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洲的珠穆朗瑪峰
喜瑪拉雅山脈的主峰,地球上第一高峰。新高程為8844.43米。地處中尼邊界東段,北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定曰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藏語名稱:Chomolungma,意為「神女第三」;尼泊爾名稱:Sagarmatha,意為「天空之神」;西方稱呼:Everest。
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異常複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 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公裡,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2.歐洲的厄爾布魯士山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Elbrus)山,海拔5642米,位於北緯43度21分、東經42度26分,在歐、亞兩洲交界處的俄羅斯和喬治亞邊界的高加索地區。
厄爾布魯士所處的大高加索山脈,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1200米以下為闊葉林;1200~2200米為針葉林;2200~3000米為亞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為高山冰雪帶。周圍有77大小條冰川,總面積達140平方公裡。冰川末端溢出的溶水,形成了周圍數以百計的溪流。由於氣候和地理的因素,厄爾布魯士山多發雪崩和雷暴,攀登季節通常在6月到8月。
3.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
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Aconcagua),海拔6964米,位於南緯32度39分、西經70度01分,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在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門多薩省的西北端。
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公元1897年,人類首次登上阿空加瓜峰,考察證實它由火山巖構成,山形呈圓錐形,山頂有凹下的火山口,是座典型的火山。經查閱有關該地區火山噴發的資料,沒有發現它在有人後還重新爆發過,因而它便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高的死火山。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從屬於世界的兩大山系帶之一的「環太平洋山系帶」。它北起美國的阿拉斯加,沿北美、南美大陸西境直達阿根廷的火地島,南北長達15000公裡。這條山系由北美的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馬德雷山脈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脈組成。它的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氣候-生物帶,形成多種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大陸西部,全長9000公裡,幾乎是喜馬拉雅山脈的3倍半。它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這條山脈既高又陡,平均海拔3900米,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就有海拔6964米的西半球最高峰「阿空加瓜」。
4.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峰位於東非高原,地處坦尚尼亞的東北部,鄰近肯亞邊境,是一座直徑約80公裡的孤立死火山群,其最高峰基博峰為一火山錐,海拔5895米,為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式山脈,曾被當做非洲獨立與自由的象徵,是非洲的驕傲。峰頂終年積雪,形成赤道雪山奇觀。斯瓦希裡語「吉力馬札羅」意即「閃亮的山」或「明亮美麗的山」。
5.大洋洲的科修斯科山
科修斯科山在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是澳大利亞山脈的最高峰,亦為大洋洲的最高點。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由花崗巖構成;頂部冬季有積雪,並有古冰川遺蹟;海拔1700米以下多森林,以上為夏季牧場。
6.北美洲的麥金利峰
麥金利峰海拔高度6500多米,是北美第一高峰。與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相比差很多,但麥金利峰是從海拔幾百米的平原上隆起,相對高度6000多米;而珠穆朗瑪是從海拔4-5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拔起的,相對高度4000多米。所以麥金利峰據稱是世界上相對高度最高的山峰。
7.南極洲的文森峰
文森峰(Vinson Massif),海拔4897米,是南極洲最高峰。位於南緯78度35分、西經85度25分,位於西南極洲,是南極大陸埃爾沃斯山脈的主峰。
西南極洲多火山,僅瑪麗•伯德地就有30多座。南極半島附近的島嶼多數由黑色火成巖構成,怪石嶙剛,奇峰突兀,氣度非凡。西南極洲的絕大部分地區的基巖表面的海平面以下,即冰蓋下面的陸地實際比海平面要低,有的地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文森峰山勢險峻,且大部分終年被冰雪覆蓋,交通困難,夏季氣溫在零下40度左右,被稱為「死亡地帶」。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