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組部、教育部等七部門啟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七項措施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具體內容隨小編一起來看↓↓↓
9月15日-12月31日期間,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門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
日前,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面向2020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主題為「揚帆築夢,就創未來」的就業創業推進行動。
《通知》明確了七大主要措施:
一是開展專項摸排。縣級及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建立未就業畢業生實名清單,將本地戶籍與外地前來求職的畢業生全面納入。對登記畢業生逐一聯繫,摸清基本信息、就業需求、就業狀況,形成實名資料庫,動態更新幫扶就業情況。
二是加快崗位落實。加快實施企業吸納就業補貼政策,激勵企業更多吸納畢業生就業;全面加快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基層服務項目和科研助理崗位招錄(聘)進度。對接新技術、新產業增長點儲才育才,挖掘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從業機會,圍繞基層治理、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等人才緊缺領域增設崗位,拓寬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
三是扶持創業創新。對創業畢業生普遍提供創辦企業、經營管理等培訓,增設信息技術、現代農業等領域課程,提升培訓針對性。傾斜創業服務資源,推薦適合發揮畢業生專長的創業項目,提供諮詢輔導、跟蹤扶持、成果轉化等「一條龍」服務。政府投資開發的各類創業載體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畢業生提供,充分利用閒置資源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緩解融資壓力。
四是提供不斷線服務。各地各高校要對未就業畢業生指定專人服務,推送針對性崗位信息。常態化開展專項招聘,創新「直播帶崗」「隔空送崗」等模式。
五是提升就業能力。開展針對性職業指導,推出公開課、直播課,為畢業生提供豐富多元的職業規劃、職業體驗、求職技巧等指導。擴大就業見習規模,募集一批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政府投資項目等見習崗位,增加管理、技術、科研類崗位比例。開展大規模、高質量職業培訓,對接產業發展和就業急需,對有培訓意願的畢業生應培盡培,支持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帳資金中列支。
六是加大困難幫扶。明確幫扶重點,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和就業困難的少數民族畢業生、湖北籍畢業生開展專項幫扶。對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按規定利用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
七是保護就業權益。規範就業協議籤訂,高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約,或勸說虛假籤約,用人單位不得出具虛假用人證明,不得隨意毀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得參與籤訂不實就業協議。規範招聘市場秩序,依法打擊「黑中介」、虛假招聘、就業歧視等違法違規行為。
詳情點擊左下角「」查閱。
審核 | 陳 凱
責編 | 黃髮強、王璐
來源 | 教育部網站、中國勞動保障報。(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