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每天8節課、320分鐘,有幾分鐘在專注聽課?不專注的時候在幹什麼?孩子這堂課上得開心嗎?
杭州第十一中學試行「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通過教室內安裝組合攝像頭,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和動作,經大數據分析計算出課堂上學生的專注度,從而促進教學改進。
「在系統試行之初,我們就考慮到學生的隱私問題。系統只會採集學生的表情、行為狀態信息,而非課堂的實時錄像。藉助這套管理系統,可以改變在大班授課制下課堂管理憑感覺、不精準的情況,從而大大提高教育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良性互動。」杭州十一中副校長張冠超16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左邊的電子白板正在語音識別 據介紹,今年3月25日,該校高一(3)班、高一(4)班率先安裝、試用了「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系統最基礎功能是學生課堂考勤管理。現在高中實行走班選課,每堂課都要點名,以往需要人工點名或在教室門口放考勤機打卡點名。使用該系統,後臺會預先錄入課堂應到學生名單,現場攝像頭通過對教室內學生「刷臉」匹配,從而完成考勤。
此外,該系統會對學生閱讀、書寫、聽講、起立、舉手和趴桌子6種行為,以及高興、反感、難過、害怕、驚訝、憤怒和中性7種表情,以30秒一次進行掃描,從而實現時時統計。
本文圖片均來自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我們會對學生的6種行為賦予不同的分值,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同學在專注聽課,哪些同學在開小差,再結合他們高興、傷心、憤怒、反感等面部表情,可以分析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我們會設置一個最低賦分值,如果某學生課堂分低於該值則代表其不專注。在每節課第20分鐘的時,系統會向設置在講臺上的顯示屏推送提醒,內容只有老師可見。此時,老師可根據提醒對學生進行關注,比如走到學生面前、對學生提問等。三分鐘後,該提醒自動消失。」張冠超向澎湃新聞介紹,賦分系統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比如有學生因生病趴在桌子上,其被判定低於最低賦分值。以後學生帶病上課,經報備後可以放入「白名單」直至病癒。
據介紹,該系統還能對老師上課的受歡迎程度進行比較,如A老師與B老師給同一班級上同樣的內容,如果數據顯示A老師課堂中學生高興值是幾百,而B老師課堂中學生高興值為數千,則表明B老師的課程學生更喜聞樂見。
「這個系統才試行不久,學校目前不以課堂大數據作為對學生、老師的考核與評價。更多是從中分析在學生學習、老師教學過程中,各種表情、行為對教學的影響,從而對教學的改進起到作用。從試行一個多月時間看,該系統已取得了正向效果。學生起初從不理解、感覺被監督,到如今慢慢接受,自覺改變課堂上的行為習慣。老師也會對課堂上學生的表情、行為進行分析,去考慮改變教學習慣,讓學生能更快樂地上課。」張冠超告訴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