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作業系統

2021-02-16 思谷教育


任何行業都講求生產效率(性價比),外語教學也不例外。一個理想的外語教學作業系統的理論基礎(底層邏輯)是什麼?衡量一個外語教學作業系統效率的指標是什麼?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都沒有一個參考性答案。

放眼中國,乃至全世界。線上線下各種學校及培訓機構只是說自己如何如何好,沒有具體效率指標。能夠忽悠到客戶(學生)的就是贏家,反正教學效果好壞都不退費。至於客戶(學生)更是麻木,錢多的人就學貴的,錢少的人學便宜的,沒錢的(不願意花錢)就不學。花錢後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只能自認倒黴。

思谷教育歷經10餘年的外語教學研究、實踐,對這兩個問題有了初淺的認識,現發表出來,拋磚引玉,共家長、同仁參考。

一、理論基礎(底層邏輯)

(1)外語是相對於母語而言,也可稱為第二語言。

(2)「家長教母語、幼兒學母語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家長用母語教幼兒認知,幼兒用母語學認知的過程」。

(3)任何人從出生到掌握母語,沒有藉助任何其他語言,證明任何人具備「不藉助其他語言,掌握一門新語言的能(潛)力」。

(4)人類幼兒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機是越早越好,零歲最好。

(5)外語教學作業系統應當針對教學對象(學生)的年齡、心智、外語水平採用相應的全外語內容及模式。

(6)外語教學分為「教」和「學」兩個相對獨立部分:「教」由外語教師完成,外語教師必須具備與對應的學生全外語交流的外語水平,比如:幼兒英語教師至少能全外語與幼兒交流;小學英語教師至少能全外語與小學生交流;以此類推。「學」由學生完成,當學生的心智達到藉助母語的能力,不反對學生藉助母語(使用字典)。

外語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始終、永遠只使用外語,找到相應的內容和模式,學生一定能聽懂。

(7)理想狀態的「外語教學作業系統」,針對零歲到成年,針對外語零基礎到不同的外語程度,設計出學生能夠聽懂、願意學習的相應程序(內容及模式)。

(8)學生聽不懂、不願意聽全外語教學課程的原因是外語教師提供程序(內容及模式)與學生的年齡及外語水平不匹配。即使用母語給非專業學生講量子力學、天體物理學內容,學生同樣聽不懂,不願意聽。

二、理想的外語教學作業系統的標準

模擬、濃縮、無限接近人類用母語教嬰幼童認知的過程,用外語直接教學生認知,達到讓學生掌握外語之目的。能夠針對0歲至成年、外語零基礎至各種外語水平的學生,採用相應的教學內容及模式用全外語教學(認知)。

三、外語教學作業系統效率的評價指標

外語教學效率=外語水平提高程度/教學時間x學費

四、外語教學作業系統的分級

(一)按學生年齡(教育體系)劃分

(1)0---3歲家庭教育

(2)3---6歲幼兒園教育

(3)6---12歲小學教育

(4)12---15歲初中教育

(5)15---18歲高中教育

(6)18---22歲大學教育

(二)按學生外語水平劃分

(1)零基礎外語水平

(2)預備級外語水平

(3)初級外語水平

(4)中級外語水平

(5)高級外語水平

五、研究成果

    思谷教育團隊歷經10餘年實踐、研究、開發,已經成功研發出一套從0歲至成年、外語(英語)零基礎至各種外語(英語)水平的全外語(英語)教學作業系統。

相關焦點

  • 作業系統的教與學(教學大綱)
    作業系統的教學大綱課程編碼:
  • 張正東:探討外語教學目的
    這三個問題是:外語教學目的的問題;外語教學目的的特殊性;制約我國外語教學目的的因素。一、外語教學目的的問題外語教學目的含語言目的、文化教養目的和品德教育目的。制約外語教育定位的因素,主要是語言目的。語言教學界關於外語教學目的的研究也較集中於語言目的。因此,本文所說外語教學目的也指語言教學目的。
  • 「二語教學」與「外語教學」有本質區別嗎?
    復旦大學陸效用  《光明日報》近日刊登了「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訪英語輔導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包天仁教授一文,筆者拜讀之後,很感興趣,很受啟發。但對包天仁教授提出的某些觀點不敢苟同。現借貴報些許篇幅,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在訪談錄中包天仁教授論述了「二語教學」(TESL)與「外語教學」(TEFL)的差別。
  • 喬姆斯基與中國外語教學
    喬姆斯基主要從母語角度研究語言學,不是應用語言學,對二語、外語學習針對性不強,但他從科學的角度對語言各領域的研究,特別是生物語言學和認知學的探索對外語教學有所補益。他認為內在語言(I-language)決定外在語言(E-language),而內在語言所形成的語言素養主要是掌握語法等語言屬性,並通過大腦的智力加工成語言能力。喬姆斯基理論不是不對,而是我們了解甚少。他的理論恰是中國外語教育的它山之石。
  • 第三屆新東方在線高校外語教學高峰論壇召開,聚焦外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5月5日,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改革與實踐研討會暨第三屆新東方在線高校外語教學高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多所高校近百名外語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教學管理者及一線教師悉數到場,掀開外語教學改革新篇章。
  • 外語教學「新」理念思辨
    程慕勝摘要:近幾年來外語教學中出現了很多「新」理念,其中有一些不是從教學實踐中來,尤其是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具體情況。關鍵詞:「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實踐;中國實際情況近幾年來,外語教學中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理念,它們直接關係到當前乃至今後若干年內我國外語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效果,對此筆者認為有必要仔細想一想,分析分析。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教學實踐體會以及編審外語教材的經驗等,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 洋務運動時期的外語教學及啟示
    洋務運動時期,由於清政府急需優秀的外交、翻譯人才,因此以培養外語人才、傳播西方先進技術為目的的洋務學堂陸續開設,中國外語教學得到了初步的發展。這些洋務學堂在外語教學方面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舉措,本文試圖從教材、教法、教師三個方面分析洋務運動時期的外語教學,為當前我國的外語教學提供可借鑑之處。
  • 十字路口的我國公共外語教學
    教育部2018年9月召開公共外語教學改革座談會,要求層次高和生源佳的高校先試先行,大力培養「一精多會」和「一專多能」的非外語專業複合型人才。在非外語專業中培養複合型人才無疑是給處於十字路口的公共外語教學指明了新的改革方向。
  • 推進外語教學研究改革創新
    2020年12月27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外語教育規劃圓桌會議在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後疫情時代外語教學研究的新視角」展開廣泛研討和交流。  培養參與全球治理的外語人才  新形勢對外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後疫情時代外語教育要堅持國家意識和國際視野。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楊楓認為,中國外語界應積極參與世界知識與文化體系構建。
  • 騰訊教育發布最新作業系統 助力教學全場景數位化
    來源:環球網9月10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能教育專場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正式宣布,在「騰訊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的基礎上,發布面向教學場景全流程的作業系統——「騰訊教育智腦」,助力教育管理者、學校、機構,實現高效教學和管理。
  • 外語教育教學基本理念辯論
    為此,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決定舉辦中國特色外語教育論壇,以多種方式在全國展開中國特色外語教育的研討,提煉本國經驗,把握時代發展,從理論高度為解決我國外語教育教學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奠定基礎。正當籌備論壇之際,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向中心負責人提出就當前中國外語教學熱點問題進行大會辯論的建議。建議得到了積極回應。
  • 魯迅故裡,外語教學創新途
    「歐情風尚節」「亞洲文化節」「中東風情沙龍」……走進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園裡多彩的外語文化類活動讓人印象深刻。在江南水鄉、魯迅故裡——紹興,這片傳統文化的土壤上,外語教學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坐落在紹興市越城區的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始創於1981年。
  • 俄羅斯學校外語教學印象點滴
    俄羅斯學校外語教學印象點滴因在假期,沒有學生上課,所以沒有機會深度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運作。 作為外語教育人,大家很關心異邦的外語教學。在學校期間,我和參加接見的僅有的兩名英語教師進行了簡短交流。了解到的零散信息是:小學二年級開設英語課,小學段每周2節,中學3節。教材各校不同。據老師反映,是由校長決定版本。該校選用的是Pearson出版的Forward。
  • 我國小學外語教學的形勢和前景
    小學外語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許多FLES項目計劃不周,施行不利和沒有很好的評估(Many FLES programs were badly prepared,badly executed and badly evaluated.)。另外,教師素質和與中學外語教學的銜接沒做好,以及教條地使用視聽法,致使FLES收效甚微;隨後,小學外語教學大幅下滑。
  • 讓外語教學行走於微課和翻轉課堂
    隨著高校外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高校外語教師可以把他們在教學中對某些重要知識點的教學經驗製作成微視頻,發布到網絡上讓學生觀看,與他人分享。由於外語教學在我國整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目前全國大力提倡微課、慕課、翻轉課堂這些新型教學手段的時候,在中國不斷深化對外交流加強對外開放,與世界聯繫更加緊密的時候,在外語教育對大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實施通過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其逐步成為高校外語教育的一種常態,最終提升大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手段的改革,一定會得到高校管理層大力的支持和扶持
  • 外語教學採用學科英語之商榷
    本文試圖剖析學科英語興起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其理論依據和方法,探討學科英語是否可能應用於我國基礎外語教育實踐中去。文章認為,基礎外語教學階段不能採用學科英語,因為學科英語以二語習得理論為基本理念,混淆教學類型,強調自然習得外語,其根本是忽視了我國國情、教情和學情;學科英語主張學科內容和外語平衡發展,但在我國基礎教學階段一旦實施,既不符合外語教學規律又不合法,必定會走向失敗。
  • 我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目的之我見
    包天仁明確外語教學目的如同繪製高樓大廈的圖紙一樣重要,它決定和規劃了我們付出巨大代價培養出來的學生應具備怎樣的外語能力,教學工作將圍繞什麼樣的教學目的展開。教學目的能否對教學有正確的導向作用,教育能否對教學目的正確領會,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我們要根據發展變化了的時代需要,調整、修正外語教學目的,以提高我國外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我國自有外語教學起,就一直重視對外語教學目的的研究,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國也曾有過對「外語教學目的」的全國範圍的討論,這些理論和研究對確立現在的教學目的都大有裨益。
  • 【免費畢設】jsp+sql作業系統教學網站設計(論文+程序)
    1綜合管理系統結構根據網站的需求分析說明,對作業系統教學網站進行模塊化設計。其中包括一些靜態的頁面主要通過超連結實現包括:學院介紹,教學資源,課程表,其他課程等。使學生對於學校的概況以及網站的教學資源有一個比較完全的了解[2]。
  • 外語教學理論中國學派建設的基本問題
    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外語教學大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是外語教學的強國。在接近40年的時間內,我們在國外教學理論的引進以及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的改革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我國外語教學中「費時低效」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大多數的外語學習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學習和層層的考試之後並沒有真正具備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社會上也因此對外語教學存在著諸多的質疑之聲。
  • 外語和二語思維定式折射不同教學理念
    2007年底,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會員會第十四屆年會以《我國當前外語教學熱點問題縱橫談》為題展開辯論,在此之後,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特色外語教育論壇》等一系列學術探討活動,外語和二語、學得和習得等議題仍然是辯論的焦點。儘管母語、外語和二語有很多共性,很難在理論上涇渭分明地界定,但教學實踐則彰顯出各種教學類型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