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點讚,有夢想的「腦癱詩人」!

2020-12-20 騰訊網

對於普通人而言,災難也許是正常生活的終點,可對於「腦癱詩人」小亮來說,災難卻僅是他坎坷人生精彩的起點。

家住潮汕一個小鄉村的小亮今年24歲,他自幼就被發現患有腦癱,不僅說話吐字不清晰,而且無法獨自行走、雙手不能正常伸握。

腦癱讓小亮不能生活自理,他的生命從小就被局限在床上,但他並未因此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他雖從未踏入過校門,但通過爺爺教識和上網自學,他不僅會讀書寫字,還迷戀上了詩詞,甚至「自學成才」,創作了一本一萬餘字的詩集《大池詩詞集》,小亮也因此被稱為「腦癱詩人」。

小亮在《感懷》中曾寫到:「年年身困家中,失翼鳥囚似同。縱有才華難展,感懷夢想如空。」儘管有詩歌陪伴,但小亮也渴望能走出家門,真正做一個「心中有夢想,筆下有生活,眼中有風景」的人。

這些年來,雖然小亮也間斷地接受過康復治療,但效果並不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癱讓小亮的畸形姿勢越發嚴重,全身性的運動障礙也在不斷增加家人的照顧難度。

為進一步矯正肢體畸形、改善運動功能,提高小亮的個人生活能力,也讓他能更好地進行詩歌創作,2018年8月,在朋友的介紹下,小亮的家人帶小亮來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腦癱診療中心。

術前

我院腦癱診療中心二區副主任鄭炳鈴接診時,發現小亮完全不能獨自行走,雙手抓握能力也比較差,甚至不能清晰地說話吐字。通過檢查,鄭炳鈴發現小亮四肢肌張力異常增高、四肢畸形姿勢嚴重;雙側肱二、三頭肌腱反射異常亢進;尖足站立、內收肌和膕繩肌痙攣明顯、雙側膝、跟腱反射異常亢進。最終小亮被診斷為「混合型腦性癱瘓」。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鄭炳鈴為小亮制定了手術+康復一體化的治療方案。完善相關檢查及全面評估後,鄭炳鈴團隊於2018年8月為小亮實施腰段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簡稱SPR)。術後,小亮肌肉痙攣的症狀得到明顯緩解。經過8個月的間期系統康復訓練,鄭炳鈴在今年5月為小亮實施「雙側內收肌、膕繩肌、右側腓腸肌腱腹部松解術+石膏管型外固定術」。

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小亮也沒有丟下詩詞創作。剛做完手術時,他就在床上默作了「術後疼難語,吞聲心底間。人生何懼苦,堅忍總攻關。」

術後

經過手術和多次住院康復治療,目前小亮雙下肢肌肉痙攣的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雙下肢肌張力下降、運動功能明顯提高,他已經能夠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獨自行走。為此,小亮及家人都欣喜不已。小亮也用詩歌表達了自己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白衣天使,人間一景。細心服患,大愛於行。」「診斷言專業,解憂為患憂。治殘醫者德,助健萬家留」。

鄭炳鈴介紹,對於年齡較大、智力尚可的腦癱患者,腦癱外科治療與腦癱康復一體化的治療模式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改變。腦癱外科治療與腦癱康復一體化的治療模式,首先會採取神經性手術緩解患者肌張力障礙和肢體痙攣等,如SPR術、周圍神經選擇性切斷術(SPN);其次通過矯形手術矯正患者肢體畸形,如肌腱及軟組織手術;最後是骨性手術,如截骨、關節融合等。

目前小亮已經出院。因為有家人的愛護與支持,小亮的內心始終充滿了陽光,雖然身體殘疾,但他身殘志堅、不斷戰勝困難,所以他始終散發著璀璨的光芒。鄭炳鈴說,如果小亮能堅持接受康復訓練,對於手術能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對他日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

手術能解決肌張力高及畸形痙攣等問題,但如果沒有術後康復治療鞏固,效果不穩定;康復治療能解決力量、平衡及協調性等問題,但無法從根源上改變患者肌張力障礙、肢體痙攣等問題,而手術與康復結合相輔相成,能為腦癱患者帶來良好的治療效果,故國內腦癱治療界的專家也認為「無康復,不手術」。

專家介紹

鄭炳鈴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腦癱診療中心二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擅長:1.腦癱的規範化診治及綜合康複評估。2.腦癱多組合外科手術、成人肢體畸形矯形手術以及跟行足、拇外翻、平足症、馬蹄內翻足、膝內外翻、蹲伏步態、髖關節脫位、上肢垂腕旋前畸形、外固定支架等各種肢體畸形的手術矯正和二次翻修手術。3.對腦癱個性化治療、外科與康復一體化治療及精準肉毒毒素注射治療。

每年完成超過200臺腦癱及骨科相關手術和超100例精準肉毒毒素注射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廣大患者肯定和業內認可。

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及承擔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三項。經常應邀參加國家級、省級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

徐桂豪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腦癱診療中心主治醫師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主治醫師,學士學位。

畢業後從事創傷科、神經外科多年,熟悉創傷骨科常見疾病及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的診療工作,發表相關論文3篇,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近年來對於腦癱患者的診治、分型及外科治療有較深的認識,能夠按照個性化治療給予現代康復、傳統康復、藥物治療、中藥治療、特殊教育等綜合治療。

相關焦點

  • 東營腦癱詩人範東明 右腳敲出夢想詩集《左岸之貝》
    1978年出生於東營區史口鎮範家村一家普通農戶的範東明,7個月大時,被診斷為先天性腦癱。四肢殘疾,無法說話,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他的生命從此局限於床上。從未入過校門的範東明,在13歲的時候得到了一本《新華字典》,在父親的指導下,他開始識字讀書,並用稍微靈活的右腳夾著鉛筆練習寫字。「鉛筆夾不住,不斷掉下來,再夾上,接著寫。」
  • 天道酬勤,腦癱少年高考623分:有夢想,誰都會了不起
    這位逆風飛揚的少年就是姚俊鵬,一個在襁褓中就被確認為腦癱的孩子,他究竟是如何取得這樣優異成績的呢?腦癱給他帶來的最大不便就是肢體僵硬、行動受限。但是他從不叫苦,每天堅持苦練。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他雖然行動不便,但卻愛好廣泛。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他瘋狂地喜歡上了計算機,他苦心鑽研,還獲得全國信息學競賽NOIP一等獎。
  • 腦癱考生考598分 腦癱患者也出過詩人博士等名人的
    6月24日,長春腦癱考生考598分把高考黨們都驚呆了,這樣的都是腦癱,那考不上的自己是不是腦殘了?腦癱考生是如何考上一本的分數線的呢?其實腦癱不是弱智,腦癱患者也出過詩人、博士等名人的。  什麼是腦癱?
  • 【圖片故事】鄉村腦癱詩人餘秀華 (7/7)
    【圖片故事】鄉村腦癱詩人餘秀華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寫了16年詩的湖北詩人餘秀華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名人,她的作品行文質樸、感情濃烈,在微信圈中被反覆傳遞,迅速被人熟知與談論。過人的文字天賦、加身體殘疾,更使餘秀華和她的詩歌成了熱門話題。餘秀華是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村民,出生於1976年,出生時因為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
  • 10年傾力腦癱孩子 河南「好父親」獲點讚(圖)
    11日,河南省開封縣楊樓村農民馬磊面對記者給出了他的答案。為兩個腦癱孩子看病的10年間,讓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窮得僅剩下3間磚瓦房,3月8日一場大火,又輕易地奪走了馬磊全家唯一的棲身之所,但他傾力為腦癱孩子治病的初衷不改,他也因此成為網友眼中的「好父親」,獲得網友點讚。  作為父親,得對孩子負責  11日,記者來到開封縣楊樓村馬磊家。
  • 腦癱女詩人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讀你
    徐建國是荊州著名的棋手,在他看來餘秀華的象棋水平在縣級可以排到前十。他說她下棋「犀利、靈活有力量」,喜歡進攻,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勢,「棋風和她文風一樣」。  腦癱者的遠方  「這個身體,把我在人間馱了38年了,相依為命,相互憎恨。」她不得不接受身體的缺陷。  在詩裡,她說「說出身體的殘缺如牙齒說牙痛一樣多餘」。
  • 為他點讚!19歲腦癱少年高考623分,超理科一本線108分
    自高考結束以來,全國各地陸陸續續的公布高考成績,有的同學看到自己的成績很是激動,也有的同學看到自己的成績忍不住哭了,心裡告訴自己12年的寒窗苦讀到了今天,終於有個美好的結果,對家人、對自己、有個美好的交代,12年的寒窗苦讀真的不容易。近期一則有關高考成績的消息上了熱搜,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腦癱小夥畫作遠銷歐洲各地,是什麼支撐他自強不息?
    腦癱小夥畫作遠銷歐洲各地,是什麼支撐他自強不息?「這句話出腦癱小夥孫國棟之口,而他的事跡早已引起網上的熱議。孫國棟來自山東濟南,由於出生時缺氧導致了腦癱,因為喜歡繪畫,勤學苦練之後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師,在國內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不僅如此,他創作的不少作品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往義大利、威尼斯等國家和地區。
  • 腦癱詩人餘秀華,成名後怒甩丈夫,離婚後為表白李健寫四首情詩
    像是今天要說的這位餘秀華,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詩人,雖然她是一位腦癱患者,但是她的詩詞卻異常的受歡迎,但是在成名之後的餘秀華卻備受爭議,而且還公開表白著名歌手李健。餘秀華1976年出生於湖北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出生的時候餘秀華就備受折磨,患有嚴重的腦癱,相比於其他的健康的小孩子,餘秀華的成長經歷讓許多人們為之動容,但是上帝給她關上一個門,便會給她開出一扇窗。
  • 19歲腦癱少年623分被中國藥大錄取,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據了解,腦癱,並不是弱智的代名詞,它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有可能會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由於身體原因,姚俊鵬的父母為其申請延長了考試時長,每科都多了30%的時間。高考時,姚俊鵬第一次在考試中寫完了語文作文,考了111分。
  • 開屏·人物|昆明獲獎「腦癱詩人」:身體被禁錮,但心裡流淌著歌
    他的詩歌獲第十六屆滇池文學獎年度最佳詩歌獎,然而雲南省內外的詩人在此之前基本都不知道他是誰。著名詩人劉年、張遠倫、張二棍等看了他的詩歌后紛紛給予高度評價甚至發出驚嘆,「大巧若拙、舉重若輕」「頗得自然的神性和日常的神性」「三言兩語,平地起風雷」。他平靜、低調而又特別陽光,很難想像他是一名腦癱患者。
  • 腦癱少年623分!天才總出現在腦癱患者中?腦癱與智商真的掛鈎?
    腦癱的主要表現為運動殘疾,即以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而不是智力低下。而導致腦癱的原因有很多,只要是腦部中任何一處的病變造成的肢體,智力的殘疾都統稱為腦癱。在腦癱患者中確實有2/3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剩下的1/3的人甚至還有人的智力完全正常。所以腦癱≠智力障礙。
  • 與龐貝病,腦癱作戰的少年們——努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龐貝病的王唯佳,體力是他考場上最大的敵人。龐貝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主要表現有四肢無力,經常伴有呼吸困難症發生。(此類病尚缺乏特效治療)。即便如此,備考期間,他每天6點30到教室,9點40回宿舍,洗漱後,學習到11點,除了午睡,吃飯,每天大概有13個小時用於學習。考場上,別人拼的是智力,他拼的是體力。
  • 高考623分的腦癱少年,被許可馨母校錄取,勵志少年打臉許可馨
    高考623分的腦癱少年,被許可馨母校錄取,勵志少年打臉許可馨安徽19歲腦癱少年姚俊鵬參加今年高考取得了623分的好成績,超過安徽本一線108分,這位勵志的後浪,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點讚。現在,姚俊鵬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他以高分被中國藥科大學英語專業錄取,和許可馨成了校友。
  • 「腦癱詩人」餘秀華,給馮小剛寫情詩,通篇只有4字:不打誑語
    而更多的,是為家裡而選擇活下去。很多人會認為,殘疾人活下去就是貪生怕死,殊不知選擇活下去,才是最需要勇氣的。世界對殘疾人並不友好,殘疾人大多是先天性的,他們生理和肢體的缺陷,讓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閒言碎語中。
  • 【夜讀】被嘲笑過的夢想,總有一天會讓你閃閃發光
    他的目標院校叫做常熟師專,從當時的情況看,似乎相當的遙不可及。他回到農村老家,一邊幹農活,一邊在光線微弱的煤油燈下繼續複習,又參加了下一年的高考。這次的成績有所提升,距離常熟師專的錄取線,卻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裡人開始嘲笑他不自量力,當面喊他「大學生」。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幹農活,為父母分憂,而他,卻像個廢人一樣,整天只知道讀書。
  • 稱我腦癱詩人我不難過
    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餘秀華從2009年開始寫詩,主題多關於她的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  不過,餘秀華對自己的走紅並不是特別敏感,對於蝸居鄉村的她來說,詩歌是一種個人的書寫,「我愛詩歌,從來不指望它帶給我什麼。」寫詩因為「不會打麻將」  「一切關於詩歌的表白都多餘,它是我最深切的需要。」
  •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獨臂女孩、腦癱男孩先後被名校錄取
    桂子山下的華中師範大學無獨有偶,在安徽蕪湖,有一個腦癱男孩叫姚俊鵬,其一歲時就被確診腦癱,從此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正常走路、寫字和說話,甚至在其上學時,還需要父親親自把他送到座位旁。「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難以向外人訴說的艱辛。從司馬遷忍受宮刑依舊筆耕不輟撰寫《史記》,再到越王勾踐背負國讎家恨臥薪嘗膽終復國,再到李欣雨、姚俊鵬,堅持的品質始終熠熠生輝。可能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只看到了「獨臂女孩」、「腦癱男孩」的成功,看到了他們的鮮花和掌聲。
  • 賣藝養活自己的腦癱男孩,學崑曲的願望實現了
    陝西西安有一個腦癱男孩名叫郭家源,他自立自強,靠舞蹈養活自己,最近,這個男孩再一次引發關注,連人民日報也為他點讚。郭家源說:「母親懷我的時候,情況不太好,導致我生下來就是腦癱。」初中畢業後沒法再繼續讀書,一次找工作的經歷讓他開始在愛好上下起了功夫。郭家源說:「我去應聘,他就說去去,趕緊出去,我這裡不需要,我走出去的時候,他說你長樣子還出來找工作,簡直是出來嚇人來了,這就是一個轉折點。」
  • 寶寶腦癱都有哪些前兆?如果寶寶有這4點,趕緊給他治療
    這其中就有腦癱這種病症,如何能判斷腦癱前兆呢?1.餵奶困難,不會哭笑餵奶困難和不愛吃飯是兩回事。一般來說,新生兒即使不愛吃,但是吃奶時是很有力的。然而,餵奶困難的孩子表現為嘴部無吸力,有的甚至出現吞咽乏力的症狀。若這類孩子同時伴隨著4.5個月了都不會哭笑,那孩子可能出現智力和神經的雙重問題,可能是腦癱症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