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關注」,定期分享建造師考試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幫助您考證途中掃平一切障礙!
建造師考試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在建造師考試的歷程中,最初的考試難度並不大,因為市場證件緊缺,而如今的考試,可謂是靈活多變,想考過已經不在像當初那樣容易,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實務考試中案例部分的實務操作題,簡稱實操題,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機電實務實操題的一些圖形,祝願今年的考生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文章圖文是本人的辛苦之作,結合教材考點,給出相應實操圖形,未經本人許可,謝絕轉載搬運,喜歡可以轉發收藏關注。
圖丨建造師小超人
文丨建造師小超人
機械設備安裝
本章節在考試中,可能會出到墊鐵設置的實操題,大家應當引起注意,可考部分如下:
1.墊鐵的設置要求 (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53頁)
(1)每組墊鐵的面積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規範》的規定。
(2)墊鐵與設備基礎之間的接觸良好。
(3)每個地腳螺栓旁邊至少應有一組墊鐵,並設置在靠近地腳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
部位下方。
(4)相鄰兩組墊鐵間的距離,宜為500lOOOmm。
(5)設備底座有接縫處的兩側,各設置一組墊鐵。
(6)每組墊鐵的塊數不宜超過5塊,放置平墊鐵時,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
間,墊鐵的厚度不宜小於2mm。
(7)每組墊鐵應放置整齊平穩,接觸良好。設備調平後,每組墊鐵均應壓緊。
(8)設備調平後,墊鐵端面應露出設備底面外緣,平墊鐵宜露出1030mm,斜墊鐵
宜露出1050mm,墊鐵組伸入設備底座底面的長度應超過設備地腳螺栓的中心。
(9)除鑄鐵墊鐵外,設備調整完畢後各墊鐵相互間用定位焊焊牢。
這部分知識點歷年考試中經常考到,很有可能考到案例實操,下圖便是實操題的圖示,大家應當能夠結合教材知識點,看懂圖示,記住圖示中的各參數。圖示如下:
當然,還可能有一種考法,圖示如下:
2.設備灌漿 (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55)
設備灌漿分為一次灌漿和二次灌漿。一次灌漿是設備粗找正後,對地腳螺栓預留孔進行的灌漿。二次灌漿是設備精找正、地腳螺栓緊固、檢測項目合格後對設備底座和基礎間進行的灌漿。
本題型可能會給出圖示,讓大家寫出哪裡是一次灌漿,哪裡是二次灌漿。
工業電氣
工業電氣小節,之前在架空線路考過實操案例,現在架空線路寫的並不多,大家注意一下埋地敷設。
1.電纜排管施工(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67頁)
(1)電纜排管一般分為2、4、6、8、10、12、14、16孔等形式。按需要的孔數將電纜導管或混凝土管排成一定形式,除混凝土管外,電纜導管宜採用排架固定。在排管埋地敷設時,按設計要求進行溝底基層處理、管埠處理、包封(鋼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灌注)、夯土回填。
(2)敷設電力電纜的排管孔徑一般為150mm。
(3)埋入地下的排管頂部至地面的距離應不小於以下數值:人行道為500mm;一般地區為700mm。
(4)在電纜排管直線距離超過50m處、排管轉彎處、分支處都要設置排管電纜井。排管通向電纜井應有不小於0.1%的坡度,以便管內的水流入電纜井內。
這部分知識點可能會考到電纜排管管徑,地下敷設,電纜井的參數要求,圖示如下:
2.電纜直埋敷設的要求(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68頁)
1.電纜溝開挖及土方回填
(1)明確定位樁,按土溝開口尺寸和長度劃線或繃線;一般情況下,溝深為0.9m。
(2)採用機械開挖方式確保溝槽尺寸、轉彎處的彎曲度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並及時清底修邊。
(3)電纜敷設後,上面要鋪100mm厚的軟土或細沙,再蓋上混凝土保護板、紅磚或警示帶,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以外各50mm,覆土分層夯實。
3.電纜敷設及接頭防護的要求(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68頁)
(1)直埋電纜應使用鎧裝電纜,鎧裝電纜的兩端金屬外皮要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於10Ω。直埋電纜和水底電纜在敷設前應進行交接試驗,有鋁包或鉛包護套的電纜,必須進行外護套絕緣電阻測試。
(2)開挖的溝底是鬆軟土層時,可直接敷設電纜,一般電纜埋深應不小於0.7m,穿越農田時應不小於1m;如果有石塊或硬質雜物要鋪設100mm厚的軟土或細沙。
(3)直埋電纜同溝時,相互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長行距離不小於100mm,交叉距離不小於500mm。
(4)直埋電纜的中間接頭外面應有防止機械損傷的保護盒(環氧樹脂接頭盒除外),盒下面應墊以混凝土基礎板,長度要伸出接頭保護盒兩端600~700mm,進人建築物前留有足夠的電纜餘量。
(5)直埋電纜自電纜溝引進隧道、工作井和建築物時,要穿在管中,並將管口堵塞。
工業管道
這部分內容很有可能考到管道套管,工業管道管道套管與建築管道中管道套管的設置略有不同,所以這裡將兩者都列出來,供大家區分。
1.(工業管道)管道穿越道路、牆體、樓板或構築物時,應加設套管或砌築涵洞進行保護,並符合下列規定:(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80頁)
(1)管道焊縫不應設置在套管內;
(2)穿過牆體的套管長度不得小於牆體厚度:
(3)穿過樓板的套管應高出樓面50mm;
(4)穿過屋面的管道應設置防水肩和防雨帽:
(5)管道與套管之間應填塞對管道無害的不燃材料。
2.(建築管道)配合土建工程預留、預埋(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127頁)
(1)在預留、預埋工作之前,熟悉設計文件及技術規範要求,校核土建圖紙與安裝圖紙的一致性,檢查現場實際的預埋件、預留孔位置、樣式及尺寸,配合土建施工及時做好各種孔洞預留或預埋管、預埋件的埋設,確保預留、預埋正確無遺漏。
(2)地下室或地下構築物外牆有管道穿過的,應採取防水措施。對有嚴格防水要求的建築物,必須採用柔性防水套管。
(3)管道穿過樓板時應設置金屬或塑料套管。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20mm,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地面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用阻燃密實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實,且端面應光滑。
(4)管道穿過牆壁時應設置金屬或塑料套管。套管兩端應與飾面相平,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實,且端面應光滑。
取源部件
這部分考試分值很少,考如果考到實操,分值最多5分,可以了解一下
1.溫度取源部件的安裝要求(具體內容見2020版教材P111頁)
1)溫度取源部件與管道垂直安裝時,取源部件軸線應與管道軸線垂直相交。
2)在管道的拐彎處安裝時,宜逆著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軸線應與管道軸線相重合。
3)與管道呈傾斜角度安裝時,宜逆著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軸線應與管道軸線相交。
2.壓力取源部件在水平和傾斜的管道上的安裝要求
1)當測量氣體壓力時,取壓點的方位在管道的上半部。
2)測量液體壓力時,取壓點的方位在管道的下半部與管道的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範圍內。
3)測量蒸汽壓力時,取壓點的方位在管道的上半部,或者下半部與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範圍內。
防腐絕熱
1.絕熱層施工技術要求P115
(1)當採用一種絕熱製品,保溫層厚度大於或等於100mm,保冷層厚度大於或等於80mm時,應分為兩層或多層逐層施工,各層的厚度宜接近。
(2)硬質或半硬質絕熱製品的拼縫寬度,當作為保溫層時,不應大於5mm,當作為保冷層時,不應大於2mm。
(3)絕熱層施工時,同層應錯縫,上下層應壓縫,其搭接的長度不宜小於100mm。
(4)水平管道的縱向接縫位置,不得布置在管道垂直中心線45°範圍內。當採用大管徑的多塊硬質成型絕熱製品時,絕熱層的縱向接縫位置可不受此限制,但應偏離管道垂直中心線位置。
其中,第四條圖示如下:
總結:
今天的圖文是關於工業機電考試可能考到的實操內容,不是整本書的實操圖示,由於時間有限,今天先寫這麼多,剩餘部分的實操圖示會後續整理出來,文章圖文是本人的辛苦之作,結合教材考點,給出相應實操圖形,未經本人許可,謝絕轉載搬運,喜歡可以轉發收藏關注。喜歡的朋友和有疑問的朋友可以留言。
(我是建造師小超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我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