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品牌#
城市軌道交通類別概述:
地鐵輕軌雲軌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地鐵是比較陌生的,因為有地鐵的城市實際很少;除新一線城市以外,只有滿足以下條件的城市才有資格建設地鐵。
參考《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相關規定,想要建設地鐵必須滿足財政預算收入超過100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城區人口超過300萬;而且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要達到高峰期每小時單向3萬人以上。符合這種標準的城市能有多少呢?全國共計650餘個城市哦,為什麼對地鐵的建設要求這麼高呢?
原因:地鐵顧名思義是建設於地下的鐵路系統,不會佔用路面的道路資源,這對於緩解交通擁堵有相當作用;但是在地下假設的成本可以說是極其高,而且周期會相當長,如果經歷過周圍區域有地鐵建設規劃的話,估計要面對的是幾年的道路擁堵與噪音。
所以建設地鐵必須要符合足夠高的標準,否則即使建成也難以收回建設成本;說白了就是地鐵修好了幾乎沒有乘客,最終地方還是會出現赤字。此類城市只適合常規的公共運輸工具,比如公交車和計程車的互補,規模稍微大一些則可以考慮「輕軌」或「雲軌」。
01輕軌概念
首先需要了解輕軌的建設標準:
地方財政收入>60億國內生產縱置>600億而且城區人口要超過150萬,高峰期規劃線路單向客流要超過一萬人。很顯然輕軌的假設要求要遠低於地鐵,原因又是什麼呢?
原因實際非常簡單,那就是輕軌的建設成本更低,且建設周期要更短;所謂的輕軌是地上城市軌道交通(也成城市軌道),這種軌道交通可以建在地面上,同時也可以通過高架軌道假設在空中,不用「挖地三尺」的工程量當然會小太多了。
輕軌標準:同樣使用兩個軌道,但軌道間距為1000mm(毫米),而標準火車和地鐵的軌距為1435mm。由此可見輕軌是不適合重載的,客運的運力也要低於地鐵,這就是為什麼對城市人口數量要求低的原因。
至於其他方面實際沒有區別了,動力同樣是架空接觸網的電力,驅動力來自電動機,駕駛輕軌和駕駛火車屬於同一「專業」。那麼國內有沒有輕軌呢?答案是有的,但並不是知名度最高的重慶輕軌,而是長春輕軌;其他城市寥寥無幾使用輕軌,目前輕軌總建設裡程似乎還是不到300公裡,而地鐵卻超過了5100公裡,未來將會成為主流的軌道交通是「雲軌」。
02雲軌概念
雲軌的申請建設標準應當與輕軌相當,可以申請建設的城市會有很多很多;曾經業內消息稱全國申辦雲軌的城市是三位數,其中似乎只有四個沒有達標——似乎雲軌的熱度要遠高於輕軌和地鐵。
雲軌的建設周期與成本實際比輕軌更低,因其為「跨坐式-單軌道列車」;這種軌道的尺寸想當然更理想,其寬度可以建設於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以及道路中間分隔帶的上方,相當狹窄的步行街道都是具備雲軌建設條件的,這種佔用空間的標準要比輕軌更低。
重點:雲軌的運力雖然還是遠低於地鐵系統,但是與輕軌相比卻做到了相當的程度;這種軌道出行方式用於緩解城市擁堵,與地面公共運輸互補可以讓道路井然有序。而且對於部分汽車保有量過大的城市,後期存在可以攜載汽車通行的大運力雲軌,只是何時能夠普及還無法確定。
不過雲軌也有缺點,那就是單軌與雙軌道輕軌和地鐵無法兼容,當然使用非標準規矩的輕軌也不能兼容地鐵。其次則是雲軌的時速不高,相信乘坐過重慶雲軌的話都是深有體會的。所以雲軌就像是「雲上城市快速公交」,適合比較緊湊的城市,或者分為不同線路和區域覆蓋,合理的布局會比輕軌和地鐵的效率與性價比更高。
趣味知識:重慶的軌道交通不是「輕軌」而是雲軌!
因其為標準的跨坐式單軌,而之所以被稱之為輕軌的原因只有一個:都叫錯了,這是沒有爭議的答案;重慶雲軌的技術來自日立和龐巴迪,這是曾經單軌列車製造商的全球知名企業,不過現在已經沒落了。
原因是自主品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打造出了雲軌,而且列車的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比如電動機和動力電池,其中鐵鋰電池的穩定性是有口皆碑的,這點可以從針刺短路試驗獲得印證。同時作為核心的IGBT絕緣刪雙極型二極體技術也是自主研案,目前國內除了中車集團以外,只有比亞迪掌握了這項技術,在乘用汽車整車廠中是獨一份。
重點:比亞迪雲軌與日立龐巴迪的雲軌相比,有兩項技術是絕對的創新。
鐵鋰電池儲能系統-斷電正常運行進站列控技術-無人駕駛這就是自主研發的硬核實力了,這套系統要比重慶軌道交通的逆向技術更先進;所以申請建設雲軌也一度掀起了熱潮,只是與中車的競爭中有些「被動」,結果造成了需要稍微「剎車」等一等的結果。不過雲軌出口的銷量還是比較理想的,在泰國、埃及、巴西、柬埔寨、菲律賓、智利、摩洛哥等國家都有身影,而且還會搭售電動大巴,其中大巴車出口70餘個國家和地區。
這就是雲軌的熱度了,對於這種能夠連軌道梁都澆築好,連通列車一起「安裝」,一條線的建設周期甚至不足一年的軌道交通而言,似乎符合標準的城市都會期望建設幾條;至於何時能放開,最終還是要看中車什麼時候能完成技術研發了。
(比亞迪不是單純的乘用汽車主機廠,核心業務涵蓋商用車、特車、化學帶能源、IT研發代工以及軍事工業等領域)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