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必衰:是有才害了和珅,還是有財害了和珅?
據《和珅列傳》記載,和珅極其聰明果斷,記憶力驚人且多才多藝,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據說,和珅還是侍衛時,有一次乾隆皇帝背誦《論語》,突然背不下去了。正在乾隆冥思苦想時,身邊侍衛的和珅居然脫口說出了下文。從此,乾隆開始對這個侍衛另眼相看。野史小說中之所以喜歡把和珅描寫成不學無術的樣子,也許是與和珅的出身違背了一般科舉出身的正途有關。和珅早年也曾經參加過順天府的鄉試,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沒考中。後來,和珅便沒有再考,而是到乾隆御前作了一名三等侍衛。憑著自己滿腹的才華和善於察言觀色的能力,和珅很快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寵。不久就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此後,和珅的官職一升再升,從為御前侍衛,到藍旗副都統。再到戶部左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不到一年的時間,和珅便從一名地位低微的的侍衛,升到了位高權重的軍機大臣。
和珅的官運之所以能夠如此亨通,關鍵就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寵信。和珅在朝為官二十幾年,可算是為人臣子的經典。和珅很會揣摩乾隆皇帝的心意。乾隆帝喜歡書畫,和珅就下功夫練習書畫,並取得了極高的造詣。乾隆帝喜歡別人奉承,和珅就每天在乾隆面前說好話。當然,和珅也絕非平庸之輩,他出色的才能,也是他能夠得到乾隆皇帝恩寵的最根本的基礎。
據說,有一次乾隆皇帝派人到雲南查辦李侍堯貪汙案。先後派去幾個人都沒有辦好,後來,和珅自告奮勇去查辦此案。和珅經過精心的策劃,到達雲南之後,沒有現身,而是先在暗中調查,獲得了大量的證據,最後,迫使死不認罪的李侍堯交待了自己的罪行。順利完成任務,和珅回京後,還通過自己在雲南的所見所聞,給乾隆上了一些治理雲南的建議。此外,和珅還通過和乾隆皇帝結為親家等手段,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六歲的時候,就被乾隆指定為額附。兒子與公主結親之後,和珅更加不可一世,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成為乾隆面前最得寵的大臣,以至於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候,稱其為「中國的二皇帝」。
和珅仗著乾隆皇帝的寵信,大肆的搜刮民脂,收受賄賂。他不僅通過自己控制的崇文門稅關,大肆的勒索官商的錢財。還通過各種其他的搜刮金銀財寶,古董字畫。很快積累起了巨額的財富。據說,後來和珅被抄家時,從加了抄出了黃金三萬多兩,銀元寶二百多萬兩,良田壹千二百多頃,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珍珠、寶石、房產,以及散播在穿過各處的當鋪銀號,總價值達到了八億多兩。是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十幾倍。
和珅在大肆搜刮的同時,還利用各種手段打擊朝中的正直大臣。以至於結下了很多冤家對頭。和珅權勢高的時候,就連身為皇子的嘉慶都要請和珅替他辦事。嘉慶元年,乾隆皇帝為了不讓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聖祖康熙。就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自己當起太上皇。嘉慶繼位之初,根本沒有什麼實權,朝中的重大事務仍然處於乾隆的控制之下,所以,嘉慶也沒有對自己深切厭惡的和珅表現出什麼。有時候,有些大臣上書彈劾和珅,嘉慶還故意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嘉慶向太上皇奏報的一些軍國大事,也經常讓和珅去轉奏,以此表示信任。
但是,到了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形勢發生了變化,這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在養心殿去世。嘉慶皇帝得以真正親政。嘉慶在親政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採取斷然措施除掉了權勢遮天的和珅。為了不引起大的政局波動,嘉慶皇帝採取了突然出擊的策略,他先是讓和珅的死黨軍機大臣福長安到為乾隆守靈,割斷了和珅同黨羽之間的聯繫通道。接著利用正月初五,給事中王念孫上疏彈劾和珅的機會,突然出擊,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然後,立刻派人對和珅進行查辦,列出和珅的二十大罪狀。原想將將和珅凌遲處死,後來因為公主求情,改為賜其在獄中自裁。和珅死後,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在河北薊州草草埋葬了和珅。
就這樣,顯赫一生的和珅怎麼也沒想到,這麼快就栽在了剛剛即位的嘉慶皇帝手中。
嘉慶皇帝為什麼非得除掉和珅呢?關於這個問題,歷來存在爭議。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和珅權高震主。且不說嘉慶皇帝在繼位之前,在和珅面前要怎麼的低聲下氣。就是嘉慶在登基做了皇帝之後,因為攝於太上皇的威嚴,還不得不要處處受和珅的氣。據說,嘉慶繼位那年,他的老師朱桂升任為大學士。嘉慶親自具表祝賀老師的升遷。就這麼一件事,和珅居然還向乾隆告狀,說嘉慶籠絡人心。惹得嘉慶在乾隆面前受了一頓訓斥。和珅「權高震主」,自己也不知道收斂,從而埋下了殺身之禍,他不僅大肆的積累家財,還模仿皇帝的規制修建房屋、陵墓,培養自己的黨羽。從而使嘉慶皇帝覺得,和珅的勢力如果再發展下去,說不定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嘉慶四年,嘉慶皇帝曾在張誠基的奏摺上批示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由此可見,嘉慶皇帝殺和珅主要是因他權力太大,已經嚴重威脅到皇權。
還有人認為,嘉慶皇帝殺掉和珅是為了緩解日益嚴峻的財政形勢。也就是世人傳言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初年,清朝已開始陷入嚴重的問題之中,國庫空虛,財政困難,吏治腐敗,官民矛盾尖銳。各地人民起義不斷,幾乎到了「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程度。嘉慶為了緩和日益嚴峻的各種矛盾。只有拿貪汙最為嚴重地和珅下手。因為民間都認為是和珅貪暴,才激起這麼多民變。嘉慶皇帝自己也說:「層層朘削,皆為和珅一人。」所以,嘉慶皇帝覺得不殺和珅,難以謝天下。 從查抄的和珅的家產的可以看出,和紳的家財是清王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其中有藏金三萬二千多兩,地窖藏銀二百餘萬兩,取租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頃,其他還有取租房屋一千零一間半、各處當鋪銀號以及各種珠寶、衣物等,其總家產折合白銀達到了八億多兩。當時清政府財政年總收入才七千萬兩。巨大的財富,使和珅過著帝王般奢華的生活。和珅在各地都建有豪宅,在北京海澱還建有淑春園。他的生活錦衣玉食,簡直比皇帝還風光,他在河北薊州修建的巨大墳墓,比皇帝的陵墓還豪華。種種這些,都是從小就受夠了和珅的氣的嘉慶皇帝所難以容忍的。所以,他一旦掌握了實權,就迫不及待的除掉了和珅。
和珅的死,可以說是盛極而衰,在乾隆時期,和珅的權勢遮天。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一旦得到了權勢,就不知道收斂,而是過分招搖,結果招致儲君的厭惡。最終惹來殺身之禍。「夜色明如水,嗟爾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室暗難挨算,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纍紲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辜負九重仁。」 這是和珅在臨終前寫下的一首絕筆詩,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難道和珅真的會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招致殺身之禍嗎?沒有,和珅到臨死都認為,是自己的才華惹來了殺身之禍。和珅也許確實有才,但是他的才華都用到了玩弄權術、收斂錢財之上。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