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3日 09:26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近日,商務印書館官方版本《新華字典》APP上線後引來熱議,有人覺得方便好用的同時,不少人也對每天只能免費查兩個字就需付費40元的設置而吐槽「不厚道」,「新華字典」APP一時間成了眾矢之的,那麼使用該手段的僅此一家嗎?對此,北京晨報記者通過實測發現,市面上暢銷的傳統工具書幾乎都可以下載到APP版本,其中官方版需收費才可使用的狀況屢見不鮮,但非官方版本則普遍無需交費。科技評論人認為,工具書線上化趨勢不可避免,從公益性角度來說,定價當然越低越好,商業氣息太濃的作法不適合時代潮流。
查字
官方版 免費查兩字就需付費
非官方 免費但有廣告
昨天,記者在IOS系統下載軟體中搜索「新華字典」後發現,除了商務印書館官方版本外,還有多家非官方版本的APP可供免費下載使用。於是,記者隨機下載了兩個版本的「新華字典」,並分別用其多次查字,過程中未出現付費提醒,可無限次使用。在其中一款字典的下載評論區,還有用戶留言道「不滿官方版的收費設置才下載的,對這款『盜版』新華字典非常滿意。」不過在體驗中,記者注意到,在這些APP上查詢一兩個字後,屏幕會自動彈出5-10秒的廣告,好在手動可點擊退出。同樣情況還出現在線上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的權威版在查詢兩詞後顯示需交費,而其餘版本依舊走「免費路線」。
隨後,記者通過實測總結,在IOS系統和安卓系統中,市面上暢銷的傳統工具書幾乎都可以下載到APP版本,除上述兩款工具書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新牛津英漢雙語大辭典》、外研社的法漢、意漢、日漢等多家官方版APP均需收費,但非官方版本則普遍無需交費。
內容
官方版 添加互動性
非官方 解釋基本無誤
對使用者來說,官方版電子工具書的權威性和準確性無可厚非,那麼對比之下,非官方版的實際應用情況如何呢?以新華字典為例,記者在兩個版本的APP中輸入「我」字後看到,對字的剖析、解釋和組詞等查詢結果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權威版上提供了央視播音員李瑞英的標準讀音,還可以上傳自己的錄音,看看打敗全國多少人。此外,應用還具有筆順功能,每一個字的筆順都能通過視頻觀看,可見官方版更加細緻入微。除了基礎的查字功能外,官方版還帶有《人名地名讀音大挑戰》和《播音員易讀錯字大挑戰》兩款遊戲,增添了互動性和社交性。
不過官方版的「用心良苦」大眾並非全部買帳,一派覺得功能強大,物有所值,有網友使用後稱「還是正版更全,一些生僻字都能查到。」另一派則覺得收費太高,甚至在評論中打出1分。「工具書本來就是方便大家日常使用的,免費設限,標著『免費』卻要收費有點不厚道。」「有那麼多的免費查字軟體和網頁,打著官方旗號收費,這樣能有銷路嗎?」評論區不少網友質疑聲一片。
專家
工具書線上化不可避免
定價若太高不合潮流
根據亞馬遜中國日前發布「2017全民閱讀報告」中顯示,電子書作為閱讀的重要形式,已越來越多地被讀者接受,90後和00後對於電子書的接受程度高於其他各年齡段,紙電「一起讀」成為主流。
科技專欄作家信海光解釋,傳統工具書其實很早就開始有向電子書轉變的趨勢,「像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百科類信息,在網上其實已逐漸替代工具書的功能被大家廣泛使用。所以說,工具書線上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工具書不同於小說等書籍,它會被大眾反覆使用,而在線上對於其更新維護也更加方便。此外,網際網路的超級連結形式,也很適合用在工具書的應用上,我認為傳統工具書在下一代可能會被淘汰。」對於官方版本大多採用收費模式的作法,他表示,「從工具書本身的公益性來說,定價當然越低越好,否則,商業氣息太濃的作法不適合時代潮流,很難成功。」
北京晨報記者 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