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十年紀」謝杏芳:廣州亞運會助我順利轉型

2020-12-08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蘇荇

如今回首10年前的廣州亞運會,浮現在世界冠軍謝杏芳腦海裡的是一群群穿著綠色服裝的志願者,無處不在。

2009年10月,謝杏芳從中國羽毛球隊退役,次年便進入到廣州亞組委志願者部招募調配辦任副主任,「那一屆亞運會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讓我從以往運動員的角色順利融入這個社會。」

林丹和謝杏芳

為什麼會選擇進入廣州亞組委?謝杏芳認為這並不是一道選擇題。自己是廣州人,廣州體育系統培養了自己,如今讓自己加入到亞組委,本就是義不容辭的事情。而且不能以運動員的身份參加在家門口舉行的亞運會,改用服務者的角色加盟亞運會,彌補這個遺憾,難道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嗎?

至今謝杏芳還很感恩這份工作,「老實說,退役那一刻,其實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亞組委是一個很好的過渡平臺,和體育相關,感覺很熟悉,亞組委裡的同事也多是平日打過交道的熟人,比較親切。」

進入亞組委對謝杏芳最大的挑戰是從過去「被別人服務」,到「我服務別人」的思維轉變。

謝杏芳當時和一位同事分成一個小組,負責天河體育中心以及省奧林匹克中心的志願者招募工作,主要對接暨南大學的學生。

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志願者,要統籌安排大量的志願者盒飯、服裝、繁雜的車輛時間及路線安排,在場館內為志願者爭取各種權益,對接志願者彩排工作,處理各種志願者請假事宜……謝杏芳的每一天都充斥著瑣碎繁雜的工作。

「每天晚上十二點所有工作結束後,領導還會和我們開會,回顧一下一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的事宜,那會大家都調侃我們是『夜總會』,印象非常深刻!」

謝杏芳在亞運期間為林丹頒發志願者證書

謝杏芳說以往做運動員時,並不了解志願者這個群體,在這個崗位上,才了解到志願者的辛苦,「他們大多數人的工作是單調枯燥的,比如整天守著一個接待室,聽著場館裡的聲音很熱鬧,自己卻看不到,又不能玩手機。志願者同時又是場館內存在感最弱的一個群體,比如裁判一定會有休息室,記者有媒體間,但志願者卻未必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休息室。」

因此一有機會謝杏芳就會「刷臉」為志願者謀福利——為他們爭取休息室,下班後或離開場館的情況下,幫志願者們實現和體育明星合照的願望。「大家都認識我,相對會便利一點。」

到過世界各地參賽,謝杏芳認為廣州亞運會的辦賽水平是一流的,尤其令她驕傲的是,志願者崗位無處不在。

另外廣州亞運會第一次提出了「亞運志願時」的概念,並在廣州亞運會結束後逐步進行了系統完善和擴展,成為廣州志願者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外大學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做社會服務工作,要做滿多少個小時。而我們是從亞運會開始,把志願者這個角色放入計時系統,並一直沿用到現在,比如你做了多少個小時的志願者,可以通過一次次的大賽累積下來。包括那時候志願者進入社區、參加緊急救援培訓,都為後來的各項比賽培養了一大批掌握一定技能的志願者。」(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視覺中國

責編 | 趙亮晨

審籤|呂航

實習生|周嘉穎

相關焦點

  • 亞運知多少:北京和廣州,亞運會在中國「梅開二度」
    1990亞運會的工體。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5日電(張一凡)還有3天,雅加達亞運會的戰幕就將正式拉開,而中國代表團的健兒們也會為榮譽而展開拼搏。亞運會歷史上曾兩次來到了神州大地,分別是1990年的北京和2010年的廣州。
  • 廣州:文明與亞運齊飛(圖)
    雖然沒有任何補貼,但亞運會各領域、各崗位的志願者都熱心盡力,全力以赴。「做志願者當然是不求回報的,即使有補貼我也不願意拿。」就讀於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的亞運志願者骨幹林鴻章說道,「身為東道主,每個人都應該為亞運、為廣州作貢獻!能當一名亞運會志願者,共享亞運盛會之餘鍛鍊自我能力,大家的熱情都很高呢!」  「亞運之後,志願者文化將成為廣州首個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 「亞洲之路」延伸到喜馬拉雅山南麓 尼泊爾期盼廣州亞運
    廣州即將舉辦亞運會,尼泊爾不僅是體育界,全國人民都非常高興。我們相信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一定會非常壯觀。我們祝福廣州亞運會,祝福「亞洲之路」!  「亞洲之路」代表團團長、廣州亞組委宣傳部副部長曾偉玉說,這幾天代表團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和著名城市博卡拉和尼泊爾人民共同舉行了推廣亞運會的活動,真切感受到了尼泊爾人民對廣州亞運會的熱情。
  • 250輛香港計程車新裝 宣傳2010廣州亞運會
    新華網香港1月23日電(記者沈楠)250輛貼著「2010廣州亞運會歡迎您」、「激情盛會,和諧亞洲」宣傳畫的香港計程車,23日中午浩浩蕩蕩從沙田馬場停車場開出,駛向香港各個角落,拉開了「港穗攜手迎亞運」活動的序幕。
  • 廣州亞運會倒計時一周年臨近 系列活動大體確定
    包括第16屆亞運會代表團團長大會、廣東省迎接2010年廣州亞運會動員大會等重要會議;倒計時一周年儀式、廣州2010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口號、會徽、吉祥物發布等慶典儀式以及「亞運亞洲行」、「亞運中國行」、「亞運廣州行」等宣傳推廣活動。整個系列活動將超過40場次。
  • 盤點:中華臺北隊的廣州亞運十三金
    2010年廣州亞運會於27晚8時閉幕,中華臺北隊當天結束所有亞運賽程,由官員和運動員共560人組成的團隊創造了中華臺北代表團亞運會參賽人數新高8號球項目面對馬來西亞老將阿米爾(Ibrahim Amir),發揮穩健實力,以7比4獲勝,拿下金牌,也是中華臺北代表團在廣州亞運的第2金。
  • 謝杏芳和2歲兒子穿母子裝開遊艇,小兒子臉肉肉的,和林丹超級像
    近日,林丹參加雅加達亞運會羽毛球男子對團體賽,而妻子謝杏芳沒有前去陪同,而是和兒子一起到處遊玩。22日,中國羽毛球男子團隊更是奪得了亞運第六冠,林丹更是躺贏,先恭喜一下!另一邊,妻子謝杏芳帶著兩歲的兒子開遊艇。只見視頻中,謝杏芳穿著粉色的T恤搭配白色連體褲,顯得十分年輕,是個十足的辣媽。而兒子也和媽媽一樣穿母子裝,可愛的白色上衣搭配熒粉色短褲,十分可愛,很有度假風的感覺。
  • 亞運期間廣州菜刀大型水果刀擬實名制購買
    本報訊 (記者陳翔 通訊員龔宣)菜刀、大型水果刀在亞運期間將實施實名制購買、定點銷售制度。昨天,廣州市公安局起草《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刀具安全管理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並將此通告向社會公開以廣泛徵求公眾意見,待徵求意見並修改完善後再提交市政府審定。
  • 全國人民熱盼亞運:我期待 我參與 我運動 我精彩
    全國人民熱盼亞運    新華社廣州11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第16屆亞運會即將在廣州開幕,全國各地掀起「迎亞運看亞運」活動熱潮。各地群眾懷著熱切的心情,等待著12日晚具有突破和挑戰意義的水上開幕式。「在亞運會開幕前得趕緊換一個,」王磊說,「比賽期間我會喊朋友們來家裡一起觀看,為中國隊加油。」    我們參與    亞運會是在廣州舉行,但天南地北的群眾以不同方式「參與」其中,體驗健身之樂,感受東道主之樂。    安徽蕪湖市春暉藝術幼兒園舉行了一場以「健康生活、慶迎亞運」為主題的幼兒廣播操比賽,讓孩子們通過運動感受亞運。
  • 亞運-我驕傲我是杭州人
    杭州,讓我感到驕傲,我為我是杭州人感到自豪。  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即將在杭州開幕,到那時這座美麗而文明的城市將會海納百川,迎接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和其他遊客,在亞運會期間,它必將展示現代化城市的魅力,重新定義一座城市的內涵。
  • 「亞運特輯」中國沙排需要「沿襲」攻略
    然而隨著近些年人才的萎縮,中國沙排隊要想在雅加達亞運甚至未來的大賽取得佳績,需要一部「沿襲」攻略來幫助傳承。中國女沙獨孤求敗在亞運會沙排的歷史上,中國女隊可謂是一枝獨秀,除去1998年剛成為正式項目後的曼谷亞運會僅獲得第四名,最近12年已經實現了四連冠。
  • 音樂元素豐滿廣州亞運 楊振寧譯《重逢》歌詞
    華奧星空廣州11月16日電 (記者 梁曉晨)一首《重逢》唱響了廣州亞運會的激情和夢想,耳熟能詳的《落雨大》更是以淳樸的方式體現了嶺南多元的風情文化和雋美風景。音樂為廣州亞運會增添了無限悅耳而立體的美感,而這些亞運音樂從雛形到誕生再到選拔確定卻經歷足足3年的時間,先後徵集到1600多首歌曲和音樂,最終只有36首歌曲入圍,這其中就包括會歌《重逢》。  在今天舉行的廣州亞運會歌曲和功能音樂媒體發布會上,亞運音樂負責人甄妮和亞組委慶典與文化部音樂總監方小聰在親歷三年的亞運音樂選拔中切身體會到了千裡挑一的精益求精。
  • 大快朵頤在亞運亞運菜單一瞥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體育專電 題:大快朵頤在亞運——亞運菜單一瞥  新華社記者馬向菲 賈文軍 陳冀  燒賣、馬薩拉雞、壽司……不用出亞運城運動員餐廳,參加廣州亞運會的一萬多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便可以品嘗亞洲美食,從東亞,到中東再到南亞,清真或者非清真
  • 百句英語迎亞運 文明廣州人都會講「welcome」
    昨日,在廣州白雲機場,計程車司機葉偉強就向上車的外國友人打招呼。亞運會舉行在即,群眾東道主意識不斷加強。廣州市近日推出八大新舉措,進一步推動「做文明有禮的廣州人」活動。如今,走在廣州大街小巷,您可發現排隊上車,微笑讓座給有需要的人等已經形成習慣,廣州處處洋溢著和諧文明新風。
  • 林業局:12隻國寶大熊貓在廣州首展為亞運會助威
    11月2日,國家林業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亞運會組委會在廣州聯合舉行「廣州亞運大熊貓展示活動」首展儀式,向公眾展示12隻亞運大熊貓的風採,為廣州亞運助威。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廣東省副省長劉昆、廣州市副市長陳國分别致辭,廣東省林業局局長張育文主持啟動儀式。
  • 音樂元素豐滿廣州亞運 楊振寧親譯《重逢》歌詞
    華奧星空廣州11月16日電 (記者 梁曉晨)一首《重逢》唱響了廣州亞運會的激情和夢想,耳熟能詳的《落雨大》更是以淳樸的方式體現了嶺南多元的風情文化和雋美風景。音樂為廣州亞運會增添了無限悅耳而立體的美感,而這些亞運音樂從雛形到誕生再到選拔確定卻經歷足足3年的時間,先後徵集到1600多首歌曲和音樂,最終只有36首歌曲入圍,這其中就包括會歌《重逢》。  在今天舉行的廣州亞運會歌曲和功能音樂媒體發布會上,亞運音樂負責人甄妮和亞組委慶典與文化部音樂總監方小聰在親歷三年的亞運音樂選拔中切身體會到了千裡挑一的精益求精。
  • 廣州酒家等老字號掀起開店潮 搶亞運商機
    本報訊 (記者林曉麗)四年多未開過新店的廣州酒家,繼海角紅樓分店日前低調開業外,還新創副品牌進軍高端餐飲市場,9月份將在舊機場的G5購物中心開設新概念店。這是廣州酒家集團董事總經理林杏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的。
  • 30位亞運禮儀加盟海航空乘團隊
    2010年12月7日,記者從海南航空獲悉,在亞運會閉幕期間,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在廣州舉辦了兩場亞運禮儀專場空乘招聘會,吸引了近百名亞運禮儀到場應聘,經過綜合能力、身體素質及英語等多方面的嚴格篩選,最終30位亞運禮儀順利加盟海航空乘團隊。
  • 別逗了,他們正代表香港出戰亞運...
    正是因為別樣的執著與堅持,就讀名校的他們,脫穎而出得到了代表香港出戰亞運的機會!2018年亞運會將於8月18日至9月2日在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巨港舉行。簡綽桐將於亞運出戰200米混合泳及200米背泳兩項個人賽,曾出戰亞洲室內運動會的她,對於能再次代表港隊感到緊張和興奮。16歲的何南慧是拔萃女書院的遊泳健將,其在泳壇表現真的是戰績驚人,上學年的港九區D1中學校際遊泳比賽中,她奪得女子A Grade 100、200米自由式金牌,更打破200米紀錄,助女拔繼續在學界泳壇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