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湯圓」出院啦! 昨天上午,懷孕35周的新冠肺炎患者產下的男寶寶「小湯圓」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出院了!
此前,浙大兒院對「小湯圓」的咽拭子、血液、糞便、尿液、淋巴細胞進行多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隔離期結束,「小湯圓」正式排除感染的可能。
據悉,「小湯圓」父母已為孩子取名「陳佑一」,寓意天佑中華,萬眾一心。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祝姚玲 王蕊
住院16天正式排除感染可能
「小湯圓」的媽媽在孕35周時,元宵節那天剖宮產下這個寶寶,取名「小湯圓」。
「小湯圓」出生的手術室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全新的負壓手術室,和負壓病房一樣,它在環境上是相對安全的,小湯圓的媽媽也很配合,全程都戴著口罩。
由於出生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可以說,「小湯圓」出生過程是環環緊扣,每一步都精心設計過的。為了媽媽和寶寶安全,浙大一院的醫護人員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甚至連什麼時間剪斷臍帶都反覆商量。
為了降低體外感染風險,醫護人員縮短「小湯圓」在手術室的停留時間,完成出生後的各項護理後,媽媽遠遠看了剛出生的寶寶一眼,「小湯圓」就轉到浙大兒院。
2月8日上午,浙大兒院隔離病房的陳鳴豔醫生、黃國蘭護士長接到緊急任務,趕往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手術間。10點20分,她們穿戴全套防護設備進入產房,接下了這個特殊的早產寶寶「小湯圓」。
「小湯圓」的媽媽是一名孕35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人,「小湯圓」比普通寶寶需要更多的呵護。當天10點40分,進行了初步的護理後,「小湯圓」被小心地放進了負壓救護車上的轉運暖箱,在NICU副主任陳正的護送下,轉往浙大兒院濱江院區。上午11點,「小湯圓」順利轉運到浙大兒院隔離病房。入院後,浙大兒院醫護人員予以隔離、監測生命體徵、靜脈營養、光療退黃等對症支持治療。
2月9日開始,少量開奶並逐漸加奶,出生後第5天完全腸內營養。早期體重有生理性下降,隨後體重慢慢增長,身體情況一直良好。從2月8日住進浙大兒院直至出院,一共在浙大兒院住了16天。
再過10天可以一家團聚
浙大兒院常務副院長傅君芬表示,「小湯圓」正式排除感染可能,這是一家人的喜悅,也是整個社會的喜訊。「他們家即將告別小別離,迎來大團圓,千千萬萬期盼團圓的家庭,也從中分享到了喜悅,感受到了希望。我們很高興,通過醫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守候住了這種幸福,我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越來越多家庭將迎來團圓的喜悅。」
浙大兒院NICU副主任陳正表示,由於「小湯圓」爸媽出院後還處於隔離觀察期,「小湯圓」出院後,將會臨時入住當地中心醫院,當地政府已幫助聯繫月子中心,由月嫂代為照顧。再過10天,他的爸爸媽媽就結束隔離,可以帶「小湯圓」回家,一家團圓。
目前,「小湯圓」父母已治癒出院,正處於隔離觀察期。現場,醫生連線「小湯圓」父母,讓一家人實現了短暫的特殊「團圓」。雖然隔著屏幕,「小湯圓」父母已難抑激動,表示「最大心願就是『小湯圓』能夠平安健康地回家,而如今願望馬上就要成真。」他們通過屏幕做出一個半圓的手勢,與懷抱「小湯圓」的主治醫師現場打出的半圓手勢正好形成一個圓。
「小湯圓」,大團圓!這個在元宵節出生的取名「小湯圓」的吉祥寶寶,及他那在過去一個月備受病魔和別離折磨的家庭,終於將迎來大團圓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