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常州新北區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春雷行動」。
其中「春雷1號」圍繞「藍天保衛戰」,對有機廢氣重點排放企業有機廢氣收集、處理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春雷2號」針對「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在去年整治基礎上回頭看,對重點區域加密抽查比例,督查發現違法生產等問題的,一律快速從重處罰;「春雷3號」結合「環保顧問」「企業預查」等機制,聘請專家對重點企業危險廢物日常管理進行全面核查,在重點區域以點帶面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收集、貯存、轉運、銷售、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新北區不斷創新執法方法。針對「藍天保衛戰」中的「硬骨頭」沿河沙場、堆場整治,環保部門與城建、公安及政府等部門聯動,結合現場汙染情況專項分析,督促企業按要求對易產生揚塵物料建立密閉料倉,拒不改正的,利用無人機、奧維地圖等裝備和技術精準取證;在重點行業探索約談機制,明確整治要求和時限,對約談單位落實情況跟蹤督查,對無正當理由拒不按時參加約談或未按要求落實整改的行政相對人,記入誠信檔案;重大案件提早請法律顧問、法制辦等單位全程參與討論,確保案件程序合法、決定準確。
新北區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周菁介紹,一季度新北區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05件、下發行政處罰決定104件、處罰金額66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4.4%、116%和136%,啟動按日計罰1件、實施停產限產1件、查封扣押1件、移送司法2件,法院強制執行1件,人均辦案量和辦案總數均居常州市第一。
新環保法及四個配套辦法施行後,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已成環保辦案新趨勢。面對新北區環境執法特點,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吳榮炳說,除環保部門自身加強執法業務能力、將現場證據做成鐵證外,更要藉助公安、檢察、供電等多部門力量,通力合作,信息共享,才能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
新北區率先在全市提出「環保+」執法模式——「環保+法院」「環保+檢察」「環保+公安」「環保+供電」聯動執法,構建環境監管執法新格局,在散亂汙專項整治中,由於聯動執法模式成效凸顯,受到省「263」辦表揚。
在面對拒不執行行政處罰「老賴」企業時,環保部門與供電部門採取聯合懲戒執法模式。今年年初辦理「上海某公司跨地非法傾倒廢酸」案件中,新北區第一時間啟動環保、公安、檢察院聯動辦案機制,採取線上資源共享、線下同步推進方式,「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方面對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分類指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主動幫助企業尋找提升整改方法。處罰只是手段,督促企業整改達標才是最終目的。」新北區環保局局長堵小東經常這樣提醒大家。
近年來,新北區深入推進「專家預查」「環保管家」等服務機制,在去年專家預查基礎上,今年對全區59個重點企業(項目)開展環保專家預查工作,提升環境管理和汙染防治水平。如去年「常州第一案」——中新長江港口碼頭有限公司揚塵按日計罰案,新北區環境執法部門多次赴現場與企業部門負責人溝通,幫助其從貨物裝卸、搬運、存放等各個環節尋找合適的整改方案,企業最終投入2000萬元用於環保設施改造提升。 本報記者 吳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