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哈佛家訓》:小女孩與麵包的故事

2020-12-04 甜甜圈伐木累

大家好,今天開始圈圈將會帶大家一起走進《哈佛家訓》的小故事中, 每天解讀一則小故事,幫助爸爸媽媽們成為最會講故事的爹媽,讓小朋友們在聽故事的過程當中學會更多的人生哲理。

好,廢話不多說,接下來開始將今天的小故事:

話說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有位富有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20 個小孩召喚來,對他們說:「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條麵包。」

每天早晨,這些飢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住裝麵包的籃子你推我嚷,他們都想拿到裡面最大的一條麵包,以此來果腹。

每次等他們拿到了麵包後,顧不上向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便急忙跑開了。

只有一位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姑娘——格琳琴,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的與其他人爭搶,每次她只是乖乖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離去以後,才拿起剩在籃子裡最小的一條麵包。

而且她從來不忘記親吻麵包師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後才捧著麵包高高興興地跑回家。

直到有一天,別的孩子走了之後,羞怯的小格琳琴得到了一條比原來更小的麵包,但她依然不忘親吻麵包師,並向他表達了真誠的謝意。

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發現裡面竟然藏著幾枚嶄新發亮的銀幣。

媽媽驚奇地叫道:「格琳琴,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麵包師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趕快去,把錢親自交還給好心的麵包師!」

當小姑娘把銀幣送回去的時候,麵包師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特意把它放進去的。我要告訴你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願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上帝的獎賞。

上面就是本期要講的小故事,接下來就是圈圈的解讀時間:這個故事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在我看來,這則小故事最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人要謙讓,要懂得感恩,更要誠實。

自古以來,謙讓就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學會謙讓,嘗試謙讓,在謙讓中學會生活, 學會生存,那麼,你會慢慢領略到:其實,謙讓也是福。在獲得麵包的過程中,格林琴看似每天都獲得的是最小的麵包,但是正因為她的謙讓才讓麵包師注意到了她,並決定給予她獎勵,這一份獎勵不僅僅是給予她的謙讓,也是鼓勵她要將這種謙讓的美德堅持下去。

在故事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格林琴每次獲得麵包之後,都會不忘記親吻麵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對於年少的格林琴而言,她能為麵包師做的並不多,所以她用這樣的方式回報麵包師,也讓麵包師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所回報的。多數時候我們的付出應該不求回報,但是適當的回報會讓我們更加有動力去付出,這就像為什麼麵包師在分發麵包後還要給格林琴金幣一樣的道理。

第三部分是誠實,格林琴在拿到金幣的時候,以為是麵包師不小心掉進去的,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一個金幣足以夠一家人生活一段時間了,然而,格林琴卻聽媽媽的話把金幣送了回去。這種拾金不昧的誠實讓她以後的生活可以更加的坦蕩,如果格林琴當時假裝不知道,拿走了硬幣,在第二天,格林琴還會有臉面去見麵包師嗎?還會坦蕩的去拿麵包嗎?她會一輩子生活在這個小小的陰影裡面,悔恨終身。

相關焦點

  • 哈佛家訓|No.6 「芬克斯」酒吧的原則
    《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家長和小朋友們,從現在起,我們聽哈佛家訓故事,改變從現在開始!
  • 《哈佛家訓》經典箴言: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哈佛家訓》經典箴言:希望你的孩子, 也能有幸聆聽到,來自世界頂級名校的啟發哈佛大學曾經對校內生做過一項問卷,評選「對你影響最大的哈佛家訓」,上榜的是下面這13句經典箴言。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讓你的孩子能從小聆聽到,來自世界頂級名校的啟發。
  • 《哈佛家訓》一個故事會影響孩子一生!
    在《哈佛家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孩子去看演出,售票處的提示板寫著:成人票5美金,6歲以上兒童3美金,6歲以下兒童免費。父親對售票員說,請給我們2張票,我的兒子一個3歲,一個7歲。買完票後售票員開玩笑說,如果你不說,我也看不出來這兩個孩子都不到6歲。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揭秘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的育人之術的《哈佛家訓》,中同樣有一個關於鼓勵的故事,成就了成千上萬個世界級精英人才。《哈佛家訓》:一道選擇題,一個與眾不同的鼓勵方式,改變了26個孩子的人生在新澤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鎮上,學校教學樓的角落裡,有一間破破爛爛的教室,是專門給由26個孩子組成的班級。
  • 「書香吉林講書堂「雲講堂」·預告」 張耀輝《哈佛家訓》
    在這《哈佛家訓》中,它們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這些傑出的人物,曾經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哈佛靠什麼打造了這些巨人?他們的教育中有什麼深藏未露的秘密?
  • 《哈佛家訓》經典語錄: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哈佛大學就是一個心底一直存在的夢想,但是我們也是相對幸運的那一個,因為有一本哈佛的育人秘籍已經出版——《哈佛家訓》,讓每一個有哈佛夢想的學子都能感受哈佛的育人精華,並且有希望從中找到成功的秘訣。《哈佛家訓》中有很多經典語錄,希望每個家長都能讀給孩子聽,告訴孩子: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 謙讓,一條小麵包的品質教育
    我記得《哈佛家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條小麵包有一位麵包師把20個最窮的孩子召喚來:「我可以每天給你們每人一條麵包。」 到了那天,孩子們圍住麵包籃,你爭我搶,他們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只有格林琴沒有同大家一起搶,他總是在最後拿走最小的麵包。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九期|高碩:我的家風家訓故事——自強不息
    」、「戰疫家庭故事」和「家風家訓故事」,以深度挖掘歷史名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抗疫家庭故事,同時,展示昆明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勞致富、鄰裡互助、熱心公益等優秀有代表家庭的家風家訓,家風故事,共同展現昆明風採。
  • 《哈佛家訓》的經典語錄,父母要讀給孩子聽,孩子會感悟很多
    讓哈佛人才輩出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呢?哈佛大學看起來遙不可及首先,大概就是因為哈佛大學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光圈,就是人才輩出。其次,哈佛大學在學術上的貢獻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也使廣大學子受益。莘莘學子都想得到哈佛大學的薰陶,但是真正能考入到哈佛大學的人少之又少。
  • 讀《哈佛家訓》有感:孩子夢想的起點,原來是這個
    這是在《哈佛家訓》裡記錄的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 熱點話題家風、家訓,初中優秀作文,名師解讀,專家評點(收藏)
    題目:「家訓是________」或「________的家訓」家訓:(1)父母的教導。(2)特指《顏氏家訓》(《辭海》)。可見,家訓是基於長期的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所形成的一個家庭所具有的可持續傳承的為人處世的規範。
  • 讀《哈佛家訓》有感:孩子也可以是你的老師
    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哈佛家訓》裡的一個故事:你想成為什麼?那天,她正在臥室裡打掃衛生,5 歲的小女兒艾麗莎衝了進來,鄭重其事地坐到她的旁邊。「媽咪,你長大以後想成為什麼?」她問到。戴維絲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她又在玩什麼想像力遊戲了。所以,為了配合女兒,他假裝認真地回答道:「嗯哼,我想,當我長大以後,我願意做一個媽咪。」
  • 哈佛女孩在北大
    曾就讀於哈佛大學的中國香港女孩馮瑋欣在本學期初成為北大新生在這裡開啟了「中國學」之旅在文化中「尋根」在學科上「跨界」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從哈佛到北大的女孩看她如何在北大讀懂中國、看懂世界更喜歡北京2020年秋季到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就讀研究生的馮瑋欣
  •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四)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四) 2020-05-16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區長蘆街道新犁村開展「家風家訓」親子手工活動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活動開始,老師們為孩子們表演了皮影戲:《孔融讓梨》的故事
  • 「麵包女孩」掏零花錢給拾荒老人買麵包
    天台小女孩何梓萌的答案是:掏出自己捨不得用的零花錢,買了一個麵包送給老人家。  小小善舉,溫暖了很多人的心。網友們為女孩的善良點讚。  天台小學生何梓萌:「垃圾箱多髒,她一定很餓很餓了,我就想著給她買點吃的。」  校門口,女生買麵包送拾荒老奶奶  汪倩嫦是天台縣街頭鎮中心小學的德育處主任。
  • 顏氏家訓讀後感】
    《顏氏家訓》是一本家訓類教育書籍。經過顏家後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訓類教育書籍中流傳最廣的家訓之一。它成書於隋文帝楊堅時期。【篇二:顏氏家訓讀後感】走進書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讓人眼花繚亂,哈佛女孩,劍橋男孩,北大才子,清華狀元等等,感覺身處一個英才倍出的時代!相信大多家長會生出這樣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過了這些熱門圖書之後,翻翻書几上靜放了許久的《顏氏家訓》,頓覺古往今來,教育之法,一以貫之,且忌急功近利!
  • 哈佛大學: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斷誇他聰明,別不信
    ,同樣的也留下了自己的經驗,這些內容被彙編為《哈佛家訓》,是專門針對父母們的教育模板,其中就說到孩子的不利條件就是父母的誇獎!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其實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是愛聽表揚,所以弱勢一方為了贏得強勢一方的更多表揚,會自覺不自覺地按對方的期望行事,久而久之,會養成迎合他人或社會預期的性格,從而失去自我,進而失去自由。哈佛家訓中提醒道:如果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過度泛濫的誇獎,那麼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不利影響。
  • 美國式勵志故事:被遺棄女孩的哈佛路(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美國式勵志故事:被遺棄女孩的哈佛路(視頻) 2013-08-14 15:00 來源:網絡 作者:
  • 傳承好家風,聆聽好家訓!「中國好家風」課程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啦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體現著道德的力量;家訓則是先輩對後代的鞭策,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千百年來,優秀的家訓、家風中因凝聚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流傳至今,深刻於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