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趙匯
長徵,中國歷史上不朽的豐碑。84年彈指一揮間,在血與火洗禮過的甘肅高臺大地上,依舊高高飄揚著長徵的旗幟。
7月底,甘肅省婦幼保健院一行到高臺縣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力量」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創新實踐活動。在「一段紅色之旅,一堂生動黨課,一場思想碰撞,一次戰略研討」中凝聚共識、把準航向,匯聚起讓黨和人民最放心、最託底的婦幼力量,走出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時代「長徵路」。
(一)
7月25日,站在莊嚴聳立的烈士紀念碑腳下,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青年醫師蔣瑛的思緒被自然而然地帶入到了紅軍長徵的歷史深處: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內,一張僅存的照片、一把珍貴的海螺號……一件件文物真實再現了革命先烈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
不久前,從馳援湖北抗疫戰場凱旋歸來的蔣瑛,剛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這天,她和來自醫院、醫聯體單位的60餘名醫務工作者一同追尋初心使命。
這是醫院在緊密醫聯體建設中用「一盤棋」奏響「大合唱」的又一探索。
「醫聯體重在聯『心』。此次活動定位於強示範、提內涵、促研究、建隊伍、重實戰,注重聯盟單位共同參與,熔鑄共同的價值觀,在鑄魂育人中真正形成合力、共同發展。」醫院運營管理部部長陳奕銘表示。
(二)
黑水河畔,祁連巍峨。犧牲於高臺的革命先烈轉眼已在此長眠84年。
「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才對得起當年犧牲的烈士。」全國綠化勞動模範柴在軍雖已脫下軍裝,但紅心不變。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他便向沙漠戈壁要綠色、要財富,終於培育出一系列沙漠適生的「黑色」農產品。
柴在軍的行動猶如一張大犁,翻開了沉寂的土地,更多高臺人致力農業高質量蛻變,將串串葡萄與冰川雪水化為老百姓脫貧奔小康路上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他們是高臺奮鬥者的代表,正是他們不斷叩問初心、守護初心,不斷堅守使命、擔當使命,扛起了時代重任,用改革發展的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續寫著時代夢想——駱駝鎮前進村刻著「精準扶貧」四個大字的石碑見證了一個個戈壁深處鄉村的華麗蝶變;南華鎮南岔村,一排排青磚灰瓦的徽式新房,敞開迎客的朱漆大門裡,村民臉上洋溢著勤勞致富的滿足和喜悅。
傾聽著一個個革命先輩、先鋒模範的初心,來自醫院十餘個科室的專家團隊心潮澎湃。他們一路傳播大健康理念,開展疑難重症會診、教學查房、健康宣教、醫療技術培訓,並為當地知識分子、勞動模範、脫貧致富帶頭人及優秀農民代表開展體檢義診,將先進理念和優質資源送到河西大地。
(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能為百姓做什麼?」年輕的醫師不斷問自己。
要為百姓幹點啥,先問百姓需要啥。30多名青年醫師走進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醫療機構、農業企業,傾聽群眾意見,開展了一場場「泥土味」十足的調研活動。
他們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列出大伙兒的「需求清單」——「新農合政策好,有病我們都敢看了。但要做大手術還是要到蘭州去,路上要用六七個小時。」「想讓專家們多來給娃娃做做生長評估、營養評估,你們能常來嗎?」「黑枸杞、黑番茄產品好、營養高但就是自己不會『吆喝』,有啥好辦法?」……
這種工作方法的創新變化源自7月24日在高臺縣衛生局,一場題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思考與實踐」》專題講座的舉辦。
「身在西北我們怎麼向高質量發展?」「究竟做什麼才能提升服務能力,增強老百姓健康獲得感?」面對高臺縣衛生系統負責人、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者的「發展之問」,作為連續多年領跑西部婦幼健康體系創新發展的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通過對當地健康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著力破解婦幼健康與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源源不斷輸送答案。
「我們認為,要推動公立醫院向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強化黨的宗旨在醫院發展中的導向作用,始終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要以『讓人民群眾滿意、讓黨和政府滿意、讓廣大員工滿意』作為檢驗醫院發展的成效。」院長仇傑說,「要在強健自身的同時,帶動區域婦幼保健體系共同發展,探索健康事業產業融合之路,提高人口健康保障能力,有力支撐健康甘肅建設。」
(四)
新長徵路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
「面對面」指導交流暢通了醫聯體間協作發展的渠道,更激勵著基層醫院管理者的幹勁。
「這些年,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的全力幫助指導下,我們剛剛通過了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省級覆審。哪個老百姓早晨醒來會關心醫院的大樓什麼樣?他們關心的是,能不能少花錢、看好病。我們醫院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就是抓住這些老百姓有獲得感的事兒。」找到了新思路的高臺縣婦幼保健院院長向興餘振奮不已。
「自古以來,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我們更應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做『頂天立地』面向未來的醫者。『頂天』就是要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創新工作。『立地』就是要有實現自己目標的路徑和方法。」為期兩天的活動結束後,蔣瑛在調研報告中寫下內心滾燙的話。
在紅色基因的感召下,對於怎樣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每位醫務工作者都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