑上刻著科潘王朝歷代國王的名字,右下角就是「18 只兔子」國王的大名。
在瓜地馬拉的紙幣上,每一個面值都標有瑪雅數字。0代表20,點代表1,一條線代表5,所以兩條線加起來就是10元,而一條線乘以20,就等於100元。
看罷國王的雕塑,我們來到另一個瑪雅祭祀廣場。廣場呈四方形,四周環繞著高臺階,有點像觀眾的看臺。站上頂端瞭望,廣場周邊綠蔭環抱,遠方都是重重的叢林,環境很美。為什麼當地人把這裡叫做地下城市呢?我先介紹一下瑪雅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的差別。埃及金字塔是法老過世後的陵寢,法老的繼承者繼位後,只要國力強盛,都會在前任的金字塔旁邊再興建一座更大的金字塔。而說到科潘的這座金字塔,也是老國王的陵寢,但他的繼任者沒有蓋新的,而是在原先的金字塔上再覆建一座金字塔,所以老金字塔就變成了地下金字塔。
我們現在置身的廣場之下,就有前一個父輩王朝的城市遺蹟。為了證明這一點,導遊特意帶我從開放的隧道進入地下通道,裡面的一些古老臺階,被後來的新石頭蓋住了,但是在地下,這些新添上去的建築痕跡非常明顯。瑪雅人還有一件很偉大的發明,關乎自古以來任何民族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水。在地下城市中,我看到一條長滿了青苔的深深溝渠,據說瑪雅人都是儘量依水建村,如果要在山上建造村莊,那必然要先做一件事,就是修築溝渠,將水源引入村莊,然後就可以在山上耕種農作物了。
接著我們又來到一座金字塔下,看到塔下科潘最出名的一塊四方形的巨大石塊,其正面沒有雕刻任何東西,四個側立面雕刻著4組浮雕,都是科潘王朝的國王,每一面上刻有4位國王,一共16位國王,正好就是科潘王朝的16 代國王。在這些頭像中,我再一次看到了「18 只兔子」國王。
墨西哥 最輝煌年代
經過長期的積累與發展,瑪雅古文明在今天墨西哥的奇琴伊查迎來了最為鼎盛的時代,它也是目前中美洲整個瑪雅遺址中保存最好、規模最大、藝術和考古價值最高的。在今年網上票選的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奇琴伊查同萬裡長城、泰姬陵、馬丘比丘、裡約基督像等共同入選。
這座球場長90 米,是瑪雅現存的最大球場。
我到達墨西哥坎昆的當天,就預定了第二天去奇琴伊查金字塔的旅程。我還是照例租了一輛車,請了一位嚮導。從坎昆市到奇琴伊查有200 多公裡,開車需要兩個半小時。我的嚮導叫威裡(Willy),是尤卡坦土生土長的瑪雅人,做導遊這行已經30年了。
進入奇琴伊查金字塔園區後,我就與威裡直奔遺址裡最著名的景點——球場(Ball Court)。對瑪雅傳說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球場在瑪雅歷史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球場兩邊各是一堵巨大的圍牆,圍牆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凸出的石圈,這就是球門。比賽雙方各有7 人,隊長通常會站在高牆下的高臺階上,等待其他的隊員傳球,隊長得球後,盡力將球踢進高懸的石圈裡,以此得分。比賽對於瑪雅王國來說是大事件,上至皇室祭司,下到平民百姓都會來觀戰。
庫庫爾坎金字塔裡供奉著的巨龍,在瑪雅語中即為 「庫庫爾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司雨之神羽蛇。
瑪雅球賽實際上是一場祭祀儀式,比賽一結束,贏球方的隊長要被當場砍頭,勝利者的獎賞便是可以榮耀地直登天界——真是不可思議啊!城牆下的浮雕上,真實地記載了祭祀的場面。贏球隊長跪著,腦袋已經搬家了,空空的脖子上方飄出七條像羽毛似的東西,象徵噴出的血柱,他的頭顱正在一旁祭司的手中。對瑪雅人而言,為贏球而得到升天的機會,那一刻是極度神聖且充滿幸福感的。
我站在草坪的邊緣,遠遠地凝視著城市中央的庫庫爾坎金字塔,可惜的是,它已不再對外開放了。庫庫爾坎金字塔的底座為正方形,四個階梯面向著正東、正南、正西、正北,每個階梯各有91個臺階,加起來為364個,加上塔頂的一個臺階,一共365個,代表一年的365天。瑪雅人推算出地球1年為365.2420 天,按照瑪雅人的古曆法,每5000年才誤差一天,瑪雅人何以在天文及數學方面取得如此驕人成績,是許多科學家一直試圖揭開的奧秘。
瑪雅人相信,人的生死是一個大輪迴,為了重生,必須要有人死去,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瑪雅城邦裡都建有很多祭壇的原因。因為他們要用生命和鮮血來祭奠,以便獲得更好的來世。所以當你來到奇琴伊查,打算深入了解這裡的瑪雅文化時,請記住一位非常重要的神——恰莫爾(Chac-Mool)。在祭典上,活人被挖出心臟,然後由祭司將心臟擺在恰莫爾石像肚子的圓盤中,代表著恰莫爾將凡人最珍貴的祭品獻給天上的神靈。這個著名的神像曾出現在很多電視與雜誌上,現在則安放於武士廟(Temple of the Worriors)頂端的平臺上。
奇琴伊查人的生活就是如此,國王登位、生老病死、豐歲荒年,都必須進行血祭。據考證,瑪雅王朝的衰落與這種宗教儀式關係重大,後期人祭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了種族繁衍的速度,而且犧牲品大多是壯丁。雖然瑪雅城邦也用俘虜來祭祀,但畢竟死得最多的還是平民。
墨西哥 驚世千年古墓
恰帕斯位於墨西哥東部,當地帕倫克瑪雅遺蹟的面積十分驚人,廟宇超過1500座,供遊客參觀的遺蹟僅佔城邦原貌的5%,其他尚未得到開發。公元2000年,一個來自於德克薩斯州的美國人使用了先進的測繪設備,才繪製出整個帕倫克遺址的全圖。這座古城位於墨西哥一片非常美麗的叢林裡,海拔150米,平均氣溫26攝氏度,全年雨量約2600毫米,是整個墨西哥雨量最大的區域。
帕倫克遺址區域約有15 平方公裡,建築廢墟有500 多座,花一天的時間也走不完。
從現存的石刻上,考古學家認為帕倫克瑪雅文明建於約公元100年,而帕倫克碑銘神廟(Temple of the Inscriptions)中的記載則表明,這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瑪雅文明的古典時期。帕倫克是瑪雅西部烏蘇馬辛塔河流區域的一個大邦,可考的最早統治者是公元431年的巴魯姆·庫克(Bahlum Kuk), 整個帕倫克王朝的統治者超過19位,而它最後一代王朝的起始時間是公元745至804年,公元10世紀,整個帕倫克被遺棄了。
三座神廟依次而立。碑銘神廟的大殿內發現了三塊石 板,刻有617 個象形文字,講訴了帕倫克幾百年的歷史。
進入帕倫克的廣場,眼前一片蔥綠,正前方就是著名的建有塔樓的帕倫克王朝宮殿,右手邊是三座神廟,最高的一座就是被譽為瑪雅考古史上最震撼發現的碑銘神廟,旁邊緊挨著的是王后神廟(Temple of the Queen),最後一座是頭骨神廟(Temple of the Skull)。這些神廟是考古學家根據廟內供奉的不同文物而命名的,碑銘神廟已確認為巴加爾國王的神廟。中間,是因為在神廟下的陵墓裡發現了一具女性骨骸,考古學家起初認為她是巴加爾的母親,後來科學家把骨骸帶到加拿大,作了DNA測試,發現她與巴加爾沒有血緣關係,便猜測她是巴加爾的王后,之所以認為她身份顯貴,是因為這具骨骸上覆有幾百片翡翠。最後一座神廟沒什麼發現,廟中只有一幅頭骨浮雕,因此得名為頭骨神廟。
三座神廟中,有兩座被後人發現葬有屍骨,這一考古成就一下子顛覆了許多專家之前對瑪雅金字塔所下的結論。因為就金字塔的用途而言,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是用來長眠的陵墓,而瑪雅金字塔通常是舉辦祭祀慶典的,而帕倫克瑪雅金字塔竟然也是陵墓,這讓所有瑪雅學者大感震驚,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帕倫克瑪雅遺蹟和巴加爾國王才會格外聲名大噪。
在碑銘神廟的陵墓中,人們還有另一大發現——在巴加爾國王石棺上鑲有一塊精美的浮雕,其圖案充滿了科幻色彩。20世紀60年代,人類航天技術成熟,宇宙飛船成功進入太空,不少學者重新將目光轉回這件浮雕。原來它的主體是一個斜躺著身子,穿著緊身衣的男子,他伸出雙手,正在操縱面前一種無人知曉的怪異設備。男子頭上還戴著一種類似於天線的東西,連接著弧形物體和管子。這位神秘「太空人」的身體也很奇怪,好像長出了一棵聖樹和一隻神鳥……
經常有傳言說,瑪雅文明來自外星。這種推測並非空穴來風,浮雕更為傳言提供了令人浮想聯翩的佐證,這件珍貴的石棺浮雕現已被收進了墨西哥國家博物館。在帕倫克宮殿後院的草坪上,我遇到了一些擺攤賣工藝品的當地人,便買下了一張以浮雕圖案為藍本的手工掛毯,作為此行的留念。
貝里斯 瑪雅傳奇地
貝里斯是個面積很小的國家,從東面海岸線到西面瓜地馬拉邊境線,開車不超過3個小時。該國主要的瑪雅遺址有二,一是位於南部山脈的著名瑪雅城邦卡拉科爾(Caracol),另一個是靠近墨西哥邊境城市聖伊格納西奧(San Ignacio)的修南圖內奇(Xuantunich)。
貝里斯遺址屬於瑪雅文明的古典時期,據考古學家論證,公元前400 年此地就有了文明萌芽,最近的考古證據顯示,當地的歷史能追溯到公元前1000 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瑪雅王朝起止年份為公元331年到公元859年。
「卡拉科爾」在瑪雅語中的意思是「蝸牛」。在這片遺址上,最高的金字塔叫凱納(Caana), 高約42米,位於整個建築群的北面,中間廣場上的是中央神廟,南面是南衛城神殿(South Acropolis),加上古代蓄水池和球場,構成了很有規模的城邦。當時卡拉科爾的統治者居住在凱納金字塔上,它是一座龐大的神廟,共分三個層次。我們剛開始攀爬時,只能看到
第一部分的臺階和臺階頂部的天空,等爬上去,又看到第二部分的臺階,連爬三座,到達一個綠草茵茵的平臺,穿過平臺,還要再向上爬過另一座金字塔,才能到達凱納金字塔的頂端。「凱納」在瑪雅語中是「天線(Skyline)」的意思,我覺得它更應該叫天梯才對。
像所有瑪雅古蹟一樣,在廣場的樹林裡,卡拉科爾也有自己的一個球場。公元633 年,當時的統治者勞德·肯二世(Lord Ken II)下令製作了一塊石碑,記載自己的戰績——原來勞德·肯二世的父親勞德·沃特(Lord Water)曾經在公元556 年和公元562 年,兩次擊敗了大城邦蒂卡爾來犯的敵人;而在公元631年,他的兒子勞德·肯二世擊敗了另外一個城邦納拉尼奧(Naranjo)的侵略軍,父子都是戰功赫赫,所以要刻碑紀念。
從卡拉科爾瑪雅遺址出來,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目的地修南圖內奇。其實那裡的瑪雅文明完全從屬於卡拉科爾,勞德·肯二世國王為了更好地收取賦稅,監管百姓,特意新建了這座城邦。由於年代久遠,考古學家找不到相關記載,不知道當時修南圖內奇的實際統治者是誰。如今這裡只留下一座羽蛇神殿金字塔,除此之外,便是一些毀壞較為嚴重的城邦建築。
修南圖內奇距瓜地馬拉邊境只有13公裡,由於交通便利,所以遊客比較多。我們的車過了河,再繞過一個山道,走了大約1.5 公裡後就到了。在一片廢墟中,羽蛇神殿金字塔最為醒目,它的外觀既獨特又威武,在白雲藍天下,堅定地佇立在一片高地上,像衛士一樣瞭望著遠處。雖然金字塔的高度為40 米,但是從視覺效果上,要比凱納金字塔更為高大。
我爬上了金字塔頂端俯視整個廣場,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設計:在羽蛇神殿金字塔與3號金字塔(Plaza 3)之間,很突兀地佇立著一座金字塔,明明是陽光雨露的大草坪,明明是規規矩矩的大廣場,因為中間夾了一座不倫不類的金字塔而大煞風景。導遊告訴我,這是當時統治者故意設計的,因為他們不希望人們在進出廣場時,輕而易舉地看到其生活起居,所以下令在廣場中央再造一座金字塔,用來阻擋人們的視線。真是不可思議!在瑪雅所有金字塔中,竟然有一座沒有任何宗教意義,僅僅用來做「屏風」。我想,這座屏風金字塔可能是瑪雅文明史上最大的奢侈品了吧!
薩爾瓦多 瑪雅「珠寶之地」
選擇去中美洲的薩爾瓦多之前,我上網查詢了一下該國的旅遊信息,主要是為了搜索瑪雅遺址的相關資料,結果信息少得可憐,而且很多指向巴西的薩爾瓦多市——作為中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家,薩爾瓦多的知名度還真是不高。
早期神殿並不巍峨,隨著經濟繁榮,人口增加,才 有了後來壯觀的建築群落。
我花了5小時,飛抵薩爾瓦多的首都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在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之前,瑪雅人一直居住在薩爾瓦多的土地上。1821 年薩爾瓦多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了中美洲聯邦,其首都聖薩爾瓦多位於薩國的中心,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路程不會超過150 公裡。比如我此行的目的地——著名的瑪雅民居遺址胡亞迪賽蘭(Joya de Ceren),離聖薩爾瓦多只有三十多公裡。
胡亞迪賽蘭意譯是「珠寶之地」。如果你走遍涵蓋瑪雅文明三大階段的五個國家,這處遺址談不上宏大震撼,但對於關注瑪雅文明的學者或旅行者而言,胡亞迪賽蘭卻是意義非凡。
車行路上,我注意到公路兩邊都是黑色巖石塊,原來1917年聖薩爾瓦多火山大噴發,黑石都是冷凝後的熔巖漿。半小時後,導遊帶我來到遺址公園,它位於蒙多瑪雅的東南,據科學家考證,約公元前900年,瑪雅文明在此發祥,到了公元420年,當地已形成以農牧業為主的村落。公元640年左右,洛馬卡爾德拉火山(Okmok Caldera)突發一場災難性的噴發,佔地5 平方公裡的村莊被厚達2米的火山灰完全覆蓋,夷為平地。
1976年,遺址被人們偶然發現,由於村鎮在瞬間被火山灰吞噬,故而幾乎被原封未動地保存了下來,這也讓科學家了解到了1400年前瑪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胡亞迪賽蘭遺址有如從火山灰裡找到的一顆明珠,對科學家考察瑪雅文明起到了關鍵作用,1993年,該遺址被列入世遺名錄。
據科學家考證,胡亞迪賽蘭共有瑪雅古民居遺址16處,目前對遊客開放4處,其他因為考古經費不足,尚未得到挖掘整理。這是迄今為止西半球發現的唯一一處古瑪雅人生活遺址,大量珍貴文物得以重見天日。
我一口氣將4個瑪雅民居參觀了一遍,發現了兩件令我震撼的事。第一,雖然房屋都是由粘土搭成,茅草覆頂,但牆面很堅固。從一些斷垣殘壁中可以看到,古瑪雅人在土坯中很有規則地排入一根根竹竿和木棍,起到支撐和堅固的作用。從建築技術來說,這與現代人用鋼筋水泥建樓的原理驚人地相似。民居裡還清楚地分出了臥室、廚房和食物儲存室等。第二,房間的牆角下都有下水道出口。科學家曾根據遺蹟做出推測,當時的瑪雅人農耕文化非常發達,善於利用排水系統灌溉農田。另外,我還發現民居的房門都很低,導遊告訴我,這是因為古瑪雅人的個頭普遍比較矮的緣故。
查丘瓦帕(Chalchuapa)是薩國最著名的瑪雅遺址——塔蘇莫金字塔的所在地,也是我此行的另一個重頭戲。塔蘇莫金字塔的規模遠不及同類遺址,和其他國家氣勢威嚴的金字塔相比,其外觀比較含蓄簡樸,但它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那就是涵蓋了瑪雅文明的三大階段。要知道,即便是最輝煌的蒂卡爾,其建築也只包括了瑪雅文明的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而塔莫蘇金字塔歷史悠久,經歷多次加蓋和修葺,包含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文明階段的建築特色。
我在當地博物館參觀時,看到一張圖表,註明了在該遺址出土文物的所屬時代,瑪雅三大文明階段全都有,用事實證明了塔蘇莫在瑪雅文明史中所佔的地位。在瑪雅語中,塔蘇莫的意思是指「焚燒犧牲者之地」。塔蘇莫金字塔高23 米,是薩爾瓦多境內金字塔中最高的一座,被印在了該國的郵票上,可謂薩國的國家名片。
末日說,又一場虛驚?
2012年5月,在瓜地馬拉西北面的雨林裡,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考古學家威廉·薩圖爾諾又有了一項重大發現,為不相信末日說的學者提供了新證據。威廉的學生沿著昔日盜墓者的足跡,新發現了一處古建築,其中有一間「書屋」,牆壁上完好保存著古老瑪雅的天象年曆表,以月相記錄的日曆展示了所謂末日之後7000年的歲月。更加證實了我在遊覽瑪雅遺址時,聽到瑪雅後裔所說的「周期性斷歷」,也無疑推翻了2012年12月21日為世界末日的傳說。不過世事難料,未來誰也不能打包票,真相唯有等到2012年12月21日才會水落石出,那一天會發生什麼,天知道!
文、攝影:夢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