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古代人到底穿不穿開襠褲?
古人是穿開襠褲的,並且是男女都穿。根據目前的考證情況來看,最早應該是戰國時期,那段歷史中是沒有褲子的,只有裙子,可是穿裙子是非常不方便的,為了保暖才逐漸的出現出褲子。那時的開襠褲只是由兩片褲管分別用繩子系在大腿側,算是最原始的開襠褲了,這種樣式的褲子叫膝褲,在《金瓶梅》裡有多出提及,潘金蓮便曾穿過。
我們現在有個詞叫「衣裳」,在古代,衣其實特指的是上衣,而裳呢,其實指的是下擺。根據許慎《說文解字》的記載,「裳」在古代通「常」。「常」這個字很像站著的一個人,然後底下用巾裹住,這個巾其實就是裙子,或者叫遮羞布。在漢代之前,中國人是不穿褲子的,直到漢朝人們才穿上了「開襠褲」。《漢書·上官皇后傳》記載:「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什麼是「窮褲」呢?其實就是開襠褲。人們為什麼要穿「開襠褲」呢?很簡單,是為了方便大小便。
有了褲子能夠保暖後,人們在寒冷的時候也樂意穿,畢竟人們在騎馬的時候,也不想因為沒穿褲子而露出腿導致走光。有褲子穿好是好,但有一點很麻煩,那就是上廁所。前面說了,古人的衣服都是從頭到腳的,這一來一回,上個廁所還不夠折騰的,於是人們普遍就在褲襠的地方開了個襠,這樣就可以免去脫褲子的麻煩,和之前不穿褲子的區別,只是腿上多了兩條保暖的褲筒而已。不過隨著漢服的改進,衣服也逐漸的由繁至簡,上廁所的時候往往不再是那麼麻煩,褲子漸漸地也不開襠了。大概到了唐朝的時候,人們才逐漸穿上了不開襠的褲子。
儘管後來出現了合襠褲,但開襠褲也仍舊存在,南京高淳縣花山鄉出現的南宋磚室墓之中,出土的9條褲子便有3條是開襠褲。開襠褲能夠長久不衰,離不開兩性。漢靈帝為滿足「性致」,讓宮中妃嬪宮女穿著開襠褲,讓他臨幸;女人出嫁,男人娶妻,嫁妝之中便有「開襠褲」,讓第一次房事含蓄,減少女人的嬌羞感。而現在穿開襠褲的,只有嬰幼兒。
我給大家解釋清楚了嗎?有關歷史類話題小編會持續更新,請大家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