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告訴我只有第二天有可能天晴,我便抓緊時間在這一天去看看風車。與昨晚的擁擠相比,早晨的阿姆斯特丹空空蕩蕩。因為看錯標識,在還沒有到達風車村的前一站我就下了火車,不過巧合的是在這裡我偶遇了同樣下錯站的旅伴,一個在紐西蘭做導遊的華裔小姐姐。
我那會兒正好抓耳撓腮在看地圖,她走近用英語問我去風車村怎麼走,估計看我研究了半天已經覺得我心裡有數了吧哈哈!我一聽這英語口音,會心一笑,用普通話問她是不是中國人,然後就聊了起來。
定居紐西蘭,住在滿是小動物環繞的農場裡的獨棟小屋,每天享受著陽光和不知道啥是PM2.5的空氣,關鍵是接待到愛冒險的歪果仁還能帶著坐上滑翔機去看冰川啥的,現在利用假期來環遊歐洲,她這生活簡直把我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我們現在下錯車的這地方離風車村還有些距離,問了一圈,只好再多花5歐去搭公交車,有點肉疼。
下車右轉再過個橋,巨大的風車躍然眼前。遊人如織的桑斯安斯風車村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壯觀的地方,上千名遊客只有5座風車可看,大部分的博物館進去還要收門票。不過不看看風車怎麼能算到過大荷蘭王國呢,可惜就是少了鬱金香花海的陪襯。鬱金香的花期是3月-5月,那時候也是最熱門的旅遊旺季。
不過比起風車,我覺得河對岸的小鎮贊代克更加吸引人。住在這裡的居民也太幸福了吧,各家的兩層小屋都是前街後河,隨時可以從自家後門出來就駕著船出門曬太陽。我們兜進小鎮的街道轉了轉,相比起河對面的人山人海,這裡非常安靜,街上幾乎沒啥人,只有偶爾的來車捲起落在地上的樹葉,在樹蔭透過的陽光下輕輕飄動。
很多小屋都是典型的「荷式建築」,綠色或棕色的牆配上傾斜度很大的屋頂,額頭卻一定要搭上一個流線型的擋板,顯得高貴,就是總讓我想起大航海時期英國貴族假髮兩邊的小卷卷~
風車絕對是荷蘭王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東西了。荷蘭這個國家的英文並不叫「荷蘭」,或者說「Holland」,這其實是王國最大的一個省的名字,阿姆斯特丹就在這個省。王國的真實名字叫「尼德蘭」,「Netherland」。它在荷蘭語中意為「低洼之地」,實際上荷蘭王國有一大半的土地都是在海平面以下的,現在看到的很多地方皆是填海而來,或者建造圩田。
風車的一大作用,在過去便是排水。等到了16,17世紀,風車更多被用於碾壓穀物,加工由北歐運來的木材,榨油,造紙等等。
可以說,荷蘭海上霸主的地位,風車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想想看,蒸汽機的發明直接把英國推向工業革命的巔峰,而來自大自然,擁有同樣功能且動力強勁的風車,給荷蘭的經濟和貿易帶來了怎樣的推動。
一望無際的平原,平靜的流水,河邊矗立幾座緩緩轉動的風車,是深綠色的身體和棕色的頂棚,而葉片卻是橙色的,是這個熱情洋溢的國家特有的顏色。風勢強勁,天上的白雲流淌的速度很快,草地也就一陣一陣地彎腰,半躺在地上就能看到風車若隱若現,這是童話裡的世界。
我們參觀了免費開放的木鞋作坊,講解人員很逗,當問起他做鞋用的是什麼木頭時,看我們不太明白這個英語單詞,他直接問我們來自哪裡,然後一句清晰的「白楊木」從他口中說了出來,給我下巴都驚掉了。
因為地勢比較低,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剛做好的木鞋用嘴往裡吹都能吹出水來,得晾曬好幾天才能使用。試了一下這玩意兒真的好硬好重,不過那講解員哥們兒說過一個星期就能習慣,可以穿上很厚的羊毛襪子,而且對於在戶外工作的人們,這鞋子非常堅硬能保護腳。
風車村不大,前前後後轉一圈也就是個把小時的事,但天南海北地聊天和凹造型拍照也還是讓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從她口中我得知了世界上還有個挺火爆的「蹭沙發」平臺,說白了就是去旅行的目的地蹭當地人家的沙發住一晚,一般不收錢。
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各種奇奇怪怪的需求,比如很多單身的男主人都有那麼點兒想要搞個一夜情的意思,估計還真有少部分不介意的妹子能夠擺脫睡沙發的痛苦躺一晚的床。
當然,運氣好碰上熱情好客的主人家,不僅吃住沒花錢還整天帶著你去浪。她在英國利物浦就遇上了這樣一家,成為非常好的朋友,也是很讓人羨慕了。
從風車村返回後,我們便把接下來的時間都獻給了在這座「水城」逛大街。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阿姆斯特丹真的是一座能讓人瞬間愛上的城市。這裡是自行車王國,再小的街也擁有一條寬敞的自行車道和其他北歐人一樣,他們不太騎山地車,而是大一號的普通車,不過看起來質量是非常的好。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我發現城裡大部分的房子都有點兒東倒西歪的,有的傾斜還非常明顯。
上網查了一下,得知一部分向街道一側傾斜的房子是故意建成這樣的,為了方便裝修的時候能從窗戶吊東西上樓,而其他的純粹是因為這座城市很多地方是填海而來,地基比較軟,木質結構的房子年代比較久了就開始扭曲變形。
這算是阿姆斯特丹一個比較奇特的景象,強迫症要是真去仔細觀察的話,一路上估計都會有點兒難受。
街上星羅棋布的小酒館隔著玻璃都能感受到的歡聲笑語帶出陣陣大麻味兒,每塊屏幕綠茵場上旋轉著的足球總能把這幫談天說地的爺們兒拉回現實中歡呼一陣,又繼續在大杯的啤酒和加了冰塊的威士忌中胡扯;奶酪店裡幾百種眼花繚亂的風味讓人根本嘗不出啥區別,店員津津樂道地講解著什麼奶酪要怎麼吃搭配什麼樣的火腿和紅酒終究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心裡只想著這一坨比南瓜還要大的「脂肪」一個人到底幾輩子才吃得完,吃完會胖成啥樣;不時從耳邊呼嘯而過的自行車叮叮聲,河面上遊船輕輕漂過的水花聲,
這個國家的首都沒有大街上車水馬龍的喧囂,大多數時候沉浸在安靜的鳥鳴中,伴著河水的波光粼粼;這裡沒啥讓人印象深刻的美食,越靠北邊的人確實越不怎麼會做菜(英國人哭了),只好坐在賓客網大樓下的廣場上品嘗一份很popular的那種中國盒裝炒麵(沒錯,booking.com的總部就在阿姆斯特丹),簡直難吃得我想哭,不知道這些人對中國菜到底有什麼誤解。
今天終究是老天爺開眼,天氣好得整個人一直都是心情愉悅,還留下了一堆amazing的照片。「阿姆斯特大水壩」的核心區也就這麼大,隨意逛著就把所有地方都走了一遍。應該是這趟旅程最輕鬆愜意的一下午了。