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容成透皮給藥技術應用新場景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日訊(記者 周明陽)透皮給藥(TDDS: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是繼口服、注射之外的第三種用藥方式,指通過皮膚,利用藥物性質和物理化學方法,促使藥物以一定的速率透過皮膚、進入人體產生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透皮給藥技術在醫療領域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在醫學護膚、醫學美容等領域,以微針為代表的透皮給藥技術更是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透皮給藥優勢明顯促滲方法是應用難點 

  相比傳統的口服和注射給藥方式,透皮給藥具有無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避免毒副作用、避免藥物首過效應和胃腸道滅活、降低毒副作用反應、依從性好等優勢,安全性更有保障,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多個國家已經成為主流劑型之一,用來提高藥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在我國,2018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在生物醫學工程產業領域,「透皮和黏膜給藥製劑新劑型工藝技術基礎研究」被列入重點產品和服務。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的報告,全球透皮給藥系統市場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814億美元。

  由於皮膚角質層對藥物透皮吸收的屏障作用,大多數藥物,即便是一些劑量低、療效高的藥物,其透皮速率和滲透量也難以滿足治療的需求,這是開發透皮給藥製劑的重大障礙。因此,透皮給藥系統的促滲方法成為行業內研究的焦點。目前常用的促滲方法包括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和藥劑方法。相較化學和藥劑學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行業專家開始著手研究促進藥物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

  據專家介紹,物理促滲方法可以通過控制外部力量,達到精密控制經皮吸收的目的,及時有效地擴大了可用於透皮給藥的藥物範圍,特別是蛋白質類和肽類藥物,由此誕生出許多新型促滲技術,其中包括離子導入、電穿孔、超聲導入、微針等。

  透皮給藥具有的獨特優勢吸引了世界上許多大型製藥企業和醫療器械公司,他們採用微針、貼劑、超聲和雷射等技術研發給藥系統,在疾病治療方面主要針對疼痛、關節炎症、激素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邁蘭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透皮給藥系統生產商,致力於設計、開發和製造高品質創新型透皮給藥系統,即通過皮膚遞送藥物的粘合劑貼劑,可治療多種疾病;成立於2001年的葡萄牙公司LaserLeap Technologies,將研究了20年的雷射和超聲波技術與創新材料相結合,推出了一套雷射透皮給藥系統;諾華公司2015年推出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透皮貼劑;美國Prometheon Pharma公司的NoPricks無針胰島素貼片,用一種無針多日基礎貼劑替代糖尿病患者以往的針頭注射;日本久光製藥的OTC鎮痛產品Salonpas針對關節痛、肩頸痛;2016年成立的加拿大公司Avro Life Science正在開發一種獨特的透皮貼片,用於兒科遞送抗組胺藥……

  透皮給藥成「家庭醫美」新突破口 

  儘管優勢明顯,透皮給藥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皮膚是人體天然的屏障,大部分的藥物均難以足量地透過這道屏障,所以透皮給藥不太適合劑量大的藥物。相比醫療領域,美容健康、醫學美容等需要小劑量給藥的行業成為透皮給藥技術的新市場。

  微針是透皮給藥技術物理促滲方法的一種,其長度在幾百微米到幾毫米不等,可以恰好穿過皮膚角質層又不觸及痛覺神經,在促進藥物滲透的同時又不引起痛感和皮膚損傷。具有給藥意義的裝置是微針陣列,即許多微針以陣列的方式排列在給藥載體上。通過「微針透皮給藥技術」,可以將藥品以微針陣列的方式注入皮膚,實現定向、定量給藥的目的,藥物的劑量穩定且可控制。

  截至目前,微針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到頸椎疲勞貼劑、肌肉鎮痛貼劑、退熱貼劑、護膚面膜等產品中,並走入市場。其中由日本考思美德製藥株式會社(以下簡稱COSMED)2012年研發出的「無創可溶玻尿酸微針貼」等產品,成為將醫學技術與美容護膚有機結合的成功典範。

  COSMED是一家致力於開發透皮吸收型藥品、化妝品、黏著性素材以及基礎研究裝置的專業公司,多年來在可溶性微針的臨床應用、糖尿病治療、新型流感疫苗、醫療美容等多領域展開研究,獲得40多項國際專利授權。COSMED最早研發的微針透皮給藥技術主要用於胰島素注射領域,2008年,COSMED將「微針透皮給藥技術」應用於護膚品中,並在美容領域取得了理想的護膚效果。

  2017年,中國百洋醫藥集團和COSMED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引進COSMED可溶微針貼,該產品也成為唯一獲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進口的可溶微針護膚產品。百洋醫美總經理李鎮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何能夠在無創的情況下,使大分子的成分更好地為皮膚所吸收,是醫學界和科研界廣為關注的話題。可溶微針能夠把大分子的材料做成能夠被皮膚所吸收的針狀,貼到皮膚上後能夠很快地被皮膚的水分所溶解,把成分靶向型的、精準地導入到皮膚裡去。

  李鎮宇表示,對於專業醫美,現在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已經很高,但專業醫美普遍價格偏高,醫美機構的質量、醫生資質也參差不齊。「我們現在所主導的是家用醫美或者叫『輕醫美』的模式,消費者可以在家自行操作,實現媲美專業級醫美的效果。」李鎮宇介紹,目前從COSMED公司引進的可溶微針貼主要針對眼部,解決眼周肌膚的皺紋和補水問題。未來公司還將引進生發、祛斑等更多功效的微針產品,使透皮給藥技術的成果惠及更廣闊的消費群體。

(責任編輯:朱國旺)

相關焦點

  • 36氪新風向 | 「透皮貼劑」替代「吃藥」成全球新焦點,百億藍海...
    這類玩家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各自的核心技術。透皮給藥技術在美國、日本、歐洲已經獲得了較快發展,原研藥基本來自以上國家。中國市場起步較晚,國內玩家以改良藥、仿製藥為主。參與透皮給藥玩家,有一部分是大型藥企,藥企或是開拓相關研發管線,或是收購透皮給藥公司;另一部分是初創公司,它們通常獲得了融資,一定的融資才足以支撐它們的技術研發。
  • 智能場景:對話機器人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03VIEWPOINT「多元應用」:多場景適用,提供優質服務—數位化工具之一的醫學對話機器人是藥企與醫生或患者進行雙向訴求交流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火石數智Chatbot醫學對話機器人更是智能化的醫學內容載體,為「懂醫學」、「會聊天」、 「秒回復」和「自學習」的新醫學價值傳遞方式。特別是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有「虛擬助手」之稱的醫學對話機器人被提及的頻次更高。比如,診療機器人的不接觸式、面對面溝通,降低了醫患交叉感染的風險,也提高了院內專家會診的效率,節約了醫療資源。
  • 中科微針「無痛經皮給藥技術」亮相北京雙創周——祛斑、去皺迎來...
    本次展覽以「匯聚雙創活力,澎湃發展動力」為主題,呈現一批具有北京水平的高精尖硬科技項目,突出最新技術突破、體現硬科技雙創成果。現場匯集308項參展項目、300餘家參展企業,重點展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集成電路和醫藥健康等高精尖領域產業領軍企業和創新產品,彰顯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撐引領作用。
  • 4D醫學成像技術或在渝應用
    李偉生介紹,4D醫學成像技術可以動態反映器官機能變化。你聽說過4D電影,可你聽說過4D醫療嗎?4月11日,重慶晚報記者從雲博會雲計算時代的大數據智能處理分論壇上獲悉,由重慶郵電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發的4D醫學成像技術,有望率先在我市醫院應用。
  • UVC半導體:新一代消毒殺菌技術,應用場景廣泛
    來自消費終端的市場信息反饋,隨著消費者對紫外殺菌消毒產品的理解不斷加深, 消費者需求也正催生出更多 UVC 半導體的應用場景,比如母嬰消毒器、電梯扶手殺菌機、 空氣淨化器、掃地機器人等。未來 UVC 半導體市場將具備超大的增長潛力,OFweek 預計 2022 年 UVC 半導體將佔據 UV LED 的 70%市場份額。
  • 給藥方式變化 藥物貼劑市場機會高漲
    中國機會藥物貼劑,醫學通用名為透皮吸收技術。為口服、注射之外的第三種給藥途徑。透皮吸收的一個特點是,企業們不會單獨為某一個透皮吸收製劑(下稱貼劑)來開發新成分,只是對既有成分增加它的療效,減少副作用。其實是在既定成分藥品基礎上的一種創新。
  • 4D醫學成像技術有望率先在重慶應用
    由重慶郵電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發的4D醫學成像技術,有望率先在我市醫院應用。    4D醫療成像技術究竟是什麼,能夠達到怎樣的效果?昨日,、記者來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重點實驗室,採訪該項目負責人——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李偉生教授。
  • 智能技術在視聽場景中的應用
    相較於文字,聲音和視頻是感官更加豐富的傳播媒介。 自動化音樂製作的原理即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神經網絡深度學習,訓練出大量不同類型的歌曲並建立資料庫,通過程序開發,在若干歌曲中截取某一段音頻,對旋律及和聲進行解構並重新組合產生新旋律。自動化音樂製作是音樂與科技碰撞的結果,代碼與音符齊飛產生出另類的美感。
  • 依託行業領先的脂質體透皮吸收技術 光希視黃醇精華液成就國貨新驕傲
    更別提搭載光希行業領先的脂質體透皮吸收技術(又稱USL納米微球遞送系統),讓吸收效果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一瓶多效、極簡護膚。產品製備成本真的不低,企業也不能賠本賺吆喝不是?光希的性價比已經很高,街邊只賣百八十元的產品,你敢用嗎?那麼多光希的鐵粉又不是傻子,買一瓶值不值,可以問他們嘛。  光希視黃醇細膚精華液作為企業創造口碑的主力產品,由內而外都是真材實料,傾注了研發人員的心血和期望。
  • ...北京發布新能源新技術創新應用場景及項目儲備庫研究比選公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3月20日,北京發改委發布新能源新技術創新應用場景及項目儲備庫研究比選公告,其申報背景及必要性為:新能源技術應用具有分散範圍廣、適用場景多、利於多能耦合與綜合應用的典型特點。
  • 人工智慧的十大主要應用場景
    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人工智慧的一些主要應用場景。 1. 無人駕駛 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汽車的一種,也稱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以 計算機 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控制器來實現無人駕駛。無人駕駛中涉及的技術包含多個方面,例如計算機視覺、自動控制技術等。
  • HDC | 技術論壇:華為應用市場快應用2.0來了,助力開發者應用全場景...
    華為應用市場平臺產品負責人提出願景:「隨著5G的全面部署,AI技術的發展,更多的設備將連接到網絡中,由此衍生出的大量細分場景和市場機遇,亟待我們與開發者、合作夥伴、消費者共同去豐富和想像,讓物理世界更便捷、讓數字世界更智能。華為應用市場AppGallery Connect希望與廣大開發者共同打造全場景智慧化生態,為用戶帶來更多的創新產品。成就創新,編寫未來,共贏新時代。」
  • 質譜大咖新秀齊匯聚 你想了解的質譜新技術新應用都在這場會議中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聯合美國華人質譜學會(CASMS),同時在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中國質譜學會)的大力支持下,在12月7-11日舉辦「第十一屆質譜網絡會議(iCMS 2020)」,會議分設質譜新技術新方法專場、美國華人質譜學會專場、質譜在食品分析的應用新進展、質譜在環境分析的應用新進展、質譜在藥物分析的應用新進展、質譜在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應用新進展等專場,聚焦質譜技術最新成果
  • 人工智慧核心核心技術及應用場景
    導讀:我國《人工智慧標準化白皮書(2018年)》中也給出了人工智慧的定義:「人工智慧是利用數字計算機或者由數字計算機控制的機器,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的智能,感知環境、獲取知識並使用知識獲得最佳結果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系統。」
  • 張伯科博士歸國 為解決世界痛風難題再做新貢獻
    這四十年間,中國發展日新月異,如果說網際網路應用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頭,我希望在製藥領域,中國也能佔領精準醫療全球技術制高點,引領世界發展。」解決世界性痛風難題,精準醫療迎來顛覆性變革懷揣著「引領中國精準醫療新時代,服務全球疾病診療一體化」的初心,2012年張伯科博士受時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親自邀約回國,給我們國家帶回了一項全球頂尖技術——納米透皮技術(MLNTD)。
  • 「透皮好吸收」才是護膚根本 BM肌活用「生物促滲」引領新賽道
    著眼於此,作為華熙生物旗下定位於生物科技+年輕態的品牌BM肌活,從成立之初便以以追求安全有效的護膚效果為出發點,專注優化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度。  BM肌活依託華熙生物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平臺,基於華熙生物酶切法生產寡聚透明質酸專利技術,研發出BM肌活品牌特有的T-HA技術,可以在不破壞肌膚屏障的基礎上,促進有效成分滲透到達肌膚深層,溫和釋放有效成分,幫助肌膚有效吸收,真正發揮其成分功效。
  • 現代信息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及展望
    現代信息技術經過高速發展,延伸出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領域,這些新技術正在改變各行業的生產方式,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來源。醫療行業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傳統產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滲透和普及,各產業主體(醫院、藥企、藥品器械分銷商、和患者)都將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 什麼是太赫茲技術?它有哪些解決方案及應用場景?
    5G時代,大家都在談論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醫療、智能電網以及智能製造這些大家已經比較熟知或是非常了解的技術及應用,那麼還有那些正在探討當中的技術呢?太赫茲便是其中之一。
  • 圖像識別技術落地 探索應用場景
    根據平安證券的《通信行業人工智慧圖像識別專題報告》,圖像識別分為生物識別、物體與場景識別和視頻識別。據估算,到2020年,生物識別技術市場規模將達到250億美元,5年內年均增速約14%。其中,人臉識別增速最快,將從2015年的9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24億美元。       在各式的場景應用中,當下以人臉識別最為普遍,並且機器已經高於人類的識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