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都講求生產效率(性價比),外語教學也不例外。一個理想的外語教學作業系統的理論基礎(底層邏輯)是什麼?衡量一個外語教學作業系統效率的指標是什麼?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都沒有一個參考性答案。
放眼中國,乃至全世界。線上線下各種學校及培訓機構只是說自己如何如何好,沒有具體效率指標。能夠忽悠到客戶(學生)的就是贏家,反正教學效果好壞都不退費。至於客戶(學生)更是麻木,錢多的人就學貴的,錢少的人學便宜的,沒錢的(不願意花錢)就不學。花錢後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只能自認倒黴。
思谷教育歷經10餘年的外語教學研究、實踐,對這兩個問題有了初淺的認識,現發表出來,拋磚引玉,共家長、同仁參考。
一、理論基礎(底層邏輯)
(1)外語是相對於母語而言,也可稱為第二語言。
(2)「家長教母語、幼兒學母語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家長用母語教幼兒認知,幼兒用母語學認知的過程」。
(3)任何人從出生到掌握母語,沒有藉助任何其他語言,證明任何人具備「不藉助其他語言,掌握一門新語言的能(潛)力」。
(4)人類幼兒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機是越早越好,零歲最好。
(5)外語教學作業系統應當針對教學對象(學生)的年齡、心智、外語水平採用相應的全外語內容及模式。
(6)外語教學分為「教」和「學」兩個相對獨立部分:「教」由外語教師完成,外語教師必須具備與對應的學生全外語交流的外語水平,比如:幼兒英語教師至少能全外語與幼兒交流;小學英語教師至少能全外語與小學生交流;以此類推。「學」由學生完成,當學生的心智達到藉助母語的能力,不反對學生藉助母語(使用字典)。
外語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始終、永遠只使用外語,找到相應的內容和模式,學生一定能聽懂。
(7)理想狀態的「外語教學作業系統」,針對零歲到成年,針對外語零基礎到不同的外語程度,設計出學生能夠聽懂、願意學習的相應程序(內容及模式)。
(8)學生聽不懂、不願意聽全外語教學課程的原因是外語教師提供程序(內容及模式)與學生的年齡及外語水平不匹配。即使用母語給非專業學生講量子力學、天體物理學內容,學生同樣聽不懂,不願意聽。
二、理想的外語教學作業系統的標準
模擬、濃縮、無限接近人類用母語教嬰幼童認知的過程,用外語直接教學生認知,達到讓學生掌握外語之目的。能夠針對0歲至成年、外語零基礎至各種外語水平的學生,採用相應的教學內容及模式用全外語教學(認知)。
三、外語教學作業系統效率的評價指標
外語教學效率=外語水平提高程度/教學時間x學費
四、外語教學作業系統的分級
(一)按學生年齡(教育體系)劃分
(1)0---3歲家庭教育
(2)3---6歲幼兒園教育
(3)6---12歲小學教育
(4)12---15歲初中教育
(5)15---18歲高中教育
(6)18---22歲大學教育
(二)按學生外語水平劃分
(1)零基礎外語水平
(2)預備級外語水平
(3)初級外語水平
(4)中級外語水平
(5)高級外語水平
五、研究成果
思谷教育團隊歷經10餘年實踐、研究、開發,已經成功研發出一套從0歲至成年、外語(英語)零基礎至各種外語(英語)水平的全外語(英語)教學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