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嶽西縣技工學校、定點培訓機構、相關企業:
現將《嶽西縣2020年技能脫貧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新技工系統培養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嶽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嶽西縣財政局
2020年5月18日
嶽西縣2020年技能脫貧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新技工系統培養實施辦法
為推進技工強縣建設,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步伐,根據省、市民生工作要求,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技能脫貧培訓
(一)目標任務
2020年8月31日前,全縣組織實施技能脫貧培訓320人次,每個培訓班期的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
(二)培訓對象
16周歲到65周歲有勞動能力和就業創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勞動力(以下簡稱「貧困勞動者」),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各類培訓補貼最多 3 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複享受。
(三)實施內容
貧困勞動者免費參加所在地組織的就業技能培訓(含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給予夥食、住宿和交通補助。夥食補助標準為 30 元/人•天,住宿補助標準為 50 元/人•天,交通補助標準為 20 元/人•天。夥食補助採取補給培訓機構與直補個人相結合辦法,住宿補助補給培訓機構,交通補助直補個人。
提高貧困革命老區貧困群眾培訓期間的交通、夥食補助標準,在《安徽省技能脫貧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16〕1734 號)確定的標準上,上浮 20%(即每人每天 60 元)。
積極組織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培訓需求臺帳,指導培訓機構、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集中培訓、彈性培訓、上門培訓等多種方式的精準培訓,允許各地通過「插班」培訓或「混班」培訓方式,組織貧困群眾參加技能培訓。對少數貧困群眾的個性化培訓需求,達不到集中開班要求或當地沒有相應培訓條件的,允許按照「一對一」「點對點」方式組織「師帶徒」式培訓或跨區域委託培訓,並按照《就業技能培訓工種目錄及補貼標準》,給予承訓機構、企業或個人培訓補貼。以上培訓方式的實施流程由各縣(市)區制定。
由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安排貧困勞動者外出(所在鄉鎮以外)參加培訓的,其培訓期間的食宿由培訓機構統一免費安排,按實際培訓天數將夥食、住宿補助補給培訓機構,並給予參加培訓人員往返交通補助;在本鄉鎮範圍內參加培訓的,按實際培訓天數將夥食、交通補助直補參加培訓人員。
對培訓機構實施免費培訓發生的成本費用給予補助,其中:培訓工種在就業技能培訓工種目錄範圍內的,按規定標準補助;
在目錄範圍之外的按市人社局、市財政局《關於印發技能脫貧培訓(農業資源和特色產業)工種目錄及補貼標準的通知》文件執行。
(四)責任單位
各鄉鎮人民政府、有關培訓機構
(五)實施程序
技能脫貧培訓實施程序遵照《安徽省技能脫貧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16〕1734號)執行。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強技能脫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政治責任,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舉措,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出實招、見實效。
2.強化基礎管理。培訓機構要建立技能脫貧培訓基礎臺帳,作為日常檢查、績效評估和確定培訓資格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對其真實性負責。各培訓機構要依託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將培訓機構和參訓人員全部納入職業培訓信息平臺,實行動態實名制管理。
3.發揮資金效益。技能脫貧資金要嚴格按照《安徽省技能脫貧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16〕1734號)規定,實行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佔和挪用,不得用於與技能培訓補助無關的任何開支,確保培訓資金規範使用、發揮效益。
4.強化監督考核。技能脫貧培訓資金使用實行公示公開和舉報投訴制度,要會同審計、監察等部門,做好培訓對象補貼經費審核、培訓資金撥付和管理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工作,對虛報、冒領、截留、擠佔、挪用脫貧培訓資金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查處,按照「誰審批、誰驗收、誰負責」的原則,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加強考核工作,發揮導向促進作用。
二、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
(一)目標任務
全縣全年組織實施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1750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
(二)培訓對象
1、與企業籤訂 12 個月及以上勞動合同,並於籤訂之日起12 個月以內參加企業組織的崗前技能培訓的新錄用人員。
2、符合規定的勞務派遣人員。
(三)項目範圍
1、在現行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內,有國家職業標準的職業(工種)。
2、在現行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內,與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專業技術類、管理營銷類等職業崗位。
3、尚無國家職業分類或國家職業標準,但與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主體技能類工種(項目)。
(四)培訓內容
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用人單位崗位規範要求確定,突出技能訓練,注重職業能力培養,促進技能培訓與崗位使用精準對接。
(五)責任單位
有關企業所屬培訓機構、社會培訓機構
(六)實施程序
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委託社會培訓機構實施的新錄用技能崗位人員技能培訓,培訓補貼資金直補企業,補貼標準不低於人均800元。具體實施程序:
1、企業通過口頭、電話等便捷方式向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登錄帳號(僅限於首次登錄),填寫企業基本信息;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通過企業基本信息。
2、企業(含省屬企業、中央在皖企業)登錄「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開班申請」模塊,選擇「培訓類別」——「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向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交開班申請。(對於母公司與子公司均在省內但不在同一市縣的,根據實際需要,向母公司或子公司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煤炭、電力等在省內跨市縣的資源能源類企業可在職工所在地以總公司名義申請)。
3、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進行系統審核,提出「同意」或「不同意」意見,不同意開班的須說明理由。
4、企業按照開班申請明確的事項組織實施,並接受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動態監管。
5、培訓完成後,在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派員或招標委託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指導監督下開展結業考核。
6、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結業考核合格情況報同級財政局,於20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撥入申請單位在金融機構設立的基本帳戶。企業須報送以下材料:
(1)《企業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計劃審核表》(附件9);
(2)《企業新錄用人員培訓人員花名冊》(附件10);
(3)身份證複印件;
(4)勞動合同複印件;
(5)培訓籤到簿;
(6)《企業新錄用人員培訓日誌》(附件11);
(7)安徽省職業培訓合格證書複印件;
(8)《嶽西縣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審批表》(附件12)。
(七)有關要求
1、強化指導服務。各企業要按照規定使用安徽省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基本信息,完善工作檯帳。縣人社局要及時指導、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培訓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認真開展培訓需求摸底統計,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培訓的幫扶力度,並確保企業及時、足額享受補貼政策。
2、嚴格監督管理。要嚴格執行開辦申請、過程督查、結業考核制度,採取現場抽查、電話回訪等方式,重點了解培訓課時、培訓效果及培訓對象滿意程度。認真做好企業與參培人員勞動關係確認工作,充分運用「陽光就業」系統等進行比對核實,確保勞動關係依法依規建立。
3、推行信息公開。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定期在政府部門網站對培訓相關信息進行公示。公示內容包括:申請培訓補貼的企業名稱、培訓工種、參培人員名單、補貼標準及具體金額等。
三、新技工系統培養
(一)目標任務
全年新增165名初高中畢業生及各類勞動者接受技工院校全日制系統培養(嶽西縣技工學校培養全日制學生150人,生源選送目標任務全日制學生15人),培養穩定率不低於95%。
(二)培養對象及方式
面向初、高中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城鄉各類勞動者實施系統培養,在規定修業年限內全日在校學習。
(三)責任單位
嶽西縣技工學校
(四)培養層次
普通技工學校以培養中級技工為主,高級技工學校以培養中高級技工為主,技師學院以培養高級及以上技工為主。
1、中級技工班
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中專、高中及以上學歷學制2年。
2、高級技工班
對口專業達到中級技能水平學生學制2年;高中畢業生學制3年;初中畢業生學制5年。
3、預備技師班
對口專業達到高級技能水平學生學制2年;對口專業達到中級技能水平學生學制3年;高中畢業生學制4年。
(五)補助方式
就業補助資金按新增全日制學生1500元/人標準補助。技工院校應於每年5月、11月從全國技工院校電子註冊和統計信息管理系統中導出新培養技工人員信息名單,加蓋院校公章後報屬地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覆核後核撥資金。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要加強對新技工系統培養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地方政府統籌協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指導督促、技工院校具體實施的組織領導體系,明確崗位職責和主體責任。新技工系統培養生源選送任務中嶽西縣技工學校要加強與市技師學院的銜接,主動做好招生宣傳、生源選送任務核定、統計報送、招生培養等工作。要圍繞本地重點首位產業、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專業設置,改革培養方式,完善評價機制,擴大培養規模,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注重過程管理。充分運用全國技工院校電子註冊和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及時開展新技工身份驗證和學籍註冊工作,嚴格按規定年限實施培養工作,積極落實新技工培養國家資助政策,加強培養過程中的異動預警處置,做好新技工培養與產業用工的無縫對接。加強考核工作,發揮導向促進作用。
3、廣泛宣傳發動。依託技工院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站(所)等,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微信、網絡等媒體,開展技工培養政策宣傳,引導社會各類勞動者特別是青少年接受技工教育培養,走技能成才之路。
四、嶽西縣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監管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王 蕙(縣人社局副局長)
副組長:程海嘯(縣財政局副局長)
劉純東(縣人社局副局長)
葉學軍(縣技工學校校長)
成 員:劉德述(縣財政局農業股股長)
劉建華(縣財政局社保股股長)
餘劉剛(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
餘友存(縣人社局民生辦主任)
王世超(縣人社局就業辦主任)
李 揚(縣人社局職建股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