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最近很迷茫。
他今年40歲,在一家國企做軟體測試工程師,工作清閒,每月基本工資3000元,加上獎金和福利,年收入在10萬左右。
由於不用還房貸,他的日子過得還算滋潤,因此,他一直挺喜歡這種工作狀態,對評職稱和晉升不感興趣。他覺得為了增加幾百塊錢工資,去承擔那麼大的壓力,不值得。
疫情襲來,國企生存也很艱難,項目銳減後,單位也迎來了一次裁員。除了技術骨幹之外,測試部門裁了三分之一,老羅雖然險險地避開了這次裁員,但也把他嚇得夠嗆。坦白說,他除了日常表現積極一些外,確實沒有更突出的技能。
「以前怕工作壓力大,晉升的事不願意去爭搶,現在看來,不爭不搶就得被淘汰。」老羅心有餘悸地說。
朋友們見他這麼沮喪,就鼓勵他再有晉升機會,就去試試。
他卻搖搖頭,說:「我只會做測試,其他的我也不懂啊。唉,現在部門裡都是小年輕,拼體力我也沒優勢,如果再來一輪裁員的話,我可就懸了。」
「突然發現,工作快二十年,我好像還在原點。」老羅感慨道,「都說35歲是職場危機的開始,我還不以為然,現在輪到自己身上,真是切實感受到了壓力。」
其實老羅的處境跟年齡無關,他的職場危機來源於一種困境,即「懸魂梯」式困境。
「懸魂梯」式困境出自鬼吹燈系列劇之《龍嶺迷窟》,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只能看清腳下,來路、去路均一片迷茫。
2、道路循環往復,無論怎麼走,都只能回到原點,且總在走下坡路。
3、路兩旁是萬丈深淵,慌不擇路,只會萬劫不復。
細觀老羅的過往,他的處境與「懸魂梯」困境,不謀而合。
一、毫無作為的當下,是出現「懸魂梯」困境的根源。
仔細分析老羅這些年的工作狀況以及當下的處境,我們不難得出他陷入困境的原因:
1、沉溺於當下,不做規劃。
生活滋潤沒有壓力,是老羅對工作和生活的唯一要求。因為沉溺於這種環境中,他不總結過去,也不規劃未來,導致當困境突然來臨時,他才會這樣措手不及,驚慌失措。
2、工作技能單一,不學習,不創新。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職業生涯的發展同樣如此。老羅工作這麼多年,除了把自己培養成了可被替代的熟練工之外,其他毫無收穫。即便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當朋友鼓勵他去嘗試晉升時,他仍舊以自己不會、不行為理由選擇拒絕,這種不學習、不創新的態度,只會讓他的職業發展,持續走下坡路。
3、把危機原因歸咎於年齡,應對措施蒼白。
面對困境,老羅只感慨自己已經到了會產生職場危機的年齡,將困境出現的原因歸咎於社會和職場環境,這再次給了他安於現狀的理由,可這種毫無作為的應對措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他的處境更加艱難。
二、立足當下找到「困卦」,有的放矢找出「解卦」,跳出困境。
《龍嶺迷窟》中指出:「懸魂梯」是藉助周易八卦設置謎團,只要能依據規律,找到「困卦」,也就能根據八卦位置,找到「解卦」,從而跳出困境。
那麼,「懸魂梯」困境中,都隱藏了哪些規律呢?
道路雖然循環往復,但有了參照原點後,就很容易找到規律。懸魂梯現在又被稱作潘洛斯樓梯,它是個從不上升或下降的連續封閉循環圖,一個人可以永遠在上面走下去而不會升高。
在《龍嶺迷窟》中,月牙標記就是參照原點,胡八一就是通過它確定了「懸魂梯」機關的存在,也是通過它,找到了解決方法。
臺階依循八卦原理設置,明暗交錯,暗藏玄機。臺階的明暗,實際上對應著八卦中的陰陽,按照這個規律,再輔助以月牙標記為參照原點,藉助周易八卦的原理,就可以找到「困卦」所在,繼而推斷出「解卦」的位置。
這兩個規律是幫助大家成功脫困的秘笈,那麼,對應到職場中來,老羅如果想脫離目前的「懸魂梯」式困境,他又該怎麼做呢?
1、找到核心競爭力,確定「月牙標記」。
在對「懸魂梯」式困境的規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月牙標記是非常重要的線索,所有的規律都在圍繞它展開。它有兩個功能:
確定困境性質作為原點參照物,確定「困卦」位置而在職場中,所有的發展,也都是圍繞核心競爭力而展開,它其實就是職場危機中的那枚「月牙標記」。
以老羅為例,他目前的核心競爭力是多年的測試經驗,但在複雜的職場環境下,他的這種能力過於單一,因此,才會導致他工作這麼久,仍舊在原點踏步,他單一的核心技能就是他困境裡的「月牙標記」。
2、依據「月牙標記」,確定「困卦」位置。
既然單一技能無法滿足職場環境的變化,那麼擴展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成了破解職場危機的重中之重。
那麼,該如何擴展,又如何去提升,就是「困卦」所在。
仍舊以老羅為例,他的「困卦」主要反應在兩個方向:
技能不具備差異性,跟同崗位的同事相比,沒有競爭優勢。技能單一,沒有晉升資本。「困卦」既然已經找到,接下來就是找「解卦」的位置。
3、依據「困卦」位置,按圖索驥,找到「解卦」。
「困卦」和「解卦」分別代表著問題和解決方案,它們相輔相生,共同給出跳出「懸魂梯」困境的路徑。
根據老羅「困卦」反應的方向,他的「解卦」同樣也有兩個方向:
在本領域內深耕細作,打造自己的能力「尖峰點」。尖峰點是指在某個領域內所擁有的大幅超出平均水平的技能和熱情。
尖峰點的概念是在《遠見》這本書中,由知名職業規劃專家布萊恩.費瑟斯通豪提出。
他還指出,在經歷過一段時期的能力培養後,人們大都找到了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開始進入事業「甜蜜區」,願意為喜歡的事去付出時間和精力。
正如老羅一樣,軟體測試工作就是他的「甜蜜區」。
但是,事業進入「甜蜜區」並不意味著安全,想要職業發展更加順利,他還需要有區別於別人的差異化能力,即屬於自己的能力「尖峰點」,來保證自己不可被替代。路徑有兩個:
a 向上學習 尋找領域內比自己更強的人,以他為榜樣,成為他,或者超越他。
b 向下學習 放棄成績所帶來的優越感,塌下心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空杯心態」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加寬加厚自己的職業影響力。待在「甜蜜區」裡,確實讓人感覺舒適,但也容易讓人沉淪,陷入「青蛙效應」中,無法敏銳地應對危機。想要打破這種消極局面,勇敢走出職業「舒適圈」,從固有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就成了一種必要的途徑。
具體方法如下:
a 改變心態,把向外抱怨改為向內自省
抱怨環境艱難,只會加強「懸魂梯」式困境所帶來的困擾,唯有向內自省,從提高自身能力出發,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b 勇於挑戰,創造新的事業「甜蜜區」
「甜蜜區」也是從零建立起來的,況且,事業「甜蜜區」本就不應該只有一個,當職業發展不再局限於一種能力後,職業道路也就會越走越寬了。
這也就不難解釋,當以海清、楊蓉等人為代表的30+女性演員,在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呼籲更多的關注和認可時,以袁泉、陶虹、劉敏濤為代表的40+姐姐們,卻在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職業邊界,唱歌、配音、話劇演出,每一項都引爆大家的討論。
姐姐們的勇敢出圈,恰恰說明了一個道理:打造的「甜蜜區」越多,職業發展就越不受限制。
而對於老羅來說,晉升、換崗都是一種新的挑戰,不會、不行並不是阻礙其跳出「懸魂梯」式困境的絕對理由,不願打破固有思維模式才是。
寫在最後
有一期《非你莫屬》,來了一位69歲的奶奶級求職者。如果年齡是職場危機的根源,她應該是最沒有競爭優勢了吧,但結果卻出人意料,老闆們紛紛爭搶她。原因很簡單,這位奶奶不僅會幾國語言,還具備超出常人的敢於挑戰的能力和處理綜合性事務的能力。
老奶奶會跳舞,有幾十年的登山經驗,她的人生厚度足以支撐她跳出「懸魂梯」式困境,不被年齡所累。
由此可見,哪有什麼35歲職場危機呢?如果有,那大體上也來自於你對自己的限制和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