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倒愛因斯坦的問題,被一個自學成才物理學家解決了

2020-12-12 荔枝網新聞

  如果沒有雷射,你就無法讀到這些文字。

  儘管大多數時候,雷射處於人們的視線之外,它卻是信息經濟的支柱。作為光纖電纜中的光,雷射使網際網路成為可能;雷射從 CD、DVD 中讀寫數據;雷射幫助飛機導航,與衛星通話;甚至書籍也不能倖免:大多數書籍都是雷射列印的。

○ 現代望遠鏡使用雷射來補償大氣對光的散射。

  雷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17 年,愛因斯坦發現「受激輻射」的時候。受激輻射是指,一個處於高能量激發態的原子,與一個具有特定能量的光子相互作用,發射出與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一個光子,並躍遷到較低能量狀態的過程。

  從受激輻射理論發展到「受激輻射的光放大」,也就是雷射(LASER),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數十位科學家、工程師參與了這場史詩般的探索,迎來了量子化學和固體物理學等領域的曙光。

  自學成才的奠基人

  但一開始奠定這一切的理論基礎的,是一位和藹可親、謙遜有禮的物理學家,他的名字叫做薩蒂揚德拉·納斯·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1894 年,玻色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他是一個神童,在大學裡學習數學,並最終獲得碩士學位。

○ 玻色和加爾各答大學的科學家們。

  然而,與大多數改變世界的科學家不同,他沒有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相反,他開始自學物理。他借來關於當時最新理論的教科書,但是這些書都是用德語寫的,於是他又自學德語,以便學習這些理論。

  玻色從 1917 年開始研究物理學。這個時候的物理學是個激動人心的領域。1900 年,德國科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發現,電磁能量只能以離散的形式被發射或吸收,這就是所謂的量子。這是一個改變物理學的時刻,是量子時代的開始。

  然而,普朗克的發現有一些不那麼令人滿意的地方。甚至普朗克自己自己也承認,他引入著名的普朗克公式,不過是為了讓理論與數據符合。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都試圖從第一原理推導普朗克公式,但他們都失敗了。玻色興高採烈地面對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讓那個時代眾多最優秀的頭腦鎩羽而歸。令人驚異的是,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玻色洞察到,關鍵問題是引入一種全新的統計。在通常的統計學中,如果拋擲兩枚硬幣,對於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會出現四種可能的結果: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出現兩個硬幣同時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1/4。

  玻色提出,因為無法區分一個光子和另一個光子,因此對於全同的光子而言,「正-反」、「反-正」是無法分辨的,事實上這是同一種可能性。如果硬幣按照光子的方式運作,那麼,拋擲兩枚硬幣出現正面朝上的概率將會是 1/3。

  ○ 拋擲兩枚硬幣,會出現幾種可能性?它們的概率是多少?| 圖片來源:Pany@NPI

  無論對於物理學家還是數學家來說,這聽起來都很荒謬。但重要的是,玻色(同時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新統計學是有效的。

  他寫了一篇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題為《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說》,但是寄去的期刊拒絕接收這篇論文。所以玻色又做了一件荒謬的事情:將這篇論文直接寄給愛因斯坦。

○ 玻色寄給愛因斯坦的信。

  「害羞」的玻色

  這是 1924 年,愛因斯坦已經功成名就,他的信件如潮水般湧來。儘管如此,那篇論文還是引起了他的注意——大概是因為論文闡述的是他自己沒能解決的問題。他將這篇論文翻譯成德文,並安排將它發表在這個領域最好的期刊之一——「Zeitschrift für Physik」(《物理學期刊》)上面,並寫道:「在我看來,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玻色的發現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愛因斯坦開始寫一系列論文,研究他稱之為「玻色統計」的東西——因為愛因斯坦的貢獻,如今,它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那些遵循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粒子,也就是能夠佔據同一量子態、無法分辨出「正-反」和「反-正」的粒子,如今都被稱為玻色子(boson)。結果證明,光子就是一種玻色子。

  光子是組成光的基本粒子。通常的一束光就像是波濤洶湧的大海——不同光子的量子波相互重疊、碰撞,並部分抵消。然而,對於一束雷射,所有的波一起移動,形成一個浩大的波的序列,就像是海洋的所有能量都集中到一個波裡。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相干性(coherence)。相干性使得雷射能夠產生強大的衝擊力,在信息傳輸中發揮巨大作用。

  ○ 雷射的原理。(1)原子有一系列分立的能級,激發態原子躍遷到較高能級;(2)特定頻率的光子和激發態原子相互作用;(3)激發態的原子躍遷到較低的能量狀態,並發射出與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一個光子;(4)雷射中的激發態原子被置於兩面鏡子之間,因為鏡子的反射作用,之前發射的光子會導致「受激輻射」連續不斷地發生;(5-6)最終,所有的光子都是完全相同的,它們能量相同因而顏色相同,並且指向同一個方向。| 圖片來源:Jubobroff

  相干性之所以可能實現,是因為許多光子可以同時佔據一個量子態。沒有玻色出色的洞察力和強大的新統計工具,物理學家就無法理解這一點,更不用說利用這一現象來創造新技術、新產業和新經濟了。

  至於玻色本人,人們惋惜他是一個天才,卻沒有充分利用自己天賦。這或許是因為,他並不單單專注於物理學:他還研究礦物學、化學、地質學、人類學、動物學、工程學和文學(孟加拉語和英語)。

  或許是因為他說話輕聲細語,當居裡夫人告訴他,他得先學會法語才能跟隨自己在鐳學院(Radium Institute)工作時,他太過害羞,不敢告訴她,自己已經能夠流利地說法語了。

  當其他印度科學家問他,為什麼他這位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時,玻色提出異議:「我得到了我需要的所有認可。」

○ 害羞的玻色。

  或許是這樣的。毫無疑問,當他站在黑板前面,和一群學生在一起,或者和朋友們一起,邊喝茶邊聊天時,他最為快樂。他喜歡有人陪伴。

  當狄拉克(Paul Dirac)在印度拜訪玻色時,狄拉克抱怨在一輛已經很擁擠的車上,還要再帶上幾個玻色的學生,玻色笑道:「哦,Paul,在這裡,我們相信玻色統計!」

  1974 年,玻色去世。

  2012 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用字母「H」表示)。媒體爭相報導發現者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然而在印度,人們還寫了關於薩蒂揚德拉·納斯·玻色的文章,當他們寫到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的時候,他們使用了代表玻色的字母「B」。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加載中

相關焦點

  • 超越愛因斯坦,物理學家解決了光子動量周圍的神秘問題
    物理學家和ta'de儀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解釋光電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獎。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光是由粒子(光子)組成的,這些粒子(光子)只將量子化的能量傳遞給原子的電子。歌德大學的物理學家現在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了。為此,他們開發並建造了一種新的光譜儀,其解析度是以前無法達到的。該設備長3米,高2.5米,包含的部件大約和一輛汽車一樣多。它坐落在裡德堡校區物理大樓的實驗大廳裡,周圍是一個不透明的黑色帳篷,裡面是一個非常高性能的雷射器。它的光子與儀器中的單個氬原子碰撞,從而從每個原子中移除一個電子。
  • 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什麼樣的發明?
    被評為「20世紀最有天分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之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有著什麼樣的發明呢?說到愛因斯坦,「相對論」很有名,但他的功績和發明不止如此。愛因斯坦留下了許多功績和發明。留下了許多功績,愛因斯坦的發明相對論等各種理論,愛因斯坦作為理論物理學家廣為人知,但並不是只考慮公式面對黑板和桌子。對這個應用也寄予了極大的關心。喜歡進行著實現想法的實驗。愛因斯坦設計的冰箱也是其中之一,不使用電動機和冷卻液。相反,低壓下使用更低的溫度使水沸騰。愛因斯坦和猶太物理學家希拉德的創意,是在氨氣蒸汽中用燃燒爐烤滿丁烷的燒瓶。氨蒸氣壓力低,丁烷的沸點下降。
  • 困擾物理學家近百年的宇宙學常數——愛因斯坦最大失誤或被更正?
    宇宙學常數困擾著物理學家一個多世紀。物理學中有一個基本問題。一個稱為宇宙常數的數字將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宏觀世界聯繫起來。 但是,兩種理論都無法就其價值達成共識。人們普遍預計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讓我們對物理學有了更基本的了解。」物理學史上最糟糕的理論預測人們認為宇宙常數代表物理學家所說的「真空能」。量子場論指出,即使在完全空的空間真空中,虛擬粒子也會突然出現並脫離存在並產生能量,這似乎是荒謬的,但已經通過實驗觀察到了。
  • 接棒愛因斯坦,德物理學家今揭開光子動量奧秘,或解決30餘年爭議
    這種現象最初由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 1887 年發現,他在證實光就是一種電磁波的實驗中,注意到這種奇怪的現象。那時,電子還沒有被發現。當時,愛因斯坦還只是伯爾尼專利局裡的一個年輕職員,他在 1905 年的論文中給出了光電效應的正確解釋。
  • 「愛因斯坦的最大失誤」-宇宙常數,這一困擾物理學家的百年難題或...
    宇宙學常數困擾著物理學家一個多世紀。 物理學中有一個基本問題。 一個稱為宇宙常數的數字將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宏觀世界聯繫起來。 但是,兩種理論都無法就其價值達成共識。
  • 現代科學家中,可能有人超越愛因斯坦嗎?物理學家表示:真有一個
    說到物理學,不論廣大科學愛好者,還是科研工作者,頭腦裡第一個冒出的人名一定是愛因斯坦。雖說和牛頓的「江湖排名」中,誰是世界第一偉大的物理學家,還存在一些爭議(世界前2是沒有爭議的)。但是若說誰是全世界的人們「談到物理學,首先會想到的人」,那麼就非愛因斯坦莫屬了。
  • 一個讓愛因斯坦沉默十五分鐘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學生作為校報記者,接到一項採訪愛因斯坦的任務。能夠想像到,作為一個物理系的學生能夠採訪到愛因斯坦,他簡直激動死了。看了愛因斯坦所有的訪談,仔細研究了那些人問的問題,他覺得這些都不是真真正正懂科學的人應該問的。他發誓一定要問一個真正有深度的問題,挖出愛因斯坦最深刻的智慧。
  • 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四位物理學家的「糾纏」
    要說近代比較有名的物理學家,想必有四位大家都聽過,他們是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論證了日心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霍金髮表了《時間簡史》。他們靠著自己天才的頭腦為人類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值得所有尊重。
  • 難倒愛因斯坦的題目,學生家長齊上陣,你能解得出嗎?
    難倒愛因斯坦的題目,學生家長齊上陣,你能解得出嗎?現在的生活當中看起來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換個思路來看的話,確實是一個數學智力題,很多的中小學生為了開發大腦,也會去研究一些智力的數學題,最近就有一道關於從監考到愛因斯坦的一道題目,開始在中學生當中流傳。難倒的不僅僅是這些中小學生,還有這些學生的家長。
  • 這位物理學家在索爾維第五次物理會議上指責愛因斯坦是「民科」
    保羅·艾倫菲斯特這個名字對很多人可能有些陌生,他是上個世紀初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在統計力學及量子力學方面做出了重要研究。相比起他的研究成就,他參與的一些故事似乎更有名。其中一個有名的故事是他的兩位學生烏倫貝克和古茲密特提出電子的自旋概念,這一概念能夠解釋很多問題,卻出現了超光速的荒謬。當兩位學生找到艾倫菲斯特想要回論文時,發現艾倫菲斯特已將論文投出。艾倫菲斯特對兩位學生說了一句有名的話:「你們還年輕,有點問題沒關係。」後來人們認識到,電子的自旋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
  • 為什麼有些貢獻的物理學家名字變成了單位,而愛因斯坦沒有!
    說起物理,人們一定會想到愛因斯坦,更有人所,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80以上,尤其是愛因斯坦的一個個理論著作,都被一一的實現,可以說愛因斯坦是19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你們視乎有沒有發現,愛因斯坦如此的豐功偉績,為什麼沒有用愛因斯坦的名字做單位,好讓後人懷念呢?
  • 英年早逝的全才物理學家,啟蒙愛因斯坦,奠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是站在牛頓的肩膀上,而是站在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肩膀上。」千禧年時,曾在很多國家做過一個調查,讓民眾對百位物理學家排名,第一名是愛因斯坦,第二名是牛頓,麥克斯韋位居第三。伽利略,排在第六位。費曼,第七名。
  • 愛因斯坦做過的初中數學題,很多大學生都不會,你來挑戰一下?
    文|冷絲欄目|絲說中小學教育一個看似是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實際上是一道針對初中生的數學智力題,愛因斯坦曾經接受過挑戰,較為完美地解決了難題。這道題目被介紹到我國以後,也曾經難倒了很多中學、大學生和家長。因此,生活中的常識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數學家給物理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這樣的:鍾針在什麼位置的時候兩針可以對調,使對調後的新位置仍能是實際上的時間?不料愛因斯坦很快就回答:「是的,這對病在床上的人的確是個很好的問題,夠有趣味而又不太容易。只是恐怕消磨不了多少時間,我已經快要解出來了!」
  • 史上四大傑出物理學家排行:霍金愛因斯坦上榜,其中一位是中國人
    史上四大傑出物理學家排行:霍金愛因斯坦上榜,其中一位是中國人 史上四大傑出物理學家排行:霍金愛因斯坦上榜,其中一位是中國人 物理學家排行第四:楊振寧 楊振寧,1922
  • 不用去挖掘機學校就可自學成才?論自學挖掘機技術的可行性
    很多想入行挖掘機行業的小夥伴,一般會採用兩種方式,進學校和當學徒,這兩種方式的利弊小編之前的文章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今天小編再和大家探討一下另闢蹊徑的第三種方式:自學成才。下面小編就大致分析一下這種方式的優劣和可行性。
  • 愛因斯坦小時候有多厲害?
    《三隻小板凳》的故事在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我們從該篇課文中知道,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小時候並非天資聰穎,甚至還有些「笨拙」。而且,愛因斯坦小時候考試還經常只考一兩分。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愛因斯坦是成功逆襲的典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當愛因斯坦與風車戰鬥——年輕物理學家對恩斯特·馬赫的思想的探索
    通過聊天,愛因斯坦得知貝索在一家電機廠工作,貝索也獲知愛因斯坦正在研究物理學。也許那時,他們彼此就已經意識到對方和自己有共同之處—致力於尋求事物的真相。之後,貝索成了愛因斯坦的助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貝索是「歐洲最好」的參謀,他總能提出正確的問題激發自己去探索答案,有時他更像是一個搭檔,運用他的數學天賦進行計算並提出建議。
  • 世界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毒舌至極,還敢給牛頓、愛因斯坦打分
    他號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以他名字命名的物理學名詞有:朗道能級、朗道阻尼、朗道抗磁性、朗道-金茲堡理論……還憑藉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有個奇怪的癖好,像給愛豆打榜一樣,給物理學家(包括自己)評級打分!牛頓、愛因斯坦、薛丁格都上榜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為什麼物理學家總是比化學家出名?真不是愛因斯坦有多聰明
    而物理學家則是花費半天時間,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滅火器,對比之下,數學家最後卻被燒死了,人們在他的遺物中發現這樣一句話:我找到了一種可以滅火的方法,無奈我的房子太小了,沒有地方讓我施展。在人們看來,無論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亦或是發明家,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為了人類事業做出過偉大的奉獻。
  • 下一個愛因斯坦會出現在2100年
    圖為 愛因斯坦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德國的理論物理學家,是世界上偉大的發明家,因為他不僅擁有超高的智商,並且在各個方面也比普通人優秀,因此他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然而他卻在1955年離開了人世間,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