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賀歲檔的這一針強心劑,終究要靠老炮兒。
《葉問》系列第四部完結篇,詠春拳打美國海軍陸戰隊,向世界證明中國功夫,葉師父完美謝幕。
但要問我對哪場大戰念念不忘,那一定是葉問和唐人街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的詠春對戰太極。
古色古香的中式客廳裡,葉問的詠春唯快不破,萬宗華的太極卻能以柔克剛。袁八爺的武打設計力道與美感兼具,甄子丹的「快」和「吳樾」的穩相得益彰,達成了一種完美的制衡。
更難得的是,這是華語功夫片中唯一的一次單手PK。太極大戰詠春,兇險中亦有謙謙君子之道。
相比後面葉問和美國大兵的終極一戰,但這場中國兩大門派的切磋更顯意蘊悠長。在功夫片式微的今天,恐怕也只有甄子丹和吳樾,才能完成這最勢均力敵、最具東方氣韻的對陣。
萬宗華的扮演者吳樾言簡意賅,說這場拍了10天的大戰,需要將之前的經驗打碎再重組——
可以說除了葉問,《葉問4》中最具變化,也最經得起琢磨的角色,便是這位太極大師——萬宗華。
他有光鮮的面子,唐人街有頭有臉的人物,太極拳獨步天下,固守中國文化和功夫,在舊金山的一方天地裡維護著中國人的尊嚴。
他也有隱忍的裡子,雖然祖輩就已經移民美國,但黃皮膚黑眼睛的外貌,讓他依舊在白人社會承受著各種壓力,平衡關係,謹言慎行,他的人生如履薄冰。
萬宗華以武道要求自己,學武不為打架。他也必須遵循美國社會的規則,對於葉問這樣執拗的「闖入者」,他強調「你不在這裡生活,你不了解這裡的生存法則」。他不允許有人破壞規則,不允許自己經營多年的平衡被打破。
儒雅、正直,卻隱忍、圓滑,這些矛盾的特質集合在一起,無疑對表演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不得不說,吳樾就是詮釋萬宗華最好的人選,沒有之一。
總有人評價吳樾眉宇間的英氣,此前演壞人總有那麼點不令人信服,而眼前這位太極宗師氣場全開,不怒自威,演員和角色高度的契合,首先就讓觀眾信了。
吳樾研習太極拳多年,曾經在很多節目中表演。五歲開始習武,十幾歲就成為武英級運動員的他,更曾兩度獲得八極拳的全國冠軍。
太極的柔韌加之八極拳的剛猛,像極了影片中的萬宗華,剛柔並濟,攻防自如。
但若只是氣質吻合,功夫了得,就以為吳樾和萬宗華之間毫無距離,便是對「演員」二字最大的誤解。演員每出演一個角色,都是「再造人」的堅信過程。單單是準備動作戲,吳樾就十分講究:
我參考了李連杰的《太極張三丰》和吳京的《太極宗師》,也請教了我的師父。最後在拍攝中採用的是有攻擊性的太極拳,跟大家印象中的太極拳不太一樣。
這場不到兩分鐘的武戲拍了10天,可以想見其中的艱辛。但習慣了在片場吃苦甚至受傷的吳樾,對此輕描淡寫,「我做了一些功課……」
《葉問4》的最大意義已經不是打贏了一場硬仗,而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武術的力量,以及下一代中國武者的傳承。
萬宗華和中國千千萬萬的老父親一樣,希望女兒平安,不希望她在外面惹事,因此「忍」一度是他的人生哲學。直到他意識到一味地忍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時,女兒的反抗精神才突然感召了他,他最終「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
這是那個特定時代,一位中國式父親的心路歷程。
吳樾精準表現人物的變化,面對女兒他眼中有柔情流過;面對強敵,他即便重傷也毫無懼色;面對葉問,他從不喜歡到惺惺相惜,再到攜手抗敵。
這最樸素的俠義精神,是這個角色最迷人的地方。
演員的演技勝在細節,吳樾的萬宗華在扶起下跪的女兒時,眼中是苛責和疼愛。前後面對洋人的挑釁,他的神態也截然不同,最終的「我跟你打」迸發出千斤力道,喊出了錚錚鐵骨。
憑著這樣的「演技」和「武技」,吳樾呈現了角色的光輝,萬會長底色善良,勇於擔當,雖不完美,但一直自律自省。即便獨闖軍營最終悽涼敗北,仍擔得起「宗師」二字。
這樣的萬師父,太難忘了。
如果沒有吳樾此前的豐富經歷,也就沒有萬師父。
作為娛樂圈中的「寶藏」,吳樾身上有太多看似不關聯的頭銜,恰恰彰顯著他的厲害。
自幼習武,拿下全國冠軍後,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戲,最終以專業第一的成績進入國家話劇院工作。也曾是脫口秀主持人,近些年還成了出品人、製片人……
但打拼多年,吳樾對自己的終極定義仍是「演員」,「武打明星」只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動作演員,還是所謂的文戲演員,歸根結底都是演員,武術只能是演員的一個特長,最重要的還是演戲。
身為演員,吳樾也曾為沒有爆紅而著急過,但現在早已能安下心來,在片場認真對待角色,回家認真看幾本書。
他是特殊的,也是通透的。
他會收起拳腳,推掉數個影視劇,走上話劇《大宅門》的舞臺。那時,他成了繼陳寶國和劉威之後的第三任「白景琦」,與雷恪生、劉佩琦同臺,他不僅不輸陣,還贏得滿堂彩。
當很多人驚訝於「吳樾竟然是這樣的老戲骨」時,他只是笑說:「其實我是一名話劇演員,心裡有一個話劇夢。」
他想做就做,當年看《葉問》變身小影迷——
為了過把戲癮直接嚮導演毛遂自薦,哪怕等上很多年。出演《葉問4》,就是他和導演葉偉信請纓,一等就是10年。
在吳樾身上,體現著男人的風骨,武者的修為。他謙遜而努力,葉偉信和洪金寶在與他合作《殺破狼·貪狼》之後,都與之續訂新片。
在《葉問4》的澳門首映式上,甄子丹擺出詠春經典的起手式,吳樾則把一隻手背在身後,擺出了太極拳的"掤"式。
行家都知道,太極中的這個招式除了還原片中兩人單手對戰的橋段,另外借"掤"同"捧"的喻意,有暗示綠葉捧紅花的自謙,同時也有尊敬甄子丹,並向詠春致敬的多重味道。
片中的角色負重前行,生活中的吳樾卻可以輕鬆上陣。「我不認為功夫片已經走到末路了,我還是懷著希望等待好作品。」
閒時他練功練書法,下廚給老婆女兒做飯,工作時又能變身拼命三郎。這樣的「淡然」和「專注」和諧共處,都是歲月饋贈的禮物。
那些年喝過的雞湯說:志在山頂的人,不會貪念山腰的風景。但一邊貪戀風景一邊努力前行的人,是不是更解人生況味,更值得我們去點讚呢?
太極拳含蓄內斂、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至高境界,何嘗不是人生法則,一招一式,徐徐急急,也踏踏實實。
那是萬宗華,也是吳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