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將在教育、健康、養老、生態等方面努力補齊短板,通過新建、統籌共享、整合改造等辦法,打造民生社會事業「15分鐘公共服務圈」,促進公共服務均衡配置,提高市民幸福;計劃實施171個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總投資15072億元……積極創造高品質生活,11日,成都市委外宣辦召開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積極創造高品質生活」主題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主任楊羽介紹,為貫徹落實《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中共成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任務部署,研究制定了《成都市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以下簡稱《攻堅計劃》),對「積極創造高品質生活」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記者了解到,《攻堅計劃》提出,將以六大重點攻堅任務為抓手,推動實現城市發展六個「新」、市民生活六個「更」,到2020年,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業品質全面彰顯,國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三年攻堅怎麼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城市擔當
《攻堅計劃》是「三大改革攻堅計劃」之一,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是應對主要矛盾變化、更好肩負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和全省「主幹」歷史重任的重大舉措。
據介紹,制定《攻堅計劃》的總體思路是,堅定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戰略,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為方向,對標一線城市、著力補短板強保障,對標國家中心城市、著力優布局強功能,對標世界城市、著力提品質強質量,加快實施一批戰略性、引領性、功能性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提高公共服務的便捷性、可及性和市民的獲得感與滿意度,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
三大特點
打造民生社會事業「15分鐘公共服務圈」
提高市民幸福感
按照總體思路,為強化對標趕超,著力體現成都的責任擔當,《攻堅計劃》有以下特點,具體而言:
一是基本公共服務對標國內一線城市補短板強保障,充分彰顯對市民的幸福擔當。《攻堅計劃》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未來將在教育、健康、養老、生態等方面努力補齊短板,通過新建、統籌共享、整合改造等辦法,打造民生社會事業「15分鐘公共服務圈」,促進公共服務均衡配置,為市民提供便利,提高市民幸福感。
二是城市功能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優布局強功能,充分彰顯對區域的服務擔當。《攻堅計劃》堅守習近平總書記「成都要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囑託、貫徹省委「要構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要求,立足更好參與國際城市競爭與合作、更好聚集國際高端資源、服務區域發展,加快提升基礎設施網絡現代化水平,為建成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堅實支撐、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功能保障。
三是文體旅商對標世界城市提品質強質量,努力構建世界城市的獨有文化特質。《攻堅計劃》根據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以建設「三城三都」為路徑,將自身獨特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質作為成都建設世界城市的獨特品牌,充分彰顯天府文化魅力,有效提高成都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顯示度。
總體目標
預計到2020年
城市宜人宜居宜業品質全面彰顯
成都市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的目標是什麼?《攻堅計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業品質全面彰顯,國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為實現這個目標,成都市計劃實施171個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總投資15072億元。目前,這些項目已經層層壓實主體責任,預計2018年、2019年、2020年將分別完成投資2169億元、3223億元、2722億元。
三年攻堅怎麼幹
以六大重點攻堅任務為抓手提高市民獲得感
未來城市競爭的核心是公共服務的競爭,沒有高品質公共服務依託的城市註定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據《攻堅計劃》,成都市將以六大重點攻堅任務為抓手,並進一步將各項攻堅任務項目化、具體化,確保《攻堅計劃》早出成果早見成效,推動城市發展實現六個「新」、市民生活實現六個「更」,積極創造高品質生活。
實施樞紐功能提升攻堅
到2020年
軌道交通投入運營裡程逾500公裡
《攻堅計劃》提出,成都市將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四向開放鐵路通道建設、內暢外聯交通網絡建設三個方面,加快推進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蓉昆高鐵(成自宜高鐵)、成達萬高鐵、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軌道交通18號線等項目建設,2020年機場年旅客保障能力達到1億人次,商務航線、貨運航線、文化旅遊航線分別達到34條、8條、26條,軌道交通投入運營裡程達到500公裡以上,推動形成立體開放新格局,讓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實施市政設施建設攻堅
加快實施城市智慧交通建設
根據《攻堅計劃》,成都市將從聚力完善優質高效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網絡、「東進」區域市政基礎設施骨架、智慧城市服務設施建設三個方面,加快實施李家巖水庫、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項目、城市大數據中心、城市智慧交通及城市管理雲腦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形成「一山連兩翼」的城市發展格局,推動形成城市發展新骨架,讓市民生活更有保障。
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攻堅
三年內實施3.1萬戶棚戶區改造
如何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攻堅計劃》提出,成都市將從營造多元化舒適美麗宜居環境、打造多樣化獨具魅力體驗豐富特色街區、完善多層次特色化慢行交通網絡三個方面,三年內,通過實施3.1萬戶棚戶區改造、900個老舊院落改造等項目建設,激發城市再生新活力,讓市民生活更有質感。
實施民生服務提能攻堅
到2020年 新建幼兒園和中小學540所
提升民生服務效能,根據《攻堅計劃》,成都市將圍繞服務人的全生命周期,積極回應市民期盼,認真實施「三城三都」基礎設施建設、「優教成都」「健康成都」「菜籃子」設施建設等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天府錦城、天府奧體城、成都大劇院等重大標識性項目,完善醫療、養老、健康、安全等設施體系,到2020年,新建幼兒園和中小學540所,新增學位28萬個,三級醫療機構達到70家以上,每千名戶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5張以上,構建高標準全覆蓋的民生服務設施體系,彰顯城市宜居新價值,讓市民生活更有溫度。
實施生態本底打造攻堅
高標準建設
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熊貓之都」
夯實城市生態本底,《攻堅計劃》明確,將通過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公園城市形態打造、碧水藍天優美環境營造等重點工程,高標準建設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熊貓之都」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治理三大戰役,到2020年,人均公園面積達到1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岷江、沱江成都段水質優良比例達70%,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建成綠道3240公裡,塑造公園城市大美新形態,讓市民生活更加美麗。
實施鄉村振興攻堅
三年內深入推進
10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
根據《攻堅計劃》,成都市將通過加強鄉村文化挖掘、塑造新型鄉村形態、優化鄉村環境治理、推動城鄉功能深度融合等重大行動,加快建設沿龍門山及環龍泉山鄉村旅遊帶、都江堰精華灌區旅遊群、龍門山旅遊區,三年內深入推進10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新(改)建2000公裡「四好農村路」、2000個村綜合服務社,6萬戶農村土坯房改造,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讓市民生活更加精彩。
【訪談】
成都市人社局局長蘇鵬: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市人社局局長蘇鵬介紹,目前成都市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為基礎,以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大病醫療互助補助保險、重特大疾病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保。
下一步,成都市還將通過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人有所保、人有普保。蘇鵬說,一是推進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實現人有所保。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加強政策宣傳,增強市民參保途徑,強化多繳多得意識,促進多繳長繳。督促用人單位切實履行參保繳費義務,保障員工權利。二是提升社會保險保障的效能,實現人有普保。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大病醫療互助補助保險、重特大疾病保險等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深化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進一步突出大病保障功能,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三是吩咐社會保險層次,實現多元保障。支持金融機構、商業保險公司開發具有成都元素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等產品,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多層次的保障需求。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長劉江:
繪製「關愛地圖」 按照老年人需求精準設置服務項目
「居家和社區養老是當前養老方式的主流,也是下一步發展養老服務的重點方向。」市民政局副局長劉江介紹。如何推進成都市養老服務發展呢?
他談道,首先是持續推進社區養老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站點建設,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到2020年,實現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社區覆蓋率達80%。其次要優先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鼓勵和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利用社區底商和閒置空間為社區老人提供養生看護、康復理療、日常照顧、文化休閒等服務,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後100米」,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頤養天年。同時,還要通過大數據平臺繪製「關愛地圖」,掌握老年人分布情況,以及每個老年人身體狀況、經濟來源、養老服務需求,做到按照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精準設置服務項目。此外,還要開展老年人精準需求調查,推行「網際網路+養老服務」,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同時鼓勵打造養老服務連鎖「成都品牌」,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服務。
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長趙江明:
未來三年成都市計劃 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05萬套
「我們將統籌考慮住房和人口城市、產業的關係,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健全住房供應體系。」市房管局副局長趙江明介紹道,未來三年成都市計劃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05萬套,未來五年計劃籌集建設184萬套,確保不同群體的居住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趙江明說,此外市房管局還將穩步推進棚戶區和老舊院落改造,探索在城市更新中實施「留改建」模式,多留少拆、多改少建,加強歷史建築保護,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未來三年,全市實施棚戶區改造3.1萬戶、老舊院落改造900個。同時,全面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建立質量標準評價體系、誠信體系和「三聯三共」管理機制,打造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到2020年,全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72%。
成都市文廣新局副局長王健:
建「城市閱讀空間」推「館長講解日」 增加城市優質文化供給
「如今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加多元旺盛,如何增加優質文化供給,也考驗著我們管理者的智慧。」市文廣新局副局長王健介紹說,成都街頭藝術表演自今年4月16日正式啟動,至6月底兩個月時間,兩批街頭藝人已開展了近400場優質的街頭藝術表演,吸引了現場30餘萬人次的觀眾駐足。
「成都人不僅在街頭遇見藝術,如今還能有更好的閱讀體驗。」王健說,由成都圖書館和成都民營實體書店整合資源建設的「城市閱讀空間」正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閱讀體驗。
「在今年5月18日,成都各大博物館集體推出『館長講解日』,這在全國尚屬首例,更好地發揮出了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職能,是創新博物館發展理念、升級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通的重要舉措。」王健說,這些盤活城市原有文化資源、從細微處打造城市文化風貌的實踐,是城市文化服務功能的鮮活創新,是為滿足人們文化需求所做的積極努力,我們希望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樣的體驗,讓城市在文化的溝通連接之下變得更加美好。
成都市衛計委副主任賈勇:
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我們將強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體再提升工程,同時以醫聯體建設為抓手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首診能力,並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市衛計委副主任賈勇談道。
賈勇說,「十三五」期間成都將完成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提升改造、診療設備提檔升級,計劃到2020年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提升改造339個,診療設備提檔升級384個,2890個村衛生室實現公有化和標準化建設。
「目前,全市已組建82個縱向型、緊湊型醫聯體,實現了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下一步將強化醫聯體內涵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賈勇說,未來還將通過加大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以及鄉村醫生縣管鄉用等多項舉措,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首診能力。
「今年,我委聯合市財政局、市人社局首次發布了家庭醫生服務包『標準菜單』,居民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籤約服務包。」賈勇說,目前,全市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000餘支,籤約600餘萬人,通過家庭醫生團隊網格化管理等措施,優先覆蓋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記者 趙子君 繆夢羽 王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