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好,大家才會好;大家好好幹,揚州才能幹得好。」市委書記謝正義在政協揚州市八屆三次會議上講話指出,全市人民要進一步增強主人翁意識,不僅要看看、點點城市為我們做了什麼,也要問問、想想自己為城市做了什麼,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為揚州改革發展貢獻智慧和汗水。
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揚州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推進了一批大項目,舉辦了一些大活動,實施了一批民生實事。一件件大事要事實事,組成了揚州2018年的精彩;一個個奮進的身姿,勾勒出揚州人民一起想、一起幹、一起苦的群像。
本報記者昨走進兩會駐地,與代表、委員談夢想、話發展,傾聽他們講述過去一年最值得銘記的故事、最感同身受的變化。這一個個故事,一點點變化,都是我們在追夢「城市發展第四次輝煌」過程中的美麗剪影。
劉德寶
生態美
關鍵詞
沿湖村飛來白天鵝
講述人:市人大代表、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黨總支書記劉德寶
「退了!截止到2018年底,我們沿湖村的養殖戶全部退養還湖!」一到兩會駐地,劉德寶就找來謝書記的講話稿,認真地研讀起來。看到開篇的一句話,他立馬掏出筆。「去年是揚州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對我們沿湖村來說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沿湖村是全市唯一純漁民居住的專業漁業行政村,地處邵伯湖畔,緊鄰江淮生態大走廊。2017年初,全市開展「263」專項行動,「六治」之中,就包含著高郵湖和邵伯湖退養還湖任務。退養,其實就相當於陸地上的拆遷,困難很大。不過,讓劉德寶意外的是,村幹部們還沒有四處走訪,更沒有說破嘴皮,漁民們竟然紛紛來到村委會,主動要求籤訂「退養還湖」同意書。
「退養還湖,這是好事,可以上岸謀求更多發展,所以我們主動來籤字了!」原來,看著村裡第一批上岸的老鄉們紛紛發展起旅遊業和生態經濟,幹得一天比一天紅火,漁民們對上岸後的生活充滿嚮往和信心。到去年底,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124戶漁民全部籤訂退養協議,退養面積共達6666.1畝,邵伯湖(邗江境內)實現全面退養還湖,比要求整整提前了2年。
漁民們正式上岸後,劉德寶還不斷去湖面「巡查」。如今,湖面乾淨清澈,波光粼粼,還能看到白翅騰飛,很多天鵝早已飛來。
劉德寶感慨,市委、市政府這幾年高度重視生態發展,對退養還湖工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上頭政策好,下頭村民自然凝聚力高、幹勁足!」
王標
鄉村振興
花蕩村創成「美麗鄉村」
講述人:市人大代表、江都區大橋鎮花蕩村黨總支書記王標
「去年11月,我們花蕩村通過『江蘇省美麗鄉村』創建驗收。」王標說,花蕩村是知名的「花木之鄉」,現有3個花木種植基地,面積近千畝。以創建為契機,去年花蕩村投資250萬元,利用村莊閒置土地,在全村建成了6個生態健身廣場,每個廣場佔地3-4畝,設有健身器材、籃球場和健身廣場。該村還對23條河道進行專項整治,打造沿河風光帶,並明確專人管護。同時,新建翻建硬質化道路1萬平方米,新建一座1000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
王標表示,創建「江蘇省美麗鄉村」,提升了村民居住區生活設施質量,進一步完善了便民服務區,宜居環境的建設,讓村民切身感受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惠民福利。
陳錦鵬
關鍵詞
經濟強
乘勢而上
爭做全國同行業領軍企業
講述人:市政協委員、揚州宏運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錦鵬
「2017年皮卡出口只有2000臺,去年已經翻了一番有餘,達到了5000臺,產品打入智利、厄瓜多等國家,今年的目標是10000臺。」陳錦鵬自豪地說,儘管去年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但宏運車業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幅。
宏運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現場管理水平高,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助力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陳錦鵬說,這帶來的是效率大提升,流程標準化,產品品質有了有效保障。
「謝書記在講話中提出要舉全市之力打造充滿活力的新興科創名城,我們汽車製造企業更應該乘勢而上,不斷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陳錦鵬說,今年將繼續緊貼市場需求,關注工藝創新,爭取實現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打造江淮宏運卓越品牌,爭做全國同行業領軍企業。
周鈺傑
神奇的「凹凸棒」能修復土壤
講述人:市政協委員、江蘇瑞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鈺傑
「凹凸棒」是一種黏土,乍一看像「土坷垃」,有灰白色、青灰,微黃或淺綠,帶點油脂光澤,密度小,略大於水。周鈺傑卻把這種黏土做成了肥料,已經在江都好幾百畝土地上試驗了,花卉、蔬茶、水稻長勢都非常好。去年一年,他都在為這種神奇的「土壤」奔跑著。
周鈺傑長期從事建築智能系統集成,揚州科技館、迎賓館等都使用著他們公司智能化產品。「關心糧食和蔬菜」的周鈺傑,近來對腳下的土地更加關注,「因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遭受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土壤日益變得板結、貧瘠」。
去年,周鈺傑在盱眙開發了一座礦山,通過「黏土+有機肥+添加劑」形式,將那裡的「凹凸棒」變成複合肥,同時還加工成食品、燃料和化工產品的添加劑。今年,周鈺傑打算將「凹凸棒」廠搬回揚州,更直接地為家鄉做貢獻。
周鈺傑說,在生產和調查過程中,他發現農業的面源汙染很嚴重,去年他寫了「減少農業汙染的提案」,今年又寫了「加快農業汙染監管勢在必行提案」,希望引起方方面面的足夠重視,讓我們腳下的土地生生不息。
於金濤
傳統工藝更要勇於創新
講述人:市政協委員、揚州樁基公司總經理於金濤
「希望更多人關注傳統工藝,也希望傳統工藝能夠更好地與揚州高端紡織和服裝製造業融合發展。」於金濤特意穿上了一件刺繡裝飾的衣服參會,期待讓更多人關注揚州傳統工藝的發展。
於金濤從安徽鄉村走出來,二十多年時間,帶著揚州樁基公司在揚州站穩了腳跟,承建了不少大項目。為何一家建築企業老總會關注傳統工藝?「在一次陪外地朋友購買傳統工藝品時,我了解到很多傳統工藝面臨著『人走技失』或者『青黃不接』的困境,很多好的傳統工藝沒有好的市場。」於金濤說,玉器、漆器和刺繡都是揚州的品牌和名片,希望更多人關注傳統工藝,並能將它們與高新技術結合起來,走出不一樣的創新之路。
尤廣秀
關鍵詞
服務優
幫企業奪得史上「最大單」
講述人:市政協委員、邗江區經信委副主任尤廣秀
臨近兩會,尤廣秀收到了江蘇亞開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煉發來的感謝簡訊。原來,去年6月初,位於揚州高新區的亞開電氣要參加國家智能電網改造山東公司環網箱項目招投標,但保證金要500萬元,這讓金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尤廣秀得知情況後,迅速幫助企業申請定向貸款,6月初申請,6月12日貸款就順利到帳,幫助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並最終順利中標,拿到了企業發展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
「我們制定並完善了《邗江區定向貸款實施意見》,已幫助36家中小企業融資達到1個億。」尤廣秀表示,不僅要讓企業「用得上」,更要讓企業「用得起」,這才是企業融資所需要的精準服務。去年年初,揚州易能科技有限公司需要流動資金,公司通過企業互保貸款成本年息達到9%,尤廣秀及時協調銀行和擔保公司,幫助這家企業融資300萬,成本年息只有6.4%,大大降低了成本。
李有楠
一個提案「帶火」一個微信群
講述人:市政協委員、廣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有楠
李有楠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名為「廣陵區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聯席會議」的微信群,教育、市場監管、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通過微信群,實時督察專項整治情況。這個群,從去年下半年一直「熱」到今年兩會,皆因一份《關於改變教育培訓市場亂象建議》的提案。
「政協委員,就要為群眾『代言』,為百姓『發聲』。」李有楠在工作中發現,這幾年市民關於校外培訓亂收費、資質不全、廣告誇大其詞等現象的維權越來越多。針對這一問題,李有楠深入調研,撰寫提案,引起各界關注。
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我市陸續出臺《揚州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許可管理指導意見》等文件,持續開展亮照經營專項整治,規範培訓機構宣傳用語,實施食品安全、特種設備等安全監管,對全市1109家機構依法進行整治,重拳整治校外培訓市場的各種亂象。
「提案有回音、能落實,老百姓心裡才會暖,揚州才能幹得好。」李有楠笑著說,只有敢於向自己「找茬」、向問題「叫板」,才能獲得群眾的「叫好」。
許林燦
關鍵詞
辦實事
拖欠幾年的血汗錢拿到了
講述人:市政協委員、市司法局局長許林燦
許林燦的手機裡一直保留著一張照片,照片上一群農民工兄弟拿著錦旗站在揚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我現在都清楚記得,那是2018年12月20日,站中間的這位師傅姓董。」許林燦告訴記者,董師傅和他的68個工友都是外地來揚務工人員,一直跟著包工頭朱某幹活。
據介紹,從2014年起,朱某就找各種藉口拖欠工資,2017年,欠薪200多萬元的朱某突然跑路,玩起了人間蒸發,董師傅和工友們從此踏上了漫長討薪路。今年1月,董師傅向揚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許林燦獲悉後迅速介入,最終成功維權。
「那天他們帶著錦旗來到法律援助中心,領回了屬於自己的血汗錢。」許林燦說,2018年以來,揚州司法局著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348法律服務平臺、揚州法網等三大平臺,目前在全市功能區11個鄉鎮街道設立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現了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