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陸地上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面積是荒漠化地區,其中又有20%左右的是沙漠地貌。沙漠地區的典型特徵就是地表被細沙所覆蓋,這些細沙是地表巖石長期受風力侵蝕、重力分選和堆積形成。從氣候特徵上看,沙漠地區乾旱少雨,蒸發量旺盛,從而造成地表植被覆蓋度非常低下。
從沙漠的形成原因看,降雨稀少是主因,那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按理說水汽應該很充沛,怎麼在西部還分布有大面積的沙漠呢?
我們從世界沙漠圖可以看出,沙漠的分布有三個主要的特點,一個是深居內陸,距離海洋較遠,從海洋過來的水汽很難到達這裡,因此降雨稀少,易於形成沙漠,比如我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中亞地區的卡拉庫姆沙漠等。
另一個特點就是集中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區域,這裡常年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高壓脊移動到陸地上時,盛行下沉氣流,降水比較稀少,也易於形成沙漠,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西部沙漠等。由此可見,澳大利亞西部出現沙漠的主要原因還是受氣候帶的影響,具體就是副熱帶高壓的控制。
第三個特點就是分布在沿海地區盛行西風的背風坡,在焚風作用下,雖然距離海岸很短,但水汽很難在背風坡帶來降水,和迎風坡降水充沛有天壤之別,這裡氣候比較乾旱,也會形成沙漠,比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沙漠。
除了剛才說的氣候帶的影響之外,澳大利亞的地勢特徵也影響了西部地區的降雨情況。澳大利亞根據地勢可分為三個部分,西部為寬闊平坦的高原;中部是平原區,被稱為「大自流盆地」;東部是山地,被稱為大分水嶺地區。東西兩頭較高、中間低洼是澳大利亞地勢的總體特徵。西部高原是由古老的巖層構成,確切的說是準平原臺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但是面積廣闊,達到500萬平方米。而東部山地對於來自太平洋的東南信風阻擋作用非常明顯,隨信風而來的水汽很難穿越山地、中部平原達到西部地區。
因此,在氣候帶和地勢因素的雙重影響下,澳大利亞西部地區降雨量非常稀少,形成了佔其國土面積44%左右的澳大利亞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